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直寻找的,是一种超越传统教育的资源和养育方式。
我只是一个普通父母,但我不光希望孩子成绩好,我还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表达,能够审美,成为有创造力、有自我主张的人才。
我希望给予我的孩子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
比起花钱送孩子接受国际教育,或者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我认为教育最核心的竞争力,是长远系统的眼光和可以落到实处的方法和策略。
我相信,在网络时代,只要父母有心,有好的家庭教育的理念,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可能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
首先一个方面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
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不光让孩子可以有个体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它还像一个坐标,有了这个坐标,孩子才知道自己的方位,才能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就像二十世纪初的那些前辈一样,能够把外国文化与自己的本土文化不断作比较和延伸,从而有机会将两种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形成通达的世界观。
我女儿小时候的认字启蒙教材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从融融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每天放学我们都一起读一点,每次大概十五分钟。
我不要求孩子背诵,就是先带着孩子读,解释一下意思,最后要求孩子再从头到尾读出来。这些启蒙读本节奏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觉得学习的过程有趣,也就一直坚持下来。
这些启蒙国学读本内容很多,有知识性的内容,也有很多说理的。有些道理放在现在不合适,所以带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引导孩子思考的过程。
上小学后,我们又用这种方法陆陆续续读完了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还读了一部分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直到现在我和孩子读论语,也是批判性的讨论 ,不背诵,只要求孩子读。
我要求女儿背诵的只有古诗,教材准备的是小学生必背古诗150首和唐诗三百首。我从三年级的寒假开始带着孩子背,结果没有想到因为疫情,过了一个超长的寒假,一直到六月开学,一共背了两百多首唐诗。
这些国学读本,肯定对孩子认字和以后考试有好处,但我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孩子文字的韵律感,更加希望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孩子的根基,作为精神层面的养料,对孩子未来的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第二方面注重的,是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把孩子送出国的打算,但家长必须清楚,国外的教育到底好在哪里?我们把孩子送出去,除了外语以外,是要学习什么?
当然想要学习国外文化,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因为语言是吸收优秀内容的工具。
实际上,英语教育大部分内容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完成。
女儿用的就是亲子英语启蒙加原版阅读的方式,没上过一天英语培训班,现在刚满九周岁的孩子可以读哈利波特和Percy Jackson这样的原版小说,机构测试达到g5B的程度(准备开始写作专项训练)。以前我也写过几篇文章聊融融的英语学习,有兴趣的家长也可以翻一翻。
我们的教育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但是基本都是基于知识点(knowledge-based)的分散的学习,答案标准化,孩子缺乏整体性认知体系,独立思考能力差,创造力有限。
而国外教育似乎在这些方面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间,我想这也是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出国的初衷。
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就可以取长补短,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并不一定要决绝的离开我们的体制,小小年纪就把孩子送出去。
我认为一个完美的教育模式就是,传统教育的基本功训练以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国际教育的批判性式思维和人文通识教育。
也就是对子女的培养,既有传统文化积累、知识灌输的方面,也有批判性思维训练和成体系的人文通识教育,能够将扎实的基本功学习与以人为本的全面的素质提升这两种方式的优势结合的很好。
要想在家庭教育中取长补短,家长可以注意培养孩子基于问题(problem-based)的思考习惯,多进行批判性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创造机会让孩子实践决策、勇敢的表达自我。
其实父母在家就可以训练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融融在幼儿园同学里年纪比较小,在学校里不起眼,加上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请假,所以在学校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搞得小人儿张惶失措,总觉得自己哪里没有做好。
还好我们从幼儿园上学开始,每天晚上讲好睡前故事以后,都有一个叫“讲道理”的沟通时间。融融往往就会把自己在幼儿园的“遭遇”讲给我听,我会帮她分析,引导她思考化解问题,融融每天都很盼望晚上讲故事和讲道理的时间,多少次我看到她如释重负、心满意足的进入梦乡,也在心里为她高兴,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我们还保留着。
到上小学的时候,我开始带孩子读历史,用的是陈卫平的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还有希利尔的讲给孩子的世界史,同时也穿插美术史和地理方面的内容。我们会在学习过程中讨论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孩子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孩子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自然会提高。
上个星期睡前聊天时间,融融突然和我说起,她在书上看到周幽王和纣王都是因为对女生太着迷误了正事,所以下场不好,所以她决定要对于男生保持定力。我正为她经常犯花痴有些小苦恼,听到她这个结论,觉得很好笑,当然也为她能够触类旁通感到欣慰。
当然这种思维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如果家庭是一言堂,或者家长只重视知识的学习,那孩子就会封闭起来,家长和孩子无法沟通,也不能引导孩子的成长。
如果家庭可以摒弃本能反应式的批判和责备,提供言论开放、接纳尊重的环境,能引导孩子思考,那孩子自然也会对家长敞开心扉,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会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思维。
家长一方面要支持孩子跟紧老师,掌握学校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空玩耍、运动和创造,多和孩子讨论时事和历史,甚至是艺术和美学,帮孩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通识体系。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培养孩子的独立见解和批判性思维。
这样,孩子不光文化知识丰富,应试能力也不会差,最重要的是孩子综合素质也会比较高,能够独立思考,也会有感知幸福和自我引导的生活能力。
所以要想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环境,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阵地,有长远眼光和全局观念,有系统完整的教育方案,从而形成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不是跟风报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干脆就把孩子送出国一了百了。
学校教育到底要追求统一,但家庭教育却可以有远见、有方法。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和资源,关键看家长有没有心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