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篇报道,是说一位女孩供男友读书,毕业后,以感恩资本来逼婚。男方觉得压力很大,不想马上结婚。网友观点各持两面:有觉得男孩子不懂感恩,成就事业也只是借口,要么就有骨气,开始就别接受;有觉得女孩子太强势,不该在大众面前总将资助作资本对男孩子羞辱。一个巴掌拍不响,我选了这一选项,45%的也是此观点。这让我想起了周日在同事的建议下看的《神秘巨星》,我体会到的更多是平等,对平等的追求。
这是一部印度励志主题的影片。一个女孩在妈妈的帮助下,追逐梦想的故事。但看过后,个人觉得还是《摔跤吧,爸爸》更好些。印度影片避不开,男女平等这个话题,这部影片也一样。另一个平等是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力,这是平等的。
先说男女的平等,影片中父亲做为一家之主,享有至高无尚的权力:暴力对待妈妈,暴力对待女儿的梦想。同时,他也承担着这一家人的口粮与生活。加之,印度本就重男轻女,弟弟在家的地位远高于主人公,能够正常上学学习对于她来讲,在那个背景下就很好了的感觉。刨除社会观念的不平等,父母的不平等如同上面报道中的男女同学一样,就影射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事情的决策等等。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倾于一个极端。
作为一个个体,独立也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为女孩子。当看到影片中妈妈压抑自己的梦想,忍气吞声地照顾这一大家,强权的爸爸,强势的姑奶奶……她没有经济来源又如何去改变,如何去实现遥远的梦?!上面那个男孩,连学费、温饱都成问题,他又如何去与女孩讲其他?现实总是这么骨感。但从另一点讲,总会有办法,会见到阳光,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不低眉弯腰,可以拒绝,可以自己走过这段狭长而黑暗的路,终会迎来光明。正如最终,妈妈毅然决然地带孩子出走一般。决定在一念,但信念支撑你走对的路,走的更远。
另一个,是女主人公与那个男孩子的不平等。整部影片下来是不平等的,总是男孩一味地在帮助女孩,从作业、手机,到机票、行程,甚至是家庭的指引(父母离婚的看待等等)都在无条件地帮助。仅仅是因为喜欢吗?这种情绪可以支撑他们的不平等一段时间,甚至更长。但天平始终是不稳定的,终会倾覆。只是付出,无回报或小回报时,无论当初多么无私地去奉献,都会有一丝丝的不满,也许会演变为报道中女孩的不留情面、当众羞辱。情义就此变质。老话讲,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用在两人相处也是极有道理的。
还有一个观感,不是讲平等话题,而是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片中,父亲家暴,刻意避开小儿子,但女儿已然这么大,儿子也同样明白,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是做父母的远远想不到的。还好,有妈妈温柔地对待,有母女母子三人的快乐时光,仿佛一缕阳光照进孩子心田。但影片中有这么个镜头,当女孩心情烦燥,事情进展不顺利时,她会摔打东西,会扔掉书包,会握紧拳头砸向电线杆、墙壁。对于她的这种发泄方式,已然有了父亲的暴力身影,只是碍于社会观念家庭地位没有出现对他人进行的伤害。还有一个镜头,是母亲懦弱的一面,使她在面对老师,面对父亲对母亲的暴力时,自己不敢挺身而出。而弟弟的拥抱让她感受到了些许温暖,就像她与母亲的拥抱。不经意间,父母的影响已体现。
每个人都有权力追逐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力,不能只做梦,还要去努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