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读木心的《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相信与我一样的,经历过“从前”的人,都会被他的文字带到旧时光。
即想起我的“从前”,八十年代的时候。
那时候的人怎么谈恋爱呢?
那时候的男女青年交往,都是含蓄的,男生与女生平时是基本上没有机会单独在一起的。如果恰好是学生时代,比如在大学里,如果男生对女生有好感了,一般都要先写一封信试探,偷偷地藏在女生的课桌里,如果怕被别人看到,那这个男生要绞尽脑汁地用尽一切聪明才智,反正就是要这封信最后要交给女生为目的,到最后可能都不是追女生了,而是这封信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从前有部电影《鸡毛信》,我觉得有很多时候,男生送给女生的信也要类似的一波三折了。
信送到了,男生好不容易过了一关,接下来就更加纠结和紧张了,要看女生的反应,如果女生同意了,会有一个暗示,比如女生会特意送男生一个眼神,或者有意与男生同步,一起到食堂吃饭,或者一起上自修。如果女生不同意,一般女生是假装没看到,或者是假装这事情没发生,找机会把信再送回男生的课桌。得到应允的男生像被大赦的犯人,那个喜悦啊,遭到拒绝的则完全是霜打的茄子一样,完全是失恋的模样,其实,恋爱都没谈过,怎么会这么大的反应呢?因为是从前啊,一个男生向女生表白,那得经过多少天的深思熟虑和勇气啊!
即使两个人开始恋爱了,开始也是不能在一起出现的,大都是暗地里,男生关心女生的方式无非是买些小礼物,帮女生排队打饭,帮女生写作业啊,只有等到同学们都不在的时候,两个人才会找一个无人的地方,两个人也是羞羞答答,半天眼神才对一下,那得男生有特别的勇气主动热情出击,才会打开这个僵局。
两个人的谈话内容也不能直来直去,一定是今天天气很好啊,你喜欢什么歌啊,这一类电影里出现的台词。谈人生,谈理想啊,那时候真的是这个,如果两个恰好文艺一些的,那话题可就多了,谈文学,谈艺术,谈电影,谈哲学,但是,就是不谈爱情。即使约会结束了,回到寝室里,眼里都是对方,都是喜欢,第二次再见的时候,还是这些。
可能,男生会在无人的教室里,一个人默默地发呆,手上写的都是女生的名字,可能会写诗,写上欲说还休的几个字,可能会把秦观的《鹊桥仙》,陆游的《钗头凤》反复抄写,反复写《蒹葭》,那个在水一方的女孩其实近在咫尺,就是不能表露心迹。
如果放假了,或者不在一起了,那时候就是写信啊,那时候如果没有与异性之间通过信的,可能不是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吧。很多的异地恋,很多的分别,造就了八十年代的通信潮。那时候,恋爱的人,都对每天送信的邮递员特别亲切,有事没事都要到收发室看看,盼着每天的信使来。那时候如果有飞鸽传信也不会奇怪的。一封信从寄出至到达,那要在路上经过多少人的手,多少的车程,那是怎样的一个浪漫等待啊。
那时候写信都是方格纸,写信人的字肯定不会难看的,甚至有些男生正是因为字写的好看,博得了女生另外的好感,那时候文艺青年特别多,有文才的人,正是在这样的机会里,大大展示在异性心目中的优势。那时候,互相写情书的人,都会有很多好看的邮票,都是这些信封上的。信中除了谈那些理想宏图外,也可以说些平时不敢说的话。除了文字,还可以有一串红豆,一枚枫叶,几页书签,特别是明信片,喜欢女孩的男生或者喜欢男生的女生,都会在特别的日子选上好看的明信片,或者可以用信封的卡片,寄给远方的那个人。
如果是真心喜欢的那个人,那时候的年轻人就不会再和其它人交往了。说一句是一句,为一个人加一把锁。
不喜欢的,也不去勉强交往, 交往中不喜欢了,说一声对不起。
那时候没房子没车没钱,就是喜欢对方的某种好,可以是长相,可以是风度,可以是气质。
那时候,一张女朋友的照片放在钱包里,可以做美美的梦睡个好觉,和女朋友手牵手在街上走路,在雪地上走路,可以走一年。那时候,坐在男朋友的自行车后面,骑行在石子路上颠颠簸簸,觉得很美妙。
那时候啊,那时候的恋爱是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