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儒戴九灵先生诞辰700周年祭
柳哲
今岁农历五月十三(公历6月7日)恰逢明代大儒戴良诞辰700周年纪念日。戴良乃元代大儒、“儒林四杰”之一、先祖柳贯之入室弟子。分则师友,义犹骨肉!师道失传久矣!柳戴师生之谊,堪称师道典范!秉承祖训,传承家风,延续世谊,柳戴一家亲,赋诗一首,以示缅怀!(纪念热线13051818154)
九灵山独秀,傲立云霄间。
大儒精魂在,千古英名传。
遗民怀忠信,豪杰志圣贤。
金华文献邦,浦江多俊彦。
叩经柳文肃,问诗余忠宣。
八载学于兹,心丧持三年。
师徒犹骨肉,魂牵乌蜀山。
忧心报故国,节义终不变。
埋名四明山,发愤赋诗篇。
奉诏至京师,誓死拒为宦。
抱真守古道,羽化而登仙。
名著垂后世,浩气贯九天。
柳文肃公21世孙柳哲遥祭于京西香山志儒斋
戴良与柳贯之孙柳穆的师生情谊
柳哲
明代大儒、著名诗人戴良诞辰700周年之际,我又一次怀着敬仰之情,从京城专程回到故乡浙江浦江,探寻先贤戴良遗迹,寻访戴良后裔!这一次我还亲临戴良故里马剑(原属浦江县兴贤乡,今属诸暨市马剑镇),拜谒戴氏宗祠,查阅《戴氏宗谱》,700年前,先贤戴良与先祖柳贯、柳卣、柳穆祖孙三代感人至深的交情,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矢志不渝的师生情谊,让我这位后裔感慨不已!抄录柳穆祭文《祭戴九灵先生》,以示缅怀!
祭戴九灵先生
柳穆
呜呼先生,天赋之英。才全德备,气质清明。
伊昔吾祖,鸣道于世。先生实来,求启其秘。
负笈担簦,是亲是灸。八载于兹,朝益慕习。
濡染滋久,道艺益宏。高谈雾屑,伟论雷轰。
摛文吐藻,珠光玉洁。洋洋圣谟,昭如日月。
人谓吾祖,道有攸寄。我祖斯嘱,俾予师事。
发我蒙蔀,药我愚痴。教之诲之,旦夕靡违。
我祖既逝,先生复留。爰制心丧,仍尔三秋。
分则师友,义犹骨肉。世交之契,莫是之笃。
先生之学,杰出于时。遭世孔艰,抑而未施。
遂而高蹈,卷迹林邱。追逐云月,沧海之陬。
我朝搜贤,礼罗四张。俨乎威凤,千仞高翔。
止水安流?风波靡测。由是颠隮,樯欹柁侧。
斯文曷任,后学安师?呜呼先生,竟止于斯。
气至而伸,气反而散。随顺委常,死生奚憾?
尚有令子,崇德象贤。世绍基绪,兹其永年。
仙华峨峨,溪流㶁㶁。景仰遗风,此情何极?
谨陈薄奠,庸表我私。呜呼先生,维其鉴之。
我昔京城居
柳哲
元代大儒、先祖柳贯写过一首古诗《我昔京城居》,深得我心。作为柳贯21世裔孙,我步先祖之后尘,1996年3月,负笈北大,游学京城,追求文学梦想,转眼已经二十余年。“我昔京城居,思山见山少”,既是写实,更是思乡。先祖柳贯初到京城一年后,还写过这样一首诗:“都城一住一年余,挈挈今朝更徙居。奴辈莫嫌家具少,箧中犹是借来书”,也让我产生共鸣,感慨不已!先祖柳贯在国子监任助教、博士,后任太常博士、翰林待制,当时他所附近,只有北海,只有民巷、深宫大院,几乎见不到山。先祖宦游京都十余载,思乡情切,梦里时时问故乡!
柳贯(1270-1342),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浙江浦江(今兰溪市横溪镇横溪村)人。元代著名学者、诗人,与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有《待制集》、《上京纪行诗》等著作传世。晚年,他退隐山林,宦游时省吃俭用购置的藏书,悉数运回家乡“乌蜀山房”,家居十余年,服终身之静俭,拄笏而看山,饮水而著书,创办蜀山书院,亲授门徒,得意门生有宋濂、戴良、王袆、危素等人,皆为一时之才俊,彪炳于史册。
元至正元年(1341),年逾七旬、德高望重的他,被朝廷征召重用,任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他不顾年迈体弱,再次入京为官,由于操劳过度,不幸于第二年的十一月初九,病逝于京城,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柳贯一生,嗜书如命,博览群书,转益多师,自成一家。“一生坐受饥寒攻”,“吾门不贵奢”,他淡迫名利,清心寡欲,坐拥书城,教书育人。他的道德文章,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我、温暖了我、激励了我。
客居京城这些年,我与祖先一样,视书为生命。每次搬家往往是书最多。家具和衣物都可以扔掉,唯有书最珍贵,不愿随便扔弃。平时省吃俭用,有空就去书市淘书,至今藏书万余册,畅游书海,笔耕不辍,颇为怡然自得。有人感到书多为患,我则以书多为荣,每每为得一好书,无不沾沾自喜。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书,我的生命将会黯然失色,生活也将索然无味。
京城居不易,客居京城,租房居住,屋里摆放最多的还是书。有个朋友看到我满屋的书,曾经开玩笑地说,你的书会“吃钱”,是在为书“租房”呀!这话一点不假,二十年来,北京租房多半是为了安置这些志同道合的“难兄难弟”,这些割舍不了的“至亲至爱”!爱书如命,无怨无悔,书让我升华了生命,实现了价值!
弘扬祖德,传承家风!柳氏先祖柳下惠、柳庄、柳公权、柳宗元、柳永、柳贯等,一脉相传,诗书立世,道德传家,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我,让我终生受益!游学的日子,虽然艰辛,但在先祖柳贯人格力量的感召下,我不甘平庸,通过努力拼搏,终于熬成了学者,出版了专著,成就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