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
傅佩荣教授的解释是: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风度吗?
有这么一种人,发现别人有善行而不被大众知晓的时候,就会很着急,心里愤愤不平。对于别人尚且如此,如果自己有善行别人不知道的话,心里就更容易产生怨恨的情绪。
不应该生气吗?他们不了解我,甚至误解我,难道我连生气的权利都没有吗?
作为君子来说,求知向善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而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卖弄,也不是为了让别人夸耀自己。其实求知向善就像日常吃饭睡觉一样,是平平常常的事情,是每日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好夸耀的。而别人知道不知道,更是与自己毫不相干。有了这种思想,就不会产生怨恨的情绪。
上一句的“不亦乐乎”的“乐”与这里的“愠”可以说是一对反义词。君子为什么而乐,为了道德能够发扬光大、普天大众生活幸福而乐,这是一种公心;君子不能为了什么而生气?不能为了自己不被人知晓而生气,也就是说不能为了“私利”而生气。君子只有公心,没有私利。
那君子能不能生气呢?吃五谷杂粮,就必然有喜怒哀乐。君子当然能够生气了,关键是生气的目的是什么。孟子说,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周武王看到商朝末年民不聊生,非常生气,率领人马推翻了商纣王,天下万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种出于公心的怒就是应该倡导的怒。
论语第一章的三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做学问就是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渐入佳境就会心生喜悦,这种喜悦又是深入研习的内生动力,促使我们不断精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持续地学习让我们取得成绩,而我们有一颗弘扬道德学问的公心,天下志同道合的人就会聚到一起相互切磋,其乐融融。当然,做学问是自己的事情,就算是别人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本事,那也不会心生怨恨,君子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面,不会被外人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