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人类进化了千万年,能生存下来的秘笈之一,是发展出一种奖励机制,凡做了对生存和延续基因有利的事,就会在脑中分泌一些奖励物质,这种物质中最有名的要数多巴胺(其他还有五羟色胺、阿片肽等),它们的作用有两个:1)让你感觉很爽;2)激励你下次做更多。
多巴胺还有一个好兄弟,叫内啡肽,也能起到类似作用,但启动它们的机制不同,我下面会讲到。
先来聊聊多巴胺。
脑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光有多巴胺还不能让人感觉爽,还得要有多巴胺受体,如果没有它的话,分泌再多的多巴胺,也不能让人感到快乐。而多巴胺受体会随着刺激强度加大/次数增多递减,这就导致欲望被满足后,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唤起同样的快感。
举个栗子。
海洛因的作用原理则是直接刺激多巴胺所在的神经游走细胞,让它们过量释放多巴胺,从而激活人体的兴奋。
值得一提的是,香烟中的尼古丁也是采用类似的方式刺激大脑的,只不过相对柔和一些。
长期使用毒品会使大脑的机能发生改变,最主要的改变就是脑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的数量减少。摄入毒品的量越大,越多的受体就会被清除,受体越来越少。
久而久之,兴奋的阈值就会逐渐提高,为了达到原来的刺激程度,吸毒者必须不断增加毒品的剂量才行。因此,一旦染上毒瘾则欲罢不能。
2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能带来快乐,它们有何不同?
由于多巴胺的分泌不需要人们走出舒适区,就能带来奖励,让人产生更强烈的愿望,所以本质上它是一种“生理资源消耗”型激励。吸毒者的飘飘欲仙是以其生理器官被刺激后的过度反应为代价的。久而久之,我们就会看到那些吸毒者愈来愈茶饭不思(茶饭之乐较之于毒品之乐,简直云泥之别),愈来愈削瘦,免疫力下降,最后要么死于疾病(因免疫力下降),要么直接死于器官枯竭。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进化出这样一种可怕的机制?
根据洛雷塔.布莱宁博士的研究,人类的祖先在经历了长期的饥饿后找到了食物,或发现了猎物时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给人的神经元建立了连接,当再次看到那些食物或猎物时会再次分泌。一次较好的打猎收获、一顿相对而言的饱餐、都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奖励,古人的多巴胺受体相当多,小量甚至微量的多巴胺分泌也能带来很大的快乐。
当时艰苦环境之下,鲜有吃饱的可能,所以我们的身体需要这样的奖励。温饱问题其实困扰人类很久,其彻底解决,也就不过最近100前的事情。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终于迎来了供给远超消费的时代,各种物质极大丰富,刺激更多多巴胺分泌,带来更多幸福感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多巴胺受体逐渐减少,而人类对快感的孜孜以求不变,毒品的异军突起,就是最好的证明。
正可谓,来自舒适区带来的快乐,不仅有限,还有害;
极度舒适区的快感,不仅有害,还致命。
再来谈谈内啡肽。
那是人类的另一种奖励机制,与其说是奖励机制,还不如说它是一种应急/保护机制。
内啡肽也是由大脑垂体分泌,身体经历疼痛后会产生,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减轻疼痛感,同时动员相应受损身体组织修复创伤和提升,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运动“超量恢复”原理。
内腓肽可以对抗疼痛、振奋精神、缓解抑郁。还能让我们抵抗哀伤,创造力勃发,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充满爱心和光明感,积极向上,愿意和周围的人交流勾通。
玩游戏上瘾究竟属于哪一种,答案不言而喻。
3 自律是救赎唯一出路
更进一步的脑科学研究显示,持续多次长时间的多巴胺刺激,会弱化大脑无关脑细胞极其神经联系,形成一种大脑“重新配置”现象,有点类似我们的PC,出厂配置被更改。
1995年,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心理学家爱德华·陶布和四位德国脑生理学家合作,对六位小提琴演奏家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跟踪研究,想弄清楚长期某种练习对大脑构造的影响。
陶布最感兴趣的是音乐家的左手,因为小提琴家需要对其进行超常控制,让手指得以在琴弦上来回准确滑动和快速切换,还有些特殊的音比如颤音,还需要手指特殊的动作才行。
陶布的团队使用脑磁波描记器来确定音乐家们大脑的哪些区域控制了左手的动作。研究表明,与非音乐家相比,音乐家大脑中控制左手的区域明显大得多,音乐家开始演奏的时间越早,这种膨胀就越明显。另外还发现,音乐家在皮层的其他各种不同部位中拥有更多的脑灰质(一种包含神经元的大脑组织),包括躯体感觉区、顶上区(来自双手的感觉)以及前运动皮层(引导身体在空间移动)。
必须承认,练习音乐一开始毫无乐趣可言,除了走出舒适区刻苦练习别无捷径可走,所以能持之以恒者寥寥无几。
而那些成功者,无一不是坚持到底,最终改变了自己大脑“出厂配置”的人。
同样是改变“出厂配置”,玩游戏上瘾者大脑的变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向例子:由于刺激单一和规则简单(相对于练琴要求的手指复杂度),游戏者的小脑/大脑不但趋向于神经连接单一,其脑灰质也会呈现分布不均(控制游戏部分增多但其余部分减少),玩游戏时间越长,脑灰质总量减少也越多。
没想到?很可怕吧
由此看来,玩游戏上瘾不仅仅让你损失大量时间,还对大脑构成生理伤害。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大脑重新配置,源自于多巴胺刺激。而分泌多巴胺,不需要走出舒适区。同理可证,其他由多巴胺导致的上瘾,比如抽烟、酗酒、购物瘾(所谓的买买买)等,本质相同。
如何自救?
唯有自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