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帮bb做个气质问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人格问卷/性格问卷?因为这三者的归属概念是这样的:人格=倾向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性格(Character源于希腊语,,是雕刻的痕迹的意思)是个人对后天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而唯有气质,是指纯粹的、先天的个性特征,是较难被改变的先天因素。虽然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在养育上却会形成不同的要求和挑战。即使是情绪激烈、看到陌生人就毫不客气尖叫的“恶魔宝宝”,在适合他的教养模式下也会慢慢增加安全感变得乐于交往乐于挑战,反之亦然。而对孩子气质型态的观察,有利于教养模式的及时调整。
方法
实验室观察与父母问卷报告是测查婴儿气质时两种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各有优弊。实验室法制造的全新环境可能会让儿童的行为产生偏差,而问卷调查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母亲选择会受到自身情绪状态、压力和记忆所影响。而考虑到便利,问卷肯定是大多数妈妈们的最佳选择。
现在常用的儿童气质分类是由Thomas & Chess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其确立的气质九维度(节律性/适应性/趋避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标准,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目前,早教机构和官方福利测试最常用的是:
4-8个月
在Thomas婴儿气质问卷的基础上,经过Carey WB & McDevitt的修改形成了RITQ(RevisedInfa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婴儿气质问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c216a50102wu7h.html
1-3岁
由Carey WB制定的幼儿气质评估表TTS(Toddler Temperament Scale)
http://www.wendangku.net/doc/84a15e6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a-5.html
http://www.wendangku.net/doc/6e5fc5c9da38376baf1fae41-3.html
3-7岁
由Carey WB & McDevitt共同制定的BSQ (Behavior Style Questionnaire)
http://www.wendangku.net/doc/378c54015a8102d277a22f19-4.html
8-12岁
由Hegvik制定的MCTQ(MiddleChildhood Temperament Questionaire)
http://www.wendangku.net/doc/2ccf89c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0-2.html
解读
当然,关于问卷的解读有以下注意:虽然在Thomas的设定中,儿童类型的分布大概为:容易型40%困难型10%迟缓型15%和交叉型35%, 但是由于年代和文化的差异,可能存在着分布的区别。另外,如上文介绍,家长的情绪压力都会对问卷的结果造成偏差。举个例子:有焦虑情绪的的妈妈问卷中的宝宝就有可能会有困难型的倾向,所以问卷的结果有方向性,但也不是必然。
容易型
这类婴儿在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机能方面很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们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因而护理起来比较容易,父母也就更愿意对他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爱抚,对待他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
当然,容易型的孩子不意味着孩子不会不会有生气的时候。家长有时候会觉得平时挺懂事的孩子怎么一下子无理取闹了。其实是因为孩子还小,并没有掌握调节的能力,当他的情绪上来了,真正哭闹起来,其实自己也无法控制所以讲道理并不能产生成效。当然,一味满足孩子得到乖巧的回报,不设立界限或者给予过多爱的关注也不是好的选择,因为当孩子进入学校或者群体,会因为得不到回应而感到沮丧,容易产生讨好老师或者讨厌学校的情绪。
情景:
小伟整体来说是比较乖的,会自己吃饭,乖乖睡觉,但他很容易发小脾气。只要爸爸妈妈不给他喜欢吃的东西或是喜欢玩的玩具,他要不就气鼓鼓地走向一边不理人,要不就大哭大叫,有时还会丢东西。
TIPS:父母需要时不时鼓励宝宝的恰当表现,而忽视那些负面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处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会发现适当控制自己的脾气,会得到更多的注意。待宝宝年龄再大一些时,可以教他一些积极的方式来释放怒火和气愤,比如跑步等。这样,当他们感到紧张的时候,就可以到外面去跑上一圈,释放一下能量。这样,宝宝从小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调节和缓和自己的脾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
困难型迟缓型
他们突出的特点是时常表现为大声哭闹、烦躁易怒或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事物接受很慢。他们的情绪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此时父母往往束手无策,甚至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或者对宝宝产生讨厌等消极情绪。这些都会使宝宝变得不耐烦、困惑甚至对父母产生敌意,从而形成一个消极的循环圈。这些宝宝护理起来也就更为“困难”。
因此,对于困难型的孩子,建议家长尽快适应孩子生活不规律或者容易触怒的特点,投入自己耐心和热情,针对他偶尔合作的表现积极对待,孩子会更快适应环境和社会。如果父母对孩子态度不一、经常用惩罚的手段,容易使孩子陷入烦躁和消沉。
情景:
爸爸和晨晨一起玩“藏猫猫”游戏。晨晨玩疯了,一边把遮掩自己的抱枕不停地丢向爸爸,一边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爸爸阻止他,但越是这样说他,他越兴奋,跳得越欢还发出尖叫。最后,气得爸爸把晨晨狠狠地教育了一顿。
TIPS:父母可以采取暂停游戏或者剥夺特权等方式。但脾气性格不是一种故意为之的行为,只是宝宝的个性特点。因此,父母要很明确这一点,保持坚定而平和的教育方式。
迟缓型
这类婴儿的活动水平低,行为反应强度总是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的宝宝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常常表现出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往往逃避新刺激、新的事物,对外界环境及生活变化适应较慢。如果他们在那些父母认为很重要的方面仍然反应迟钝甚至退缩回避时,父母会认为宝宝“无能”、“胆怯”,往往会采取强迫手段。但这种强迫只能加重宝宝的逃避反应,压力越大,逃避越强,于是导致一种消极的循环圈,亲自关系日益紧张,并影响宝宝心理多方面的发展。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况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这一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
对于迟缓型的儿童,对新鲜事物和环境的排斥并非不可破解。通常,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克服最初那5分钟的不适应。所以需要更多父母的鼓励、指导和循序渐及的理解。当然,如果为了满足孩子而保护他不去接受新事物,当孩子进入学校、群体后可能会有更大冲击的不适应。
情景:
妈妈带着小小在小区的游乐场里玩,有个热情的小朋友跑来找小小一起玩滑梯。小小面对邀请不但不回答,还跑回妈妈身边,躲在妈妈身后。妈妈一边把小小从身后拉向身前,一边跟小小说不要害羞,催促她大方接受邀请。
TIPS:父母不要过于催促,但也不要后退。应注意寻找途径,让宝宝获得社会交往能力和面对未知恐瞑的能力。尽管这些宝宝会感到极度的羞涩,但当你教他一些对付类似情景的技巧时,就能够有效地推动他们令人畏缩的社交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