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茶介绍
米茶属绿茶类,产于大别山腹地岳西境内。该地原属陆羽《茶经》所载盛产茶叶的寿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峡谷之中,周围树木葱笼,百花溢香,云雾弥漫。米茶是在地方名茶传统制作技术基础上创制的,是当地居民招待亲朋或居家自饮必备的高山绿茶。
米茶条形紧秀细小,色泽墨绿挂霜,香气清鲜高爽,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糯甜醇厚,叶底匀齐肥壮。耐冲泡,味持久,香高扬,既因其外形条索紧结细圆似大米,又因其作为迎宾纳客居家自饮之口粮茶,像粮食一样一日三餐必不可少,所以谓之米茶。
“岳安堂”牌米茶是由安徽寻香茶叶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会同茶学专家四处走访,多方考证,结合当地传承百年古法手工揉捻制茶工艺基础上,加入现代科技元素和清洁化生产设备,精心细焙精制而成。
米茶制作工艺流程:
1.采摘:米茶的采摘期一般谷雨前后,采摘要求“两叶一心,身大八分,枝枝齐整,朵朵匀净”。即采摘八分至一寸长的一芽二叶,个头要均匀,芽叶要肥壮而挺直,芽尖和叶尖要拢齐,有锋尖,第一叶微开展仍抱住芽,第二叶柔嫩,叶片稍向背面翻卷。
2.摊放:采回的鲜叶要及时摊放,摊放场地要求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摊放器具要求是洁净的竹匾。摊放要匀、薄,边摊边拣剔。摊放厚度为3cm至5cm,时间为4至6小时,期间要轻翻2至3次。当鲜叶变软,开始透发清香,含水量低于70%时,立即停止摊放。
3.杀青:杀青温度为150℃至180℃。杀青适度标准为色泽变暗,青臭气挥发,清香显露,茶叶用手紧握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有粘性。
4.揉捻:采用无压揉捻技术,时间10分钟左右,要求成条率达90%以上,细胞破碎率达45%至55%。
5.滚胚:锅温开始控制在120℃左右,以后逐渐降至70℃,滚坯时间1525分钟,至多数茶坯呈弯条形,约选56成干时出叶。
6.复摊:将滚胚后茶叶均匀摊放于竹匾中,厚薄有序,时间约1-2小时。
7.做形:锅温控制在90℃左右,时间5~10分钟,炒至多数茶坯呈紧卷的条形,约选8成干时出叶。
8.烘干:锅温100℃至70℃,后略低,时间20分钟左右,干茶含水量控制在7%以内。
9.提香:温度110℃至120℃,至白毫显露,高香显露为止,干茶含水量在5%-6%之间。
10.筛分:用孔径0.6、0.3cm的手筛撩头割末,分装成箱。
米茶的作用:
米茶具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明目、清热、利尿、消积、解毒之功效。
冲泡技巧:
冲泡米茶时,宜选用无色玻璃杯或洁白盖碗,泡茶用水以洁净山泉水为佳,水温宜90℃左右,茶水比大致1:50,分两次冲泡,第一次冲量应少些,大约为茶杯容量的1/4,30-60秒后再冲第二次,加水至3/4即可,不宜满杯。置3-4分钟后,即可品啜。饮至杯中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时,再行续水,每次放入的茶叶可冲泡5~6次。
贮存方法:
简袋保存
取无毒无味无隙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软白纸包好装入塑料袋中,排出空气,封好袋口,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筒内,并在筒中放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炭或干燥剂即可。
瓷坛保存
用干燥、无味、无裂缝的瓷坛,将茶叶用草纸包好置于坛中,在瓷坛中再放置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碳或一袋干燥剂,用草纸将坛口盖住,每3~4个月换一次木碳或干燥剂。饮用时,可用小筒取出部分,将瓷坛仍旧封好。
冰箱保存
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
热水瓶保存
将茶叶放进干燥无味完好的热水瓶中,在瓶口放小袋干燥剂,把瓶口塞盖紧即可。
题米茶
农家三月谷雨天,半亩山园茶正鲜。
朝采仙芽披霓裳,晚焙米茶听暮蝉。
最爱佳客随风至,一壶香茗煮山泉。
安坐堂前话家常,闲望潜岳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