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感冒,在家避了一天风寒,蛰伏得连手机也看够了。今天上午10点多,去西区看望一个朋友,路上觉得天气真好,何不出去走走?说走就走!去哪儿呢?就近原则还是三门峡:看天鹅、看母亲河,顺便看看我们面目全非的老学校……接下来开始查看身份证是否在包里——刚好俩人的都在!唯一准备不足的,是手机只剩20%电量、脚上还蹬着高跟鞋。不管它,直接走!两个人的世界,我们有说走就走的任性,同时也担心回家一趟改变了主意。
于是在西区稍作逗留,就起身告辞。西区西门出来坐公交到高速路口,恰好一辆开往三门峡的客车即将到点发车。中午12点多,我俩顺顺当当到达三门峡。三门峡汽车站出来,又坐上17路公交,准备去看看老学校。从1995年学校搬进市区起,原来的“豫西师范”已不复存在,我们真不知该到哪个站下车最近。赶紧问问开车的美女司机,得知到“天元铝厂”站下车就是。记忆中汽车站离学校很近啊!那时我们甚至步行也走到过,可是今天愣是坐了好几站路才到达。
终于下车了!我俩沿着记忆中的校园南北大路——如今的狭窄小巷,向里面走去。往东走已没有路,不知何时已被分割成几个小型加工厂,各有大门防守,只好沿着尘土飞扬的土渣路向北继续前行。西边的大操场,我们早上跑步的地方,也被圈到了围墙外面;看到了熟悉的两栋三层单元楼,那是曾经的教师家属楼。在南边那栋最西边的一楼套房里,赵淑芳老师正给我们文学社活动做着详尽的指导……
东面的四层楼房,是当时学校最高的建筑,一间挨一间,是教职工的单身宿舍。四楼靠西的一间,住着我们的体育老师范慧玲,我曾在她门口走廊上反复练习立定跳远;三楼(或是二楼)中间的一间斗室里,住着王忠勇老师,他曾在门口耐心指导着我们的粉笔字;就在教工宿舍楼前的灯光球场上,记不清留下老师和同学们多少场比赛的身影,以及我们在球场边欢呼雀跃的呐喊声。还有操场边、教工楼东侧的小卖部,两位热情售货员的笑声至今响在耳畔……
后面的三栋三层小楼,就是我们学生的宿舍楼了!如今破败不堪地躲在陇海铁路线下的山脚里。几棵枯树下面,垃圾堆积如山——值周的班级和学生会怎么不来负责清理呀?
宿舍楼东侧,垂柳依旧在,小河却断流。本想顺着“小河”往南走,看是否能绕到教学楼去,却发现原来的“小桥”已有围墙隔开,此路早已不通;通过坍塌的河沟,想走到西岸的“餐厅”,还是死路一条!我们曾经在此开会、吃饭、演出的大礼堂,如今东面的门都被垒起来,不知里面做何用场了;餐厅后面的小食堂,还有打开水的锅炉房,都变成了棚户区,而且彼此不相通。无论左右都没有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小桥流水”,我们只好折返回来,原路返回。此时正好一列火车从陇海线上自东向西呼啸而过,这熟悉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看看院里没什么人,我们试探着走进住了两年的“宿舍楼”:先上到中间那栋的二楼,向东走到我们226门口,黑暗中拍张照片,拍张水房。咦,门怎么打不开?摸一摸口袋,怎么又忘带钥匙了?同室的姐妹们,快来帮我开下门吧!
老公的宿舍在西边的二楼,比中楼明亮一点儿,我还专门给他拍了一张留影。宿舍楼下的电表箱上,还赫然写着“豫西师范”变电台区 ——这是我能找到的唯一学校记忆。
学校西边的砖厂里,还有几栋破旧的房屋,熟悉的大烟囱还在,可惜再也没有学子进去洗澡了。就在一片破败厂房西边,几幢高高的楼房拔地而起,俨然已变成一个新兴的小区了。
没看到教学楼,心中颇有不甘。来到外边马路上,我们又向东走一会儿,准备进“天元铝业”的正门,看一眼我们的教室。可是,大门紧闭,没人值班,只好隔墙兴叹!老公站在门口一块儿石头上拍下了教学楼、实验楼的芳容,虽然这里早已改头换面,所幸还不甚破败。
西边那栋是实验楼,我们91级普师班曾在四楼住过一年。后来的体育达标训练中,我们曾沿着楼梯,一次次从一楼蹦到四楼,出了一身身臭汗,却被体育老师告知不准去洗澡(好像是怕我们洗澡耗费体力),必须达标过了再洗。
正北面是教学楼,我们的教室在二楼东侧,现在我还能看到那扇窗,窗子后面,似乎依稀听到冬至时大伙一起包饺子的喧闹。记得包饺子时,齐老师把家里所有的锅碗瓢盆全拿到班里,还亲手和了几大块儿面。而我们呢?为了生火煮饺子,烧光了班里的笤帚扫把。还有晚自习课上,同学们专心致志地练着三笔字,偶尔还有几个在窃窃私语……
还有教学楼前的操场。现在铺着水泥,开辟了小花坛,但过去可全是泥土地。每次暑假过后都长满了杂草,秋季开学第一周,政教处就把除草任务分到各个班里。我们女生用手拔,男生用铁锨铲,市区的同学,每次手上都会磨出几个水泡……
学校外面的马路更宽了。当初通往涧河的泥泞小路,早已变成了康庄大道,一辆公交车正从南边驶来。记得王军才老师带我们到涧河边寻找秋天,同学们穿着上身金黄的校服散落在涧河两岸,王老师曾说我们“就是秋天里那一朵朵绚丽的菊花”。
那时那年,我们心中有梦,胸怀祖国;此情此景,我们故地重游,倍感凄凉;但此时此刻,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教育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曾经的梦想变为现实,一个更大更宏伟的梦,正在层层铺展。这里,曾经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梦想和希望;也走出了数不清的教学名师,支援在豫西教育第一线。如今物是人非,却每每令人驻足怀念!
唉,伤心之地,不可久留。走,坐上通往陕州风景区的直达车,看看美丽的天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