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两三天了,有的家长和孩子已经知道了成绩,没有知道成绩的也会在最近一两天知道成绩,不过无论是否已经知晓孩子的成绩,无论孩子的成绩是否满意,那都已经成为过去时,这个时候理性的家长最需要做的一件事,也是寒假放假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是去指责孩子,而是去引导孩子对这一学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反思和总结,因为在考试刚刚结束或者成绩知道前后这几天孩子对知识是最敏感的,也是反思和总结最有效果的时期。
具体的做法如下:(1)和学校老师要一套期末考试试题,选择一个上午或者下午孩子清醒的时间,让孩子按照考试的要求,在一个小时内把试题重新做一遍;(2)让孩子自己严格对照参考答案自己评卷,特别是解答题,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和步骤给分,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孩子学会规范答题以避免将来在中高考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丢分,二是让孩子真正知道失分的地方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的回答不会或者马虎;(3)把失分的地方进行整理分类,以便在假期进行针对性的弥补。
以我在公立校教学的做法,孩子在考试或者平时测验中出现的错误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错误: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即傻瓜错误。具体原因可能是笔误,看错数等等不一而足。总而言之,不是因为你不会这个知识,而是其他原因该拿到分的题没有拿到分。也就是傻瓜才会犯的错误。我们大人不愿意做傻瓜,相信孩子也是。因此,对待第一类错误的目的是:毫不留情地消灭!每次统计,比如这次犯了7处,那我的计划是7处到5处到3处到0。
这类错误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造成的,我在公立校教学时的做法是要求孩子平时作业不可以涂改(也不可以使用胶带、不可以使用涂改液、不可以使用橡皮等),如果出现涂改,这一页的作业都撕掉重新写,就是要孩子养成“第一次就作对”的习惯。一般孩子在三个月左右都可以养成不涂改的习惯,一开始会有反复,孩子也会很辛苦,不过一旦养成受益终生!
第二类错误:是由于知识掌握不全面牢固造成的。我会一些,但是不全会。也许再给我一些时间就能做出来的题。这类错误要重点突破,因为有一定基础,只需要补上这部分的漏洞就能得分。这是一张考卷的重中之重。一定要补上相关的知识点。
这类错误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平时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预习的习惯,也没有复习的习惯,每天的学习只是或者只能够被动的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
解决的方法就是在初一或者高一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推论、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常见的数学方法等)通过经常复习做到非常扎实,做到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描述,如果不能就要求必须把教材中的文字背下来。比如初一有理数一章中学习过相反数的概念,如果看到相反数就应该立刻想到“和为0”的本质,能够不能就应该把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以及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背下来。
考试中百分之七十考察的都是这些基础知识。
第三类错误:就是孩子能力范围以外的难题,哪怕再给一天时间,打破头也不会做的题。这类错误,在考试中要暂放,拿不到的分数就不要浪费时间。正确的考试策略是把能够拿到的分数一定要拿到手,不能够拿到的分数不勉强,最后几道题一般情况下可以做出第一步,第二步,剩下的部分不会也不勉强。
这类错误形成的原因是孩子平时做作业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做题时只是单纯的完成任务,缺乏解题后的反思,缺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习惯,导致学习不够深入,思路不够开阔,碰到难题不会做,甚至不愿意思考的习惯。
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求孩子在平时作业完成后选择一道题目进行改编并给出答案,可以对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改编,也可以对题目的结论进行改编,长期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开阔孩子的解题思路,遇到难题就不会出现不会的情况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既往不咎,就是对已经形成的事实、不能够改变的结果就不要去纠结,把思路放在怎么样改善孩子存在的问题上,站在理解孩子帮助孩子的角度上和孩子一起交流沟通,孩子会更容易了解家长的意图,也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您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