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与朋友聊天,聊到了近段时间频频刷屏的一篇报道:25岁独立摄影师鹿道森走了,留下5000字遗书。
当时看到这篇报道时,我并没在意。说实话,一直以来,我内心都比较排斥这类报道。总有一种吃人血馒头的感觉。
听朋友大概讲了一下,这是一个有关原生家庭,有关亲子关系的话题,突然间有了兴趣。
因为我也是一名母亲,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有困惑,也会不知所措,彼此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发生冲突。我也一直在努力学习如何能更好的与她沟通,给予她更大的信任和支持。
所以,今天特意翻出了之前的报道,认真的看了看。没有看到5000字的遗书,但大概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
他给自己的标签是:
被原生家庭长期忽略情感,
留守儿童,
校园霸凌,
独居青年
微笑抑郁,
实现自我与经济困难
被原生家庭长期忽略情感,排在了第一位。
而后面的标签,我认为都是由此延伸出来的。
他出生在贵州山区的一户家庭。父母早年为了生计,不得已外出打工。他因此成了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员。
年幼的他不得已寄宿亲戚家里。虽然,亲戚家对他不错,可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强烈的寄人篱下,无所依靠的感觉一直伴随着他。
由于长得比较斯文,性格上又懂事又礼貌,被同学嘲笑“太娘”,遭遇校园霸凌。
经常被堵在放学路上,要他下跪,他被骂、被排挤、被威胁、被取外号……
他也曾告诉父母,寻求帮助。可换来的是父母冷漠的一句:“这世界就是弱肉强食,你做好自己就行了”。
年幼的孩子,父母是他们心目中最强大,也是最可信赖的人,当他们以为能从父母那里寻求保护时,却只听到一句冰冷残酷的话。
如果最可信赖的父母也不可相信,那么他还能相信谁呢?唯有隐藏,沉默,关闭心门。
渐渐的,他长大了,有了自己喜爱的职业,他可以挣钱了。
然而,这并没有让他生活变好,而是更加焦虑不安。
小时候妈妈最爱对他说的一句话是:家里没有钱,不要乱花钱。”
而现在,每次打电话回家,家里人也只有一句话:“家里没钱,你这个月挣没挣到钱”。
他一直熬夜希望挣更多的钱,但是艺术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赚大钱,于是,他更加焦虑。他穷,经济困难但不敢跟家里说,他变得越来越自卑,自闭。他成了独居青年。
遗书中写到:
“他们永远只在乎金钱,名利,地位,没有人关心你是否幸福,快乐。”
没有爱,没有钱,没有爱情,没有未来。他说,“我渴望光,渴望温暖,渴望爱,渴望一个幸福的家庭。”
然而,他终究一无所得。
遗书的最后写到:
“25年,我把生命交还给这个世界。
生即是痛,死则为乐,
倘若真的有前世今生,我不愿再轮回,
化作一粒尘,一滴雨,都好过在这世上。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他应该抱歉吗?不应该。错不在他。那么他的离开,又是谁的错呢?
有网友说,错在父母,没有给他一个充满关爱的幸福童年,带给他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伤害,让他一生不得救赎。就是那句话:“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
也许坚持了25年,他发现离开才是最好的救赎之道,疗愈之法。
父母有错吗?从旁人的角度来看,必定是有的。
但是,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呢?
他们出生底层,贫穷而忙于生存,焦虑而辛劳地过了一辈子。
在不确定的时代里谋生,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迫于无奈,只能让他们留守老家。
文化程度不高,让他们无法反思自己的处境和孩子的处境。
但出于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他们会焦虑地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他们对优秀的表达,也许只有:你到底赚了多少钱?
其实我认为,这应该并不是个例。从鹿道森的父母身上,可以看到无数中国父母的影子。
他们经历了贫穷,不堪,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被鄙视,被歧视,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有限的文化程度,导致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迷茫,困惑,无所适从。只能沿用固有的简单粗暴强硬的方法。
结果,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导致亲子关系疏远、淡漠,甚至破裂,一生无法修复。
他们有错,但也有无奈和无助。
我记得很久以前,听过一堂课。老师要求各位学员评价自己的父母。
有一位男学员,四十多岁,事业已经相当成功了。我以为他会感谢自己的父母。结果他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的父亲,绝对不会。
具体原因忘了,只记得当时他情绪激动,态度无比的坚定,不容置疑。
老师具体怎么讲的,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说了一句:你要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他们一直在用自己认为对的,有效的方式。这个方式现在看来很可能不是最适合的,最可行的,但却是当时的他们认为最好的,最正确的。”
父母也不是完人,他们也曾经历过成长的弯路,也会有认知上的局限,也会说错话,做错事。他们也需要学习,反思,自省,成长。
那么错在孩子吗?肯定也不是。
难道错在他投错胎,生错家庭,找错父母?孩子本无辜。出生的家庭由不得他选择,他只能被动的接受。
所以心理学家说,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对此,我深表认同。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天使。为什么长大后会良莠不齐呢?不否认家庭原因,但自身原因也很重要,不是吗?
在这里,我不是要替原生家庭开脱责任,更不是要评议鹿道森的行为有任何的不妥。没有经历过他的痛彻心扉,我无权更没资格评议他的行为。对他,只有深深的痛心和惋惜。
作为曾经的孩子,现在的大人,同时也是一个20岁女孩的母亲。我经历过与父母的冲突,也和女儿发生过碰撞,而且直到现在还是会不断出现矛盾,产生摩擦。
所以,我深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磨合是多么艰难。那注定是一个异常艰辛痛苦的历程。会在碰撞,融合,再碰撞,再融合中,不断地经历受伤,疗愈,再受伤,再疗愈。
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再争论到底是谁的错,我们不是当事人,做不到感同身受,更无权评判对错。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在亲子关系中,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因为这本就应该是双向奔赴,相互成全,相互救赎的关系。
而且当你在感觉到对方的节奏慢了,跟不上你了,请耐心的等一等,或者轻轻地拉一下。切记,不可着急,太过用力。
万不可着急下结论,做决定,你要相信再努力一下,再坚持一下,美好的结果就触手可及了。
写在后面:
也许有朋友会说,我父母就是不可理喻,自以为是,蛮横不讲理。不关心我,无视我的感受;不认可我,无视我的努力。对我不关爱,不照顾,不重视,所以我不可能与他们和解。
那么请认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是这样吗?
2、他们真的是不可理喻,自以为是吗?
3、你百分百确定他们对你没有一丝的关爱,照顾和重视吗?
4、如果你坚持这样的想法会有什么后果?
5、你能找到至少一个理由,让自己放下这个想法吗?
认真思考回答完上述问题,我想你应该就知道如何去做了。
这是,我最近学习的一本书里提到的,也是我准备分享的一本书。到底效果如何,我没试过,也不知道。不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