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我们职业的门面,比形象还重要。录音讲故事,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倾听自己的声音,锻炼语言表达的技巧。
2017.8.17 星期四 阵雨转晴
夜深人静,收音机广播中传来清澈纯净的朗诵声,是我和姐姐童年记忆中美好的一刻。她记得最深的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我最难忘的是史铁生的小说《遥远的清平湾》。现在,我都不记得小说内容,但那种清幽旷远的意境,还留在记忆里。
我的声优之路,其实是从今年的大年初一开始的。整个一学期,一共给孩子们录了刚好五十个故事。因为用的是手机中的“语音备忘录”软件,它有比较灵活的修改功能,读错的地方,可以局部片段重录,所以内容是比较顺畅的。
为了挑选合适的故事,我购买了很多绘本和儿童读物,试着录下来。第一个故事是《月亮的味道》,讲的是一群小动物们想要尝尝月亮的味道,于是不断地叠罗汉,从乌龟到大象到长颈鹿,最后是小老鼠爬到了顶端,咬到了月亮。故事适合很小的孩童听,内容不断反复的形式,很有韵律感。将这样童稚的故事变成语音之后,故事就更有情趣了,里面包含了讲故事人的情感,语气语调的变化,让画面生动起来了。即使孩子已经看得懂故事,还是愿意一遍遍听大人来讲。
后来,一个接一个故事被我变成了声音。《逃家小兔》《坚定的锡兵》《小黑鱼的故事》等等,接着我尝试挑战有难度的《武松打虎》《三十六计》,以及西游记原著《大闹天宫》《偷吃人生果》等内容。寒假里,这些故事我通过班级QQ群发给家长,再让家长放给孩子听。听故事,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开学后,又利用阅读课给他们播放故事。当我询问时,他们说最喜欢《爱心树》的故事,这个绘本故事,将父母对孩子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上到公开课《“狼”的主题阅读》时,我尝试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狼图腾》和《丛林之子》 片段,先录成故事音频,课上让学生边听边看文字,然后和大家就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阅读比较,效果很好。等上完这课,好多三年级孩子开始看这两本有一定深度的书籍,但因为有课上的阅读指导,读起来并不困难。
公开课上课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将《狼图腾》 中的毕力格阿爸读成了毕格力,只好掩饰过去。这本书我之前读过,直到讲故事后才发现,一直把人物的名字看错了。如果不是讲故事,也许我还会错下去而不自知呢。
录播故事,可以在扬声器中放大声音,并且反复听。上课听录播故事,也便于老师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声音还是自己老师的亲切语音,不会影响孩子们听故事的感觉。为了录制有趣的故事,我不得不更多地去阅读,尽可能挑选古今中外各种名家名篇来讲。
有孩子听了以后,来要求,说他们也想自己讲故事,在家长配合下,真有好几个录得还不错的。阅读课上,给他们听同学讲的故事,好像效果也挺好。
这个暑假,“喜马拉雅”上我听了几本书,比如河合隼雄的《孩子与恶》《孩子与学校》,也尝试在上面录音。这个平台的功能更强大,可以配乐,上传后还能接收到听众的评论反馈,转发分享也更方便。暂时还只录了我自己写的童年故事系列,质量也比较粗糙。为了效果更好一点,我还重录了童年故事一。
和孩子们上课,为了保护他们的听力,我总是避免使用小蜜蜂扩音器。但声音不加保护,过度用嗓造成咽喉炎,也是我们的职业病,用好嗓子是一件大事。
在我们的职业中,有很多职业素养需要修炼,比如钢笔粉笔毛笔三字,很多人愿意花大量时间去练习;比如仪表、肢体语言,也会成为基本功考核的一个部分。不过语言表达能力,除了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音色音调的锻炼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如果我们能灵活恰当地使用自己的语音语调来表达的话,那一定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赢得学生的喜爱。
声音是我们职业的门面,比形象还重要。我们每一天每一节课,都在运用声音和孩子交流。录音讲故事,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倾听自己的声音,锻炼语言表达的技巧。
接下来,准备再录一些更有意思的内容,让现代技术为我所用,也拥有更丰富的生活乐趣,应该大胆去尝试。希望好听的声音,能成为孩子们童年记忆中的亮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