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比中西部城市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要先进一些,特别江河湖海沿岸的城市,水资源都极其丰富,相比较东南沿海的海水资源需要特定的技术去处理,成本相对较高,我国中西部城市的淡水资源稍微处理一下,便可以饮用。
在水资源所有的形态中,江河资源是最重要的形态,我们的华夏文明诞生在黄河,今天我们的母亲河是长江,在我国所有的河流中,长江的价值以及长江作用是最为明显的。
在长江途径的城市中,武汉是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会城市,其不仅拥有长江和汉江的水资源,而被成为“百湖之市”,至今,武汉的湖泊数量依旧在百个以上。
武汉除了长江和汉江以外,拥有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但是在武汉被提起最多的却是东湖。
据《武汉市湖泊保护总体规划》显示,武汉有166个自然湖泊,再加上长江和汉江,武汉的水域面积占武汉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武汉的水资源人均水平是全国的40倍,看得出武汉的水资源是多么丰富。
湖泊的价值其实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而然的包括了自然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价值。
从自然生态价值而言,可以供市民观光旅游,散步,在东湖绿道建好以来,东湖绿道成为全武汉人与湖泊接触最自然的方式,东湖自然而然的成为风景区,提升城市环境幅度,促使城市的自然生态延展性,于是海绵城市的理念,是对自然风光的高度延伸。
在社会价值层面,如果武汉湖泊能与长江交融,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在雨季,减少城市内涝,在旱季,可以提供工业和农业用水,也能成为人们饮用的水源。
湖泊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而且还可以调节生态平衡,促使我们的空气更清新,空气湿度提升,降低炎热夏天的温度。
另外,湖泊还可以发展养殖业,提升湖泊资源带来的经济价值。
武汉因为湖泊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武汉也因为江湖而闻名,在古代武汉是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一举奠定古代交通枢纽的地位,武汉的诸多湖泊,曾经促使武汉避免多次水患。
那么,武汉的湖泊近些年,为何会减少?面积为何会萎缩?这些湖泊萎缩的面积哪里去了?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在漫长的时间内,汉江汇入长江处一直再往东边朝向迁移,直到明朝成化年间,基本才定型,河流的改道或者摆动,一方面河流中夹杂着泥沙和生物残骸,而形成了湖泊,使得较大的湖泊分割或者萎缩,另一方面,河流故道可以积水成湖,武汉天然的湖泊就是这么形成的。
一般而言,湖泊的萎缩,具体表现在面积缩小,容量减少,数量减少,那么武汉的湖泊为何会萎缩?
一般而言,吞吐型的湖泊,最终一定会消亡,一方面我国的气候是旱涝并存,雨季非常集中,在遭遇旱灾的时候,吞吐性湖泊反哺长江,最终会变为沼泽,然而慢慢变成稳定的陆地,不过这样的变化,还是有一定的周期。
在大自然缓慢变化之际,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欲望,改变了自然的演变,在我们爷爷辈时,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是洞庭湖,而在我们爸爸辈,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是鄱阳湖,我们一直上演这人定胜天的局面。
在我国取消福利分房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要不断外扩,我们需要大量的土地,来盖房子,来买地,在所有的土地性质中,我们将部分湖泊填平,或者部分水域填平,性价比是最高的,于是大量的湖泊,变成陆地,大量的植被,变成住宅。
于是,每年雨季,城市内涝最严重的区域,就是这些曾经被人为将湖填平的区域,很多地方甚至可以年年“看海”。
其实,不仅仅是湖泊面积和容量在降低,武汉湖泊的水质也在恶化,在东湖风光村附近,极其明显。
在生态不断被破坏的同时,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官方发布了“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负责的使命感、责任感,重拳出击,守住湖泊底线,一个湖泊不能少,一个湖泊不减少。”
武汉有江,武汉有湖,武汉有江湖,武汉的江湖气很浓,曾经的风云际会,经历了时代的沧海桑田,百年的潮起潮落,武汉已经形成了处变不惊的态度,此次的潜在洪灾,武汉人已经见怪不怪,这样的城市忧患,反而锻炼了武汉处变不惊,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