阿宝是广东人,富贵家的千金大小姐,同《聊斋》里的所有女主角一样,貌若天仙。时值出阁之龄,方圆百里有权有势、商贾士人都来提亲,其父母没有一个相中的,觉得哪一个公子都配不上自己的女儿。阿宝自幼熟读诗书,琴棋书画又无所不通,亦自命不凡,心高气傲。
孙子楚是个屡试不第的穷秀才。其最大特点是为人愚痴,木讷,老实。表现之一就是别人说什么他都信以为真,不觉得有人会诓骗他;之二,从来不近任何女色,一心只知读书考取功名。有人故意招来轻薄女子亲近他、挑逗他,他面色苍白、浑身战栗、汗如雨下,如陷险境。人们就给他起个绰号:愚痴。愚痴男孙子楚还有一个特点,右手天生六指。
看阿宝的父母如此眼光高,不给面子,被回绝的一个人想出口恶气。挑唆孙子楚去提亲,并诓骗他说:阿宝姑娘之所以谁都不嫁,就是因为垂慕余兄你,你可不要辜负了一片芳心美意。孙子楚乍一听阿宝喜欢自己有些不解,但经来人这么一解释便不再怀疑,让媒婆去提亲。
自然不成。阿宝觉得好气,就拦住媒婆说:倘若孙公子肯把六指去了,我便嫁他。
孙子楚闻言,思忖了很长时间,来到厨房,拿起菜刀,六指即去,鲜血满地,昏迷三天。
阿宝呆了。
但她是不会嫁他的。便礼貌地委婉谢绝:如果他肯除了那愚痴劲,会考虑考虑。
孙子楚这时觉得这姑娘有点不讲信用,说除指即嫁,现在不兑现诺言,反倒又出新题。姑娘知书达理,通晓是非,怎么如世人一般戏谑自己愚痴?可见也是一般人罢了。便不再思慕。
时逢当地风俗清明踏青,在家闭门苦读的孙子楚被一众诳生拉来同游,激发道害你断指的阿宝今日出游,不见她一面对不起你那砍掉的指头。
郊野树下,果见一美若天仙的女子在赏景,不一会儿,奔涌而来观其美貌的人挤得水泄不通。阿宝见状,让丫鬟陪着,赶快坐轿回家。众人都散去,惟孙子楚呆立树下,岿然不动。伙伴喊叫推拉,毫无反应。便把他抬回家去。
家人见状,心急如焚。找来巫医,说,魂已跟随阿宝而去。
孙子楚魂在阿宝家与阿宝昼夜相伴,读书便读书,抚琴便抚琴,作画便作画。阿宝亦觉这几天有人侍立自己左右,夜晚梦里见到,便问是谁?来人答:孙子楚。醒来便派仆人去孙家打探情况。果闻清明踏青孙子楚被抬回家后一卧不起,只是气息尚在,体有余温。
孙家来府中恳求喊魂归家,阿宝亦怕,让巫师径直来到自己闺房,不多时孙子楚醒来。孙子楚醒来后能够说出阿宝家里的所有细节,众人称奇。但遂又茶饭不思,常自言自语道:还不如不要醒来,一直呆在阿宝身边,该有多好。家人养了一只鹦鹉,这时飞来重复孙子楚的话:呆在身边,该有多好。
孙子楚说:哎,如果自己像这只鹦鹉就好了,可以自由来去飞到阿宝身边。
话闭,孙子楚又昏死过去,那只鹦鹉径直飞到了阿宝屋里。阿宝见飞来一只漂亮鹦鹉,赶忙去捉,那鹦鹉道:姐姐别捉我,我是孙子楚,只想伴你左右,别无它求。
阿宝闻言,哭道:痴情如公子者,世之罕见。可如今人禽异类,何以结为姻缘?
孙子楚说:只要能天天伴小姐左右,做鹦鹉也心甘情愿,小姐不要难过。
阿宝说:你若能重新为人,我死也要嫁你。
鹦鹉说:小姐这次可又骗我?还是当真?
阿宝说:当真!
鹦鹉停了一会儿,叼着小姐的手绢飞走了。
孙子楚醒来。阿宝派的仆人也赶到了孙家。
有信物,有誓言,阿宝告诉父母,非孙子楚不嫁,死也要嫁给孙子楚。
阿宝和孙子楚终成良缘。
婚后,孙子楚由于太过用功积劳成疾,大病不起,竟至咽气。阿宝思念成灾,悬梁自尽,随夫而去。阎王感其深情,还以阳寿,尽享恩爱。
后来,在阿宝的鼓励、支持、帮助下,孙子楚中了举人,又中了状元。
佳话流芳百世。
《聊斋》那么多爱情故事里,我最喜此篇。郎情妾意,你情我愿,缠绵追逐,痴心不改,互有报答,终得圆满。仿佛读到了另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结局比尾声的要好。尾声等的那个姑娘迟迟没有来,尾声只好抱着柱子被大水淹死。这两个故事有个共同点:男子做到了一个真男子应该做到的,绝对痴情。绝不辜负心上人。而孙子楚的故事让人感动之余又充满力量和振奋。通过自己的痴情和真心,甚至不惜性命,终得美人芳心。而夫妻二人恩爱情深,感天动地,又喜得福报。
阿宝最开始是看不上孙子楚的,阿宝心气极高。
每每也总在想,像阿宝这么优秀的女子心里会想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蒲松龄在这个故事里一点也没交代这点,全凭读者自己去猜想。
有钱的?有权的?有名望的?有才学的?
通篇对阿宝似乎没有定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阿宝不是俗人。不是俗人,也绝对不会做俗人之举。况这些阿宝都有,她不会心动。
那阿宝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如意郎君呢?
或许这个问题连阿宝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潜意识里她或许觉得那个人一定是极好的。但怎么个好法,不得而知。
换做今天,很多人会答:说不出来,顺眼的,碰到对的就是了。
这就是完美主义者的难处。倘若一般人,喜欢有钱的,就锁定有钱人便是,非有钱人不嫁。喜欢有权、有名、有才者,亦然。总要有个具体目标才是,才方便,才容易实现。
阿宝对孙子楚看不上,一来因为没有见过,只是听说,二来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那么多有钱的、有权的、有名的、有才的都看不上,孙子楚自然也看不上。
蒲松龄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反俗的,或者说是脱俗的。他们个性鲜明,有棱有角,不畏世俗,追求理想,释放自己的真性情。在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的清朝,能够有如此的思想境界,无不让人情动神伤,觉太不易。可能越是黑暗处,越渴求光明之缘故。明清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并评出了四大名著,但一年又一年过去,内心深处,自己还是最爱《聊斋》。
在这种情况下,孙子楚用自己的真心、痴情,甚至性命,打动了阿宝的芳心。喜得佳人。
钱、权、名、才这些外在的东西都不能获得所谓“爱情”,唯有内在的真心、痴情,甚至不惜牺牲的生命,才是为爱做的最好注脚。
多么美好的爱情!言中了爱的本质。
爱是一颗真心搅动另一颗真心,一份真情打动另一份真情,甚至一个生命去换取另一个生命。
蒲松龄对爱情的诠释,是完美的,是惊艳的,是切中要害的。
随便一个什么人都要获得爱情,怕是想多了,我们可能连资格都没有,我们不配。也只好过自己庸俗不堪的人生。
蒲松龄是一个绝对理想主义者,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他对孙子楚是如何评价的呢?异史氏曰:“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痴才是真君子啊!那些聪明人才不会如孙子楚这般去待阿宝,才不会完全忘我地痴痴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想做的事。他们要么善于耍小聪明,奇技淫巧而获;要么顾忌面子,权衡利弊得失,明哲保身。
蒲松龄一生并不光鲜顺遂。他屡试不第,七十二岁才考取贡生,常年以乡间私塾教书先生为职,正式职业是农民。日子虽不至穷困潦倒,但也不富裕。但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有兴致摆着免费茶水摊,收集民间故事,终著成了价值极高、流传千古的《聊斋志异》。多么有诗意的一生!但这种诗意,不是谁都受得起的。试想一下,一个农夫,农忙时种庄稼、收庄稼,农闲时收几个学童教书育人,补贴家用。一面又一生都在坚持写自己的故事集,也未得发表,既无名,又无利;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这不是痴又是什么?
但生活并不全是坏的。蒲松龄一生婚姻幸福美满,夫妻恩爱。可谓伉俪情深。他的妻子刘氏,虽是秀才的女儿,却大字不识一个。但她美丽、聪慧、贤惠、能干、持家、孝敬父母、育子有方。蒲松龄的子孙后代,多有功名。蒲松龄一生挚爱刘氏,忠贞不渝。妻子死后,他写了大量的诗作,散文,故事来悼念亡妻。
也许,《聊斋》里这许许多多美好女子的形象,都有刘氏的影子吧!而这么多忠贞不渝,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又是念念不忘对刘氏的缅怀与追思吧!
妻去六年后,蒲松龄亦随之而去,死前交代儿子:务将与母合葬一处!
但生活又不是十全十美。刘氏不识字,能够理解蒲松龄一生都在干什么吗?他写的那些故事,她懂吗?她很可能只晓得故事的情节和原委,但故事要表达什么,她是不知道的。但她爱丈夫,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尽管这事也许于实际生活毫无用处。
蒲松龄写《聊斋》这件事,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否则,人们的生活该多么无趣。每想及此,便喜不自胜。
生活里没有发生的,可以让它在故事里发生;而故事里所写的,哪一个不是来自于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