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是周末,口语室里也活跃着各个行业的口语练习者。经过几次交流,我发现大家练习口语居然是为了放松,为了发现有意思的人和事,这与单纯地英语训练有了质地飞跃。英语,已经是作为一种基础的沟通工具。
说说我选择教室的方法,有十几个人的教室我通常都不进去,牛人分享固然不错,但针对扔走口语四年的我来说,首要目的是找一个伙伴,训练一下说的能力。我跳到只有一个人的教室,问:"Anybody?","Is there anyone here?""hello?",有时我能等到对方回应,有时等不到。如果等不到,我就再换一个教室,继续呼唤有人否。通常下几轮单人教室寻找,我总能找到一个口语伙伴,开始我的口语训练。
1.
第一个交谈对象是个音乐老师,最让我惊讶的是他是一个狂热的业余爱好者,他喜欢游泳,慢跑,拳击,柔道,羽毛球,篮球等等。他说,运动让他的身心舒展,很畅快淋漓。这个伙伴热衷锻炼的人,他的心态别样的好。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尝尽各种潮流。年轻,不就该这样吗?
另外,他的等待口语伙伴的方式是以退为进,选择一个没人的房间,“守株待兔”,一边等着,一边做其它的事。真是做事,口语两不耽误!这恰恰与我的以进为主的寻找方式截然相反,也蛮有意思的。
2.
第二个口语伙伴是个IT从业者,他起步学英语刚一年半,开口说英语也只有半年,这么短的时间他居然可以流利沟通。这从侧面反映开口英语的厉害之处,也说明这个伙伴持续学习地有效性。如果他不透漏他的教育背景,我定猜不出来,他居然三十二岁正准备高考。因为他讲话很有教养,思考问题也有见解。
这个伙伴的三个细节让我顿生对其好感度。
第一个细节是伙伴在遇到陌生词汇“压榨”时,让我等几秒,他查一下。这是我第二次遇到此类人,刨根问底解决词汇,这是非常好学的态度。而反思自己,看到陌生单词再说再说啦,反正多看到几次我自然就记住啦,一副随遇而安的爱学不学的样子,无怪乎进步对你爱理不理的样子。当年奋战专八时的我,俨然是这个伙伴的学习姿态。这几年止步不前,源于凑合学习,产出凑合的学习结果。
第二个细节是这个伙伴奉行少即是多的原则。我讲我刚刚记下十六个单词,他推荐给我百词斩的app。他记单词以来都是用这个,很好用。我说你用扇贝单词吗?对方回答百词斩已经很好用,少即是多。对待新软件不排斥,也依旧单恋一枝花。也对呢,与其纠结各种学习软件,不如切切实实学和坚持来得实际些而。资源渠道无限多,但恋一条也是通罗马的。
第三个细节是这个伙伴在面对英语学习中输入与输出有深刻解读。他说,input就是明白你所看到听到的,而output是准确表达你想要说的。我本发表观点,英语学习无非基于输入与输出,也就是足够多的词汇输入和写说类的输出来提高英语。而他的解读醍醐灌顶地说明语言交流本质----听明白对方的意思,表达你要表达的,而不在于多么丰富地词汇,不在于多么长篇累牍。
的确如此,英语的表达,是建立在逻辑条理,简约而不简单的基础上。具有这些谈话特质,必定是具备清晰大脑思路的优秀人,也是具有人格魅力标识性的人物。虽然口语交流开始时,这些条框会成为你沉重的枷锁,但久而久之地训练,逻辑性和言语简洁性将会潜移默化形成,并逐渐成为你本能表达和符号。从长远的格局来看,有意识和有方向性的语言修为,你的受益绝对是颇丰的。
3.
在资源共享与资源互换的时代,互联网上拥有许多免费资源。只要愿意去学,你总能找到一个你想用的资源,深度去学习,去总结,去训练,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