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分数论英雄
——《这就是芬兰的教育》阅读随想二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国的教育法规是这样表述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芬兰国家署课程发展中心前主任哈里宁说:“一定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我看来,这表现为能照顾自己、具备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先要生活独立,再看下一步——学习独立。这就希望了孩子能清楚地自我表达、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具备这些,再谈在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工作能力和创业素养等。”就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中西表述都指向了全面多能。中西对照,纵观当下,我们这“分数论英雄”“成绩看成败”等观念盛极一时。课程开设对标考试,重视语数英物化等考试科目,忽视绘画音乐等艺术文化课程在培育人塑造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学生在书山题海,殚精竭力,兀兀穷年。
要培养什么的人?是一个大命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独立生活,养活自己对于一个人极为重要。为了生活,学习一定的劳动技能是必须的。在芬兰的课程设置中,他们开设有家庭经济课,课程有“做饭、做家务和家庭理财”三大主题的教学。为了给学生提供家庭经济课学习的真实环境,芬兰每所学校配有“厨房教室”,一般有两间,一间厨房有6个灶台。他们的课程不仅仅贴在墙上,做个摆投,而是创造条件落实到位。我们的学生在家里基本上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劳动概念基本没有。要生活就得有钱来保障,所以谋生的一技之长不能少。芬兰很重视职业教育,并且在中学中开设有职业规划课程,早做准备,教会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所以芬兰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进入综合性大学还是职业大学?选择什么专业?他们一点都不迷茫,因为他们早已作好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心中早有心仪的大学。我国也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但由于认知问题,大多数人对职业教育嗤之以鼻。孩子上职业高中,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确保学生具备自主生活,养活自己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发展学生融入社会、彰显价值、贡献人类的各种能力水平。2014年芬兰国家课程大纲提出学生的“七种横贯能力”:(1)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2)文化感知、互动沟通与自我表达的能力;(3)照顾自我和他人,以及管理日常生活的能力;(4)多元识读的能力;(5)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6)职业技能与创业的精神;(7)参与、影响并构建可持续性未来的能力。以上七种能力,包括了前面所述独立生活、养活自己的能力。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光靠基础的生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素养,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
小米创始人雷军早年是个程序员,为金山办公软件立下汗马功劳。在实践中,他不断学习摸索和煅炼提升,慢慢成长为一位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企业创始人,为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创造了骄人业绩。反思当下教育,过于重视基础性知识的积累和灌输,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求知欲的激发,不重视学生好奇心的呵护,不重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学习中,我们只在乎考试的分数,以分数论英雄,不注重捕捉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的学习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