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开始,全球央行开始逐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也不例外,货币政策也要根据内外部因素做出综合决定。在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提到,货币政策注重连续性、不搞急转弯,释放出退出信号及方式。
虽然央行表述比较含蓄,但市场专家和业界通过解读央行货币政策做法,普遍得出宽货币、紧信用的操作思路。具体依据一是信贷和社融增速持续回落。二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缩量。三是LPR利率连续8个月不变。
宏观调控很复杂,很理论,操作起来也很艺术,是央行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做出的综合判断和应对。这不是今天要讲的重点。今天重点讲清楚什么是宽货币,什么是紧信用。
一个国家的金融资金进入市场和社会,需要通过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第二个环节是商业银行通过信贷等途径把钱借给企业和居民。
第一个环节是货币总闸门,决定一个社会物价和通货膨胀水平高低。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的货币叫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主要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等手段进行。量大叫宽松,量小叫紧缩。这就是宽货币叫法的来由。
第二个环节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途径向公众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但也会受到央行宏观调控意图和货币政策方向的影响,毕竟不考虑宏观调控部门的意思也是很难做人的。同时,主要根据市场主体资金需求及信用状况、抵押担保物水平、未来经济形势及风险判断等综合决定。这个过程就叫输出信用。根据松紧状况,叫紧信用或者宽信用。
货币与信用,松与紧,可以有四个组合,至于采取什么样的组合,是世界央行货币政策理论的演进与创新的结果。但无论怎样变换,理解了基础工具,大家就不会陷入各种新提法、新概念的汪洋大海,而不能自拔的境地。
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真正的武林高手,对每只打来的拳头,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自然能够从容应对。
做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掌握点财经知识,借你一把伞,面对市场风雨,起码可以避免淋个落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