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位妈妈闲聊,有一位妈妈说:“上婴儿早教班交了一笔‘智商费’,孩子上画画兴趣班半年几乎没留痕迹……都不知道做什么才不会徒劳!”
的确,不少家庭都遇到相似的困惑,如果说绝对不会徒劳的努力,当然是亲子阅读莫属了。从宝宝出生后就能做,孩子们从阅读中获得的沉淀,会慢慢地在未来发挥作用,并且随着阅读的继续增长而意义深远。
从小亲子阅读,孩子的大脑会如何受益?
西方的发达国家近年来都在努力推动0-6岁幼儿阅读,他们把学龄前儿童的阅读称为读写萌发能力(emergent literacy skills)。有研究证实,学龄前儿童的读写萌发能力,能预测孩子未来的阅读力与学习力。如果学龄前孩子的读写萌发能力好,当孩子在学龄期,便在吸收知识方面表现出出色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呈现“从爬楼梯式到直升机式”的进步。
除了学龄前,学龄期孩子阅读也有不错的收获。美国佛罗里达的一位可爱校长Heidi Maier,他让全校的老师放弃给孩子们布置作业,而改为每晚20分钟的阅读,因为他觉得孩子们每天阅读,比写作业更获益。因为也有研究证实,阅读与孩子的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达到了80%。即一个孩子酷爱阅读,他的成绩也不会差,并且还能获得更多从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记得小时候有个同学,她9岁才上学。9岁前从没去过任何学校,据说因为不符合计划没上户口不能上学,只在家由祖母教认字和看书。后来终于能上学了,这时她自己在家阅读的书籍已经有好几十本。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她很聪明,是那种“似乎不用学习就能得100分”的孩子,让人羡慕不已。如今看来,她一定是从阅读中获益匪浅。
其实很多名人都是早阅读的,比如思想家卢梭,7岁就开始找外公借书看;比如鲁迅,5岁就开始大量阅读各种书籍;钱学森,6,7岁就开始读父亲的书……阅读让他们早慧。
既然从0岁就开始阅读,那么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的选择是否要有所不同呢?当然。
科学支招:不同年龄阅读清单
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宝宝从0岁就可以开始接受阅读的“熏陶”。下面是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智步伐,建议的亲子阅读方式与阅读清单:
0-6月龄,建议父母用夸张的音调唱儿歌童谣、读故事,宝宝以“听”为主。
6-12月龄,建议父母为宝宝提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撕不烂书”,宝宝以“玩”和“听”为主。
1-2岁龄,建议父母为宝宝提供文字少的绘本或无字书,图案最好大一些、色彩鲜艳一些,宝宝开始初步“看”书,但仍旧以“听”为主。
3-4岁龄,建议父母为孩子提供有故事情节的书,孩子开始出现喜欢重复听某一个故事或反复读某一本绘本的现象。
5-6岁龄,孩子开始关注是非对错和善恶品格的故事书,父母要给予正确引导,筛选掉不良价值观的童书。
7-9岁龄,进入真正自主阅读的引导阶段,建议父母给孩子提供从“少字、标拼音”的书籍过渡到“多字、标拼音”的书籍,配合插图。
……
亲子阅读,每天固定在睡觉前阅读会比较合适?
美国医学中心John Hutton等人经过研究发现,那些每天有固定时间阅读的小朋友,他们大脑左侧的“颞叶-顶叶-枕叶”整合皮质明显发育较好。因为在长期的听故事或阅读中,这部分脑区被持续而有效地刺激,皮质会增厚。而这部分区域被证实与孩子的语言能力以及文字的敏感度直接相关。简言之,有每天固定阅读时间的孩子,学龄期上学后学习力更强,在其他与语言相关的表现也会更出色。
一般来说,睡前父母与孩子一般无其他安排了,固定在睡觉前阅读,容易养成习惯;另外,如果睡前选择温馨的故事,还能帮助孩子平复情绪,有助于入眠;最后,当孩子们把睡前阅读变成睡眠前的仪式,还能建立规律感。当然,如果父母白天没安排,孩子也没有过重的学习任务,也完全可以固定安排在白天。
那么,睡前阅读一般多长时间好呢?每天15-20分钟最合适,过长会影响睡眠,过短会影响效果。
所以,世上没有一条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更没有其他事情能取代阅读。孩子们的成长也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