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食材产地的执着,我是有四个清晰的烙印的。
稻米:大学时赖着我的同学Q神,在他的家乡,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白吃白住了一个星期,就是在这样的机会吃到了产自大瑶山的稻米:细长而晶莹剔透的籼米,蒸熟了以后颗颗分明,米香四溢,口感微糯而不粘重,柔软而不水怠,最重要的是入口那一刻,是东北米和江苏米都吃不到的甜味和泉水气,说到泉水气,那是一种类似于舔自己手上小伤口时,舌尖的触电感。总之那一小碗米饭的记忆会耽误我一生。
香蕉:在海口傍晚的路口,会有人推板车贩卖那种熟透有了芝麻点的香蕉,一块多一斤,在那两年没少吃。香蕉的果把一碰就断,从断口撕开皮,那种喷薄而出的甜香会一下子把你击倒,那时候只有一个怪异的想法,此生愿做一只小果蝇,世世代代围绕这香气打转。等下,还没开吃呢:咬下一口,明显没有内地香蕉的那种细胞壁的残渣质感,而是像半流质的乳酪,一压就化开,酸度更柔和,甜度更优异,乙酸异戊酯的香味则把酸甜很好地融合到一起,此生谁料有这般美妙。后来到了天津,有半年没吃香蕉。
孜然:我对牛羊肉其实并不如猪肉感冒。开启我大吃之门的,要归公于一样调料,孜然。我爷爷在晚年做调料香辛料生意,我就是那时候了解到孜然的香味,当时几乎是一瞬间领悟到这个香味对牛羊肉意味着什么。然而,在对这个香型定格之前,我偶然在大学室友小黑家,见识到了正宗新疆原产的孜然味。打开袋子的一瞬间,仿佛是“嘭”的感觉,一阵浓烈的香气冲击了大脑,那香味让我想起小时候,偷偷溜进库房,打开了一麻袋新晒干的新花椒,把脸埋进去。而撒在羊肉上烤出来的成品,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在羊肉串上挑孜然粒吃的,那种不可思议。
蟹:我向来不主动招惹长相凶悍的食物,这是顽固的怪癖,所以我吃螃蟹的历史只有短短两年。厦门吃梭子蟹,天津吃七里海的河蟹,都失望之极,费了那么大功夫来吃,实在不如啃大块肉的快意。就在我要把这偏见,从此带入漫漫人生路,在苏大读研的表妹寄来了大闸蟹,第一口的那一刻,我悟透了原产地三个字的真正含义。
这四次经历一次又一次给我造成震撼,陆陆续续影响、颠覆了我的饮食价值观。
所以,在开店以后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我特别重视食材产地,即使存在地域困难,也尽量找可得的最优选项。
说回糖芋苗——
南京式糖芋苗的主料有这些:芋头仔、藕粉、黑糖、桂花。
芋头仔:从天大毕业的文升学姐提到糖芋苗那一刻,我就在等着市面上“芋头仔”的上市。比较天津市面的芋头仔,了解了几个产地。河北和天津本地芋头,产量一般比较小,品质不稳定,不用。山东芋,跟规模化种植的山东蔬菜是一个路子,卖相好个头大,但败在水分太大,更适合炒菜。江苏芋,相貌平常,个体也小但干物质比重很好,就是拿来烤,皮烤焦也不塌架。而且口感黏糯而略有沙,这是上品了。
藕粉:除了芋头,糖芋苗的汤底是整个氛围的关键,出锅前,勾入藕粉炖煮是最后一道关卡。综合了山东、湖南、浙江三家样品,色泽上山东产的完败,味道和口感上浙江的取胜,第二故乡湖南的产品表现平平。藕粉干粉是白中透淡粉褐色,整体无异味,香气也很清淡,是绝不喧宾夺主的气质。
桂花和桂花糖:桂花糖入汤,干桂花作装点。所以桂花糖甜味要中正,有甜蜜素就完败。要突出“香”,稍经炖煮也要余香尚有,但香味不能太刺鼻,有桂花香精的要避免。干桂花要色泽金黄,用丹桂的话是橙黄,但是不太爱用,干桂花如果不是取香味,形胜色胜即可。
糖:红糖、黑糖用甘蔗糖,味醇厚,对糖产地没有研究,就取了广西产,云贵高原的应该会好点。白糖用北方产的甜菜糖,反正提纯后味道一样,还是暴露一下黑心商家节省成本的本性好了。
这样糖芋苗的主料就寻找齐了。
做法:糖芋苗貌似有南京、苏州两个流派,但是在天津能吃到南京版的样本,就放弃了苏州版。
历时两个星期,蒸或煮了五十多个芋头仔,还对比着吃了一个大个的荔浦芋头怪物,总之吃得吐白沫,可耻的是,还烧干烧焦了一个大蒸锅。
现在,这趟食材之旅终于到站,也做出了一个自以为可以一试的“最小化可行性产品”。
有机会找我来尝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