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PIXIU
夜间,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或长或短,或好或坏,或刻骨铭心或一闪而过。它会伴随我们的一生而存在,生命不息,梦就不止。梦就住在我们的睡眠里,像个淘气鬼,动不动就不安份起来,我们拿它几乎毫无办法。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做梦是大脑在虚拟环境中对如何处置危险情况的预演。尤其是噩梦,人每年要做300-1000次噩梦,平均每个夜晚0.82-2.74次。人类正是在噩梦中完成安全训练的。
那么,什么是梦境呢?它就是指梦中所经历的情境。那些经常重复出现的梦境,会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很深的印象,既便过去许多年,都不会忘记。甚至在我们的一辈子里,只要谈起来,我们大都能如数家珍般地描述出来,它们就像刚刚发生过一样真切。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假如自己是一位画家就好啦。那样,就可以把美梦中最精彩的部分,或者是恶梦中最吓人的一幕画出来,从而把梦境以绘画的方式保存起来,并标注上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心里感受。当我们日后一页一页的观看和回想时,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虽然这么做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或许也是一种别样的乐趣,因为它毕竟曾弄得我们没睡好,半夜三更突然惊醒过。
基于这个想法,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是: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也许用不了多久,人类就会发明出一套成熟的装置,它可以把我们夜晚做的梦全部录制下来。只要你愿意,可以随时从自己的“梦境录像带”里选择其中的关键一帧,或是印象最深的一幕,打印出来。对于这套装置和系统,我们姑且称之为“打梦机”吧。打印出来的梦境是独一无二的,且专属于个人,因而它可能会成为一幅世上罕见的超现实主义画作,而作者就是做梦者本人。紧接着,再把它拿到拍卖市场,我们不承认是梦和机器共同所为,只说是某个人的手绘作品,它为什么就不能创个天价成交的奇迹?
什么?你有点不相信,打印虚幻的梦境有什么价值?对于这个话题,让我们还是从身边的一些故事说起吧。
(一)梦的起源
小学放学回家,已接近傍晚,天雾濛濛的。因班级值日比较晚,我没能和同学们一起走,有点害怕。结果,刚走进离家不远的小道,看到前面突然冒出一只大狗来,它是挣脱狗链从邻居家的院子里冲出来的。这条狗实在是太大了,简直像一头小黄牛,直接向我这边扑来,真是吓人!
于是,我调头向西狂奔,文具盒在书包里哗嗒哗嗒地响着,心突突地跳到了嗓子眼。正跑着,没注意路边还卧着另外一条大狗,它呼的一声,从地上爬起来,绳索拉的毕直。这时,更糟糕的场面出现了,又有几只同样的大狗从前面不远处跑来。它们个个膘肥体健,黄毛披身,壮如牛犊,扯断的绳链在脖子边摇晃。原来它们都是冲我来的,既然东西方向无处躲藏,不如向南跑……
坏了!南北也不行。终于瞅清了,哪里是3-4只呀,足足有8-9只大黄狗正蜂拥而来!它们知道如何形成包围之势,而且包围圈在逐渐缩小收紧。也许是怕惊动了别人,这些大家伙像商量好似的,并没有㕵㕵乱叫,只有一种奔来时呼噜呼噜的气势在里面。真恨不得地下马上裂开个大缝,钻进去。
前有拦路狗,后有追狗,黄狗猛如虎,怎么办?我开始大声呼救,但发不出声来,而且身边一个人影也没有,真是求救无门。
救星总算来了,老远的地方,望见弟弟正从附近路过,他还不知道我此刻的处境。于是,我放大了嗓门,“弟弟,快,快拿木棒,快-来,救我!”
无论我喊叫的有多么厉害,弟弟好像没听到似的,悠闲地自顾往家走,还扭身向这边望了望,却没来帮我,难道……我已是斯声竭力,嗓子都要喊破,才终于发出“啊!”的一声。
我醒了,原来是一场梦。第一次做这么吓人的恶梦。
奶奶也被惊醒,给10岁的我倒了一杯水,安慰说:“你是因为口渴才做了恶梦的。不用害怕,梦见被黄狗追咬,将来会发财的。”
接下来的几年,这样的梦又做了好几次,都是半夜里被吓醒。还有一次,追咬我的不是大黄狗,换成了毒蛇。毒蛇的身子像擀面杖那么光滑,花纹艳丽油亮,它们一条一条地铰在一起,在地面堆起一层蛇流,缓慢地滚动靠来。光天化日之下,哪来的这么多大蟒蛇?不一会儿,我家旁边的小土道被挤了个满满荡荡。大花蛇困住了我,四面八方全是,连个下脚逃跑的空隙都没有,大声呼救是唯一的选择。说实话,那时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蛇长什么样。这类怪梦同样出现过多次。奶奶听了后,又笑笑说:“孩子,不要担心,蛇是钱串串,它们主动来找你,更说明你长大了不会受穷。”
小学毕业,刚上初中,我把这一连串的恶梦告诉了同桌。没想到,他也做过同样的恶梦,我们很快成了知音。于是,有一天,他偷偷让我看了他父亲收藏的古书-《周公解梦》。查询的结果是:“上学的人梦见黄狗追咬,意味着成绩不理想,等待下次考试。梦到被蛇追:会交好运气。”
哪有的事?我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还从来没有因为考试不及格而需要补考过,成绩也没有那么坏。当然,也没有什么好运气突然光临。只不过有一次,在路边捡到过10元现金,它属于不算太旧的一张纸币。小时候,10元钱可不算太小,我高兴坏了。弟弟鼓励我说:“哥,看来以后走路要多低头瞅瞅,它们一般会挂在草丛边。我也想捡几张票子。”
捡到10元钱,难道这就是书上说的“交到了好运气”吗?《周公解梦》里的说法未免迷信,只能把它当作一个解闷取乐的活动看待。不过,我还是想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总做同一类的梦呢?一年里竟然被吓醒好几次。
参加工作后,有幸看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才知道,中国是最早对梦进行研究的国家。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我们就有一本关于梦的专著-《周公解梦》,它的价值不可小瞧。哦,错了,看来我当初把《周公解梦》当作迷信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一边看书,一边思考。
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是无意义和荒谬的,它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它体现着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而那些被回忆起来的梦的碎片,则能帮助我们揭露这些深藏的情感”。
按照这套理论,我不由自主地回忆总结了几十年来经常重复出现的梦境。事后发现,随着年岁的增长,小时候那些被黄狗和毒蛇追咬的梦逐渐消失了,但重复出现的梦还有不少,只是换成了另外的内容,但它们大部分与早年的经历有关。大体来说,可以归为三类:
一是关于学生时代的内容。比如拿到考试卷一看,发现一道题也不会做,好像白学了一样,当时就懵了;要么就是突然发现忘记做试卷背面的题,而身边的同学马上要交卷了,连抄都来不及,真着急;大学毕业了,大家纷纷带着行里准备赶火车,可我不知怎么弄的,竟然收拾出十几个大包裹,摆了一地。一个人根本拿不走,想让同学帮忙又很难,因为人家也是大包小裹的,根本没有更多的手来相助,怎么办?过一会儿,火车就要开……
二是关于家乡和亲人的内容。除了上学的故事,我还经常梦到小时候家里的事情。比如梦到去世多年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梦到干农活儿的事,比如暑假回家,准备帮父母干农活儿时,到了地头,发现农田竟被水淹,庄稼地变成了一片汪洋水海,也看不到父母和乡邻们的身影;秋天正是农忙的时节,父母不在家,院子里一片寂静。我想帮大人清扫一下院子,结果发现有一只半死的老鼠躺在墙角边,它估计是吃了耗子药,浑身瑟瑟抖动,已经不能跑动。想用木棍打死它,哪敢!想到木棍打在厚重又肉乎乎的那家伙身上,就难受。因为它大的像只猫,只是灰不溜秋的,用饶命般的哀求眼神瞅着你,尾巴直挺挺的像一根烧灰的铁棒,连家里的小鸡都被吓的咯咯直叫,不敢靠近……
三是关于儿时的趣事。当然,并非所有的梦都是不快活的,让人心怡的美妙境界也有,只是它们占的比例很小。记得小时候,经常梦到自己在天空中飞翔,双腿并拢,双臂平举,只要仰头吸气,就可上升;低头呼气,就可平飞;收拢划动胳膊,身体就能完成转向。自家的院子、邻家的柴垛、学校的小树林、碧绿的田野,全部尽收眼底。心驾驭了身体,心里想去哪儿,身子就可以转向飞到哪。多么美妙的感觉呀,简直就是一只身轻如燕的自由鸟!对于这样的梦,我又问了奶奶,她说,“梦到在天上飞,说明你在长身体。梦到从高处摔下或者掉到深渊里,就要小心,别有什么灾难出现”。为此,奶奶还在佛堂前上了几柱香,以求避灾与宽慰,好在我只有那么一次梦到过从高处坠落。此外,还有一个乐此不彼的美梦是捡硬币。我家门口有一条平坦湿润的泥土小路,不知谁丢下许多硬币,全部是面值5分钱。它们太多了,好像有人故意放好似的,呈一条曲线一枚一枚地排列着,延伸到很远的地方。不一会儿,上衣和裤兜就装不下了。后来,干脆回家取了个大麻袋来,并叫上弟弟和妹妹来帮忙,专挑那些崭新的捡,带泥发脏的全不要。等硬币快装满的时候,我们三个孩子才发现,根本拖不动沉重的麻袋……
对于这三类内容,既使现在也会偶尔梦到。弗洛伊德说的真对,梦的内容是基于早期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他认为,童年的体验一般并不会消失,而是会深深的藏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梦能通过各种曲折的方式将这些情感表现出来。
那么,这些深藏的情感到底是些什么?我想,它们就是年少时的切身经历和心灵感受。
第一类:学生时代的经历。试想,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包括参加工作以后,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有谁不担心考试不过关呢?尤其是一锤定音的高考,更是让人捏把汗。所以,才会经常梦到担心考试的事。在外地读书,面对远离家乡的思念和对放假的期待,又有谁不想顺顺利利、早点回到家呢?这些隐藏在心底的思乡情结,也是我们经常做学生时代的愁苦梦的主要原因。除了小学在村里读书外,后来我一直在外地上学。在乡里读初中时,离家2公里,要步行20多分钟;上高中时,离家60多公里,骑自行车要3个小时。雨雪天是最担心的,相信大家都可以想象到顶风冒雨骑自行车的感受;上大学时,离家1700公里,火车硬座要坐37个小时。这还不包括中转等车的时间,中间如果没有办到当天的火车中转鉴字手续,时间还要延后一天。想办法逃票,从车窗钻进车厢里、中途无座票、连续站十几个小时的日子并非没遇到过。想想,那时候的交通真不方便。现在坐飞机3小时就到达,那时候要好几天,带着行李拥挤和折腾的经历是让人终生难忘的。因此,既便过了许多年,我们梦里仍会经常出现坐火车买不到票、行里太多拿不走、好不容易挤上车却弄丢东西等现象。其实,这都是现实境遇在潜意识里的一种反映。
第二类:家乡和亲人的内容。经常梦到田野、农活儿、庄稼地、农村院,与我们从小在农村长大、惦念父母、并担心家里收成不好的隐忧也是吻合的。
第三类:儿时的趣事,同样蕴含了一种对家乡和亲人的惦念之情,还有对急于脱贫的渴望。梦到捡硬币,虽然金额小的不足挂齿,但反映了我们从孩提时代就希望变的富有、能过上好日子。这种愿望也许是生于60-70年代的人共有的特征。现实里无法做到,只能在梦里满足这个欲望,不是吗?小时候,奶奶对我被狗咬蛇追等恶梦的解释,总是用“将来会发财、长大了不会受穷”等字眼来安慰,这难道不也代表了当时社会共有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吗?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已经为人父、为人母,岁月让青春不再。与此同时,我们的孩子也到了我们当初的年龄,他们远离农村,生活在了条件丰裕的城市里。假如你去问他们,估计他们永远不会有为捡到5分硬币、在天空飞翔与阅览田野而兴奋不已的梦境。因为他们没有泥土地的童年经历,对缺衣少食的日子是没有任何感受的。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报怨说:“现在的孩子们不知道珍惜生活、不会干家务、不知道埋头苦学,都是家长逼着才学的,好象学习是大人的事。”为什么会这样?主因是时代和条件不同了,他们没有经历过贫困,压根就不知道什么叫苦。我想,这个问题如今已不是单个家庭面临的矛盾,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与自己的孩子做梦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各自所处的生存环境与生活境遇不同。
看了这些故事,您是不是觉得,梦原来不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因为它们是有根的,不是完全荒诞不经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总是一边为理想而奋斗,一边又怀想着过去,每一个阶段都有与前一个阶段不同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梦就是把这个过程通过虚拟世界彰显了出来。
其实,梦境有几个特点:1、放大效应。恶梦总是比现实恐怖,美梦总是比现实幸福,这是由人类的恐惧天性和贪求心理决定的。现实当中对一件事的担忧害怕、缺乏底气与信心,往往经过潜意识的放大就会变成恶梦。2、怀旧情结。我们梦到童年时光的次数,总是要多于成年经历的事情,因为人是善于回忆的,而童年又是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时光。3、拟真性。再离奇古怪的梦都有现实的影子在里面。日有所思,夜有所想。这就是梦的起源。
前面描述的三类梦,别人是不是也有?曾经咨询过不少朋友,大部分同龄人也做过这类梦,尤其是考试的梦几乎人人皆有。此外,大家还会经常梦到什么内容?大多数人表示,还会梦到与工作、生活、亲人有关的事情。比如梦到逝去多年的亲人,甚至会梦到健在的父母突然去世,这是多么不应该发生的梦啊,可它偏偏出现了!这种与现实相反的梦是不是潜意识执行了上帝安排的任务,来提醒我们要珍惜亲人、乘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尽孝心呢?工作上的事出现在梦中也是常有的。有人坦承,他们通过带有情节和思考的梦(似睡似醒的梦境),竟然把工作和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了,梦帮了我们。这一点正好契合了“梦是大脑在虚拟环境中对如何处置危险情况的预演”这个观点。从好坏比例上看,恶梦总是多于美梦,被吓醒的都是恶梦。但不论怎样,二者的根都是我们的生活经历(尤其是童年的经历)、潜意识里隐藏的感情,梦把它们折射和重现了出来。
一位网友欣喜地告诉我,他刚写了一篇《春日说梦》,说“看到您的文章才发现,原来大家有颇多共同的梦啊,哈哈。握手!”为此,我怀着期待的心看了文章,没有想到,真如他所言,我们二人曾经做过的梦竟有五处相同。大家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同,不是相仿和相似。第一、都做过拣硬币的梦,拣起来以后发现前面还有,然后就越拣越多,怎么也拣不完。他说,看王朔的某部小说里也写过自己梦到一直拣硬币的事,还纳闷他为啥和我们做过一样的梦。第二、在梦中飞翔,忽而掠过这里,忽而掠过那里,自由自在,简直是大逍遥。由此联想到李白梦到“一夜飞渡镜湖月”的快意。第三、梦中拣到很多玻璃球,大的小的、白的黄的、带花纹的,拣了一抽屉。早晨醒来后赶快跑去拉抽屉,想看看是不是真的。第四、梦中到处找厕所。小时候每次做这种梦,如果不能及时醒来,就会在最后关头终于找到一个厕所或者无人之处,然后就畅快淋漓起来……。第五、还有一种恶梦是“鬼压身”,明明从恶梦中醒来了,可就是手脚不听指挥,身体突然失去了控制,怎么也动不了,只能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绝望地回味着刚发生的梦境。这位朋友的观点是:梦是个好东西,可以“一梦到辽西”,可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可以“铁马冰河入梦来”,所以有梦的人是有福的。看过他的文章后,突然觉得好亲切,世人可以相隔千里,先前不相不识,但因为有同样的梦,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变成“梦中似曾相识”的朋友,真是梦能让人相互结缘、梦里也能殊途同归呀!这是本文写完3个月之后发生的事情。在此补录于此。他的网名叫“入红尘难”,有机会大家可以在简书上搜索一下他的《春日说梦》。这是多么奇妙而有缘的故事!我不得不把这一段内容加到此处。
另外一个10多年的好友更为欣喜地告诉我,她把很多特别的梦写在本子上,还配了简单的图画、简要的文字说明,标注了发生的日期与时间,认为多年以后看看它们,会很有趣。其实,有此爱好的人并非少见,有人称他们为“集梦者”,就是指把自己做过的梦收集并记录下来,所以也可称为“记梦者”。那个专门安放梦境的本子,被称为“梦之集”。它如我们收存的相册、邮票册一样,可以随时查看欣赏。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好消息!看来,发明“打梦机”,把我们的梦境打印岀来,就不再是毫无意义。或许让梦和思考联系起来是件趣事,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勾起一些虚幻与现实交织的回忆。再上升到一个层次说,就是既要入梦,还要出梦。通过审视现实与梦境所反映的潜在情感,可以让我们从梦中得到启示,切实地思考人生。
(二)、梦的价值
梦境是复杂的,既有现实生活的折射基础,又有脱离现实、虚幻迷乱的一面。那么,它们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在我们普通人眼里,也许还不能充分体现。但对艺术家和哲人们来说,就不一样了,它们的价值会变得完全有意义。我们不妨从梦境对哲学、诗歌、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影响,举几个例子。
1、梦境催生出的哲学思考。
这方面最有名的故事当属“庄周梦蝶”。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当漆园吏的时候,没事就爱思考。一天睡觉时突然做了一个梦,在梦中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于是庄子就开始思考,最终成就了一本《逍遥游》。他通过对自己在梦中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进行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在常人眼里,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外一种境界,但在庄周看来,它们都是一种现象,都是道运动的一种状态、一个阶段而已。只要梦足够真实,人们是分辨不出自己是在做梦,这就是庄子的观点。虽然这个故事极其短小,但渗透了深刻的人生哲学思考。因此,庄子的诗化哲学引发了后人的诸多共鸣。
一场梦竟然能促生出一套哲学观,可见梦的作用有多么离奇和巨大。为了真实的再现庄子的梦境,我们愿意把《庄子·齐物论》的原文列出来,供感兴趣的朋友鉴赏和思辨。“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梦境可以给诗人插上灵感的翅膀。
梦境是文人们经常吟咏的内容和灵感来源。因为得到庄周梦蝶的启发,李商隐的《锦瑟》直抒胸意:“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诗仙李白一生也与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不少诗是凭梦幻一气呵成的。最具功力的绝世经典也许要数他的记梦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这就是诗人在梦中呈现出的神奇瑰丽、虚无飘渺的奇景。它给人的感觉是,亦虚亦实、亦幻亦真,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一代诗仙的畅想艺术。可惜,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发明出“打梦机”,否则就能捕捉和录制下李白当年这个奇丽的梦境场面。我想,他的“梦境录像”一定是栩栩如生的、烟波浩淼的,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假如您有一双妙手,不妨试着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3、梦境是活跃于音乐海洋的音符。
每当我们闭上双眼,体会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是不是感觉它很快就把我们带到了一种或如烟逝水、或激情澎湃的世界?反过来,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说,轻柔美妙或者震撼心灵的音乐作品就是作曲者对梦幻作的一种表达和彰显呢?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名曲,46岁时耳朵完全丧失听觉,但他依然坚持创作。当他用双手奏响《命运交响曲》时,耳朵是什么也听不到的,他本人是一种什么感受呢?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猜想,那目光中所见的跳动的音符在这位大师眼里已失去意义,他在失听的世界里做着自己的音乐梦,他已融入并徜徉于他的梦境之中,那跳动的音符已然让他听到了梦境世界的波勇潮落。
4、梦境是超现实主义画派崛起的摇篮
在绘画方面,梦境表达的结果就是,从此诞生了超现实主义画派。据说,胡安·米罗的画常源于他的记忆和梦境,因而其作品就被人们称为“梦幻绘画”。这位西班牙画家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他享年90岁的高寿,这是不是与他擅长于美妙的空想、作品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内心极富有热情和活力有关呢?
萨尔瓦多·达利被誉为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天才与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巨匠。无论谁看到达利的油画,总归是要问几个问题的,他为什么会画出那么不可思议的幻想世界?达利的大脑里到底装了些什么,才会如此与众不同?其实,达利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影响很大,他喜欢描绘梦和潜意识。也就是说,达利的画作完全就是他的梦境。形象点说,他的双手就是“打梦机”的输出终端,他的梦境就是一幅幅奇异的作品,只不过放在了他的大脑这个天然的储存机里,随用随打而己。
通过上面4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梦的价值确实不可估量,人类尽快发明“打梦机”也是刻不容缓。“打梦机”的面世,也许会令哲学、音乐、诗歌、绘画出现一个质的突破,从而进化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有朋友感言,“据说,在梦中大脑可以继续工作,处理近期的记忆,要是真的有打梦机的话,估计会多出不少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打梦机”的出现,可能会令我们突破许多物理条件上的局限,让大脑如脱缰的野马一样自由驰骋于思考的田野,令过去无法解决的难题突然变得轻松简单、迎刃而解。下面,我们想像一下“打梦机”面世后的哲学、音乐、诗歌和绘画时代。
如果有了打梦机,我们就可以随时打印出达利头脑中更多的超现实主义画作,哪怕是他灵光一闪的那个短暂时刻也不会错过。届时,也许超现实主义画派就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会如同吃米喝粥、呼吸散歩一样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创作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天份,只不过是因为没有打梦机、自己又不会画出来罢了。
对于贝多芬的钢琴曲,我们可以一边欣赏着打出来的画面与情境,一边放飞心灵,肆意驰骋,更好的感受和理解《命运交响曲》的内涵与魅力,让人生思考随激越的音符和优美的旋律而跃动起舞。因为哲学家尼采告诉我们,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是吗?
对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评价的角度可能就会变。从顺序上看,就不是现在这样,先看着诗文,然后想像李白的梦境是什么样的?有了打梦机之后,会变成这样的顺利:首先委托打梦机打印出梦境(是不是李白本人的已经不那么重要),然后交由李白配上诗句即可。现在,网上有不少这首诗的配画,谁能保证它和李白本人的梦境一致呢?
至于庄周梦蝶的故事,因为是上升到了抽像的哲学层面,我们就不能用打梦机,只打一张“庄周+蝴蝶”的简单画面,应该改用“录梦机”(梦境录像带)来仔细观察几个重要的过程与节点:庄子在梦中是怎么幻化为蝶的?化为蝴蝶后,他干了什么?在梦中,蝴蝶是不是也曾变成过庄子,它又干了什么?梦醒之后,蝴蝶又是怎样复化成庄子的?庄子重回现实,也就是梦醒之后,又作了什么思考?弄清这几个环节,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庄子提出的伟大观点:“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相融,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这就是物化”。
如果你对这个哲学命题仍然感到困惑不解,觉得太烧脑伤神,这很正常,因为我们不是哲学家。暂且把它当作一个梦境能引发哲学思考的例子看待吧。
《盗梦空间》是公认的一部看不懂又伤脑筋的影片,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导演诺兰儿时的一场梦。我看了三遍,总的感觉是:没看懂,梦一层套一层,疑问重重又回味无穷。它同样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命题,“我们人类到底是生活在梦里,还是生活在真实世界里?人类到底是生活在地球上,还是生活在其它智慧生物的梦里?”
也许这么玄乎的思考,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当您读我们这篇关于梦境的文章时,能确保您此刻所处的环境不是梦境,不是若干层梦境中的某一层?由此,我们再次推导一下庄周化蝶的问题,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自由的蝴蝶,醒来后,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他是庄周。这就是庄周自认为的逍遥之境!那么,到底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
对于这类问题,也许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卞之琳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三)梦中的伊甸园
每个人心里都有秘密,有一片不想被人惊扰和触碰的伊甸园,梦中的世界也是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弗洛伊德的理论,以梦的解析为出发点,塑造了精神分析学的基础,派生出催眠术、心理治疗等一系列方式方法。我们不必追究那么多深奥而晦涩难懂的知识,因为我们是正常的人,不是什么精神或者心理障碍者,因而只想关注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把梦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打印出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打梦机的出现不是梦,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用一根信号线把人脑和电脑联起来,就能把人的记忆和梦境传输保存在电脑里。然后,挑选自己最中意的画面打印出来,裱个画框,即可挂在自己愿意多看的地方,供您和家人、朋友一同鉴赏。
在此,我愿意说说自己经常重复出现的一个美好梦境。它是大海上的一个岛村,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般美丽,也许这是潜意识里的一个理想圣境。它是如此的清晰与真切,惊艳与迷人,以至于梦醒之后,以为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地方。梦境的具体描述已附于文后,供大家分享。
对于这个梦境,我有三个愿望:第一、如果您有绘画天赋,试着帮我画出来它。第二、如果期待之中的打梦机面世,我想第一时间交给它打印,相信这是一幅令人惊叹的画作。第三、如果您对此有所感怀,也可以考虑配首诗。如李白依靠梦境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写的更好。
好了,谈了这么多关于梦境的内容,我们还是回到现实生活中吧,毕竟它才是我们真正的世界。
其实,生活就是一场梦,人的一生可以说就是由一场一场的梦境叠加起来的连续剧。这个过程,有好有坏,有顺有逆,但主角是我们自己。它能否引人入胜,关键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姿态去主演它。既然我们是生活的主人、既然我们手握梦中那个伊甸园大门的钥匙,为什么不让它们多些绚彩,少些暗淡;多些繁花,少些荒芜;多些快乐,少些遗憾呢?
昔日庄周可以幻化为蝶,蝴蝶也可化作庄周,这个物化过程是靠什么来完成的?答案就是思考。也许唯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从而穿越梦想和现实的隔离墙,让正能量越来越多,负能量越来越少,现实与梦想越来越接近。
既然梦境在日日夜夜羁伴和训练着我们,既然梦想在时时刻刻激励和温暖着我们,既然现实在时时处处审视和鞭策着我们,为什么不把三者打通,让它们相互交融在一起、合而为一呢?
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心里简单,世界就是童话;心里复杂,世界就是迷宫。心中有阳光,眼里到处是春天;梦里有春天,便是满心有希望;满足于拥有的,淡然于失去的,守住失而复得的,不罔想于出格的,就是最好的态度。如果您能让生活99%由美梦的主要成份-绚丽和快乐组成。我想,这样的人生就不会不精彩。其实,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从梦中找到过去的回忆,从梦中学会思考并找到真我,让我们的生命、生活、人生和梦想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从一定意义上说,梦境、梦想和现实;人生、生活和生命,都有一个共同的根:真我,即梦境里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不是人生舞台上装扮出的那个演员,而是脱去装扮和虚饰,回归到真实的那个人。根据许多好友的感言,对梦里的人生归纳如下畅想:
插上思考之翼,展开理想的翅膀,到梦中的伊甸园,触动那些已经快要失忆的神经,梦里找寻曾经的过往,梦里遇见未知的自己;在那梦中的约定里,我依然在等你,依旧为岿然之石,不管岁月如何催走青春,时间之水如何磨砺梦想之石。
存于你心之所期的未来里,驻于你生命之花的灿烂间,舞于你灵魂深处的秘语中,内心之所往所向,生命的不息之气,心灵的博动之声;学会听从、聆听、感受、欣赏,如此便好;你又会在那依稀的静夜里发出梦魇中曾经的呼唤与呐喊;那睡着的梦,清醒的梦,半睡半醒的梦;那甜梦、奇梦、苦梦;那成长之梦,理想之梦,怀旧之梦,践行之梦;你总会在夜的沉寂中一次一次把我们惊醒,让我们在审视、自省和不断觉悟中懂得更多,背上行囊走向梦和远方,纵然前路坎坷、水复山重……
最后,让我们以画家丰子恺的名言共勉,以结束此文。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附文:
《梦中的伊甸园》
东南的大海,一片汪洋,在明媚的阳光下,大海如一面平静如洗的镜子,只有细密的微波在轻风下丝丝涌漾。日光很足,海面浮出一个宁静的小岛渔村。
村子的南边立有一个庄严的木廊庙宇,巨大的佛像直升云宵。一般来说,庙宇都是面南背北而建,但这里却是面北而建,因为背光的原因,我们无法看清庙宇的细节,感觉模糊的轮廓为一观音像,一道雄壮秀美的殿堂剪影矗立在前面,似迷烟如梦幻,令人暇思。
此刻,我就站在洁净的广场上,广场比海面略高一些,东边有若干伸出海面的灯杆,此外就是如天堂之镜的海面,景物和它们的影子共同组成一个上下对称的平行空间。广场西面才是村子的核心。循着脚下的广场向西行去,不一会儿来到一个热闹的集市。集市位于一条宽阔的古石街道上,街道两侧是一排古朴典雅的木质房舍,高不过三层。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每一户房舍门前摆有一个精致的小摊,售卖着当地的特产,有生活用品,更多的是小吃、古物、木雕工艺品、玉石玛瑙、珍珠饰品、手工的麻绵丝织品、古老的麻纸书籍等,应接不暇。午后的秋日,光线很低,暖暖地照耀着,街道南侧的建筑投下长长的影子,这个集市成了一半炙热,一半凉快的境地。这个场景仿佛就是《清明上河图》里的一小部分。于是,到农家的小摊要一份甜点,烤羊肉串,细细地品味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觉间快到夕阳西下的时刻,该回家了。
我迷路了,不知道自己从什么地方而来,只记得早晨是坐船从一个水下的暗道进来的。于是,沿着集市的街道继续西而去,想寻找坐船回家的码头。只见左侧是无尽的大海,右侧是一片小山坡,坡度平缓,坡上是成片成片的木质雕楼,房舍由一个一个大院子组成,层层叠叠,一家挨着一家。户户有溪流水道穿过,溪水清澈明缓,可供各家饮用取食。原来这里是村民们的聚居地。远远望去,青山披绿,白水绕村、山水相连、杨柳垂荫、花团锦簇,好一处田园乡村。村子里看不到人,估计大人小孩全部在赶集。 村西的尽头到了。面前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水来自于远方的大海和山顶泄下的瀑布。河水并不深,河底密布着一排硕大的河石,本来以为踏着河石可以跃到对岸,找到当初进村的入口。不想,走了一半,发现前面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峡谷,河流在此跌入深渊,没有隆隆的响声,峡谷挡道,根本无法通过。怎么办?不得不重新绕回房舍前面。
向一个路人打听,如何才能找到坐船出村的地点。他笑而不语,只是用手指了指成片的院落。哦!想起来了,每个院子里都留有一个小门,可以穿到邻居家。然后再过另外的邻家,来到村后,也许这就是走出村子的线路。多么神奇曲折的设计理念!走吧,走到尽头,估计就可看到村子的出口了。我这么一边想着,一边寻找着各家院子里的小门,穿过第一家,然后第二家,第三家,刚走到第四家,发现走到了死胡同里。没有办法,只能返回到第二家,向右侧的邻家穿行……
不知过了许久,彻底迷失于这个大迷宫里。我想爬上墙头、爬过屋檐、登上房顶,看看到底哪里才是出村的正确方向。忽然,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被我从睡梦中惊醒。她拉开窗户,不解地问道:“小伙子,你在找水喝吗?”
此刻,我已是羞愧难捱,慌乱之间向隔壁的院子跑去,推开一个一个院子的小门,穿过一户一户人家,不想来到了一条陌生的大街上。街上全部是高耸的木质城堡,许多村民拉着高头大马,马车上装满了水果、粮食、鲜花。西斜的阳光照在高高的城楼上,大道由厚重的石头铺就,天空高远而静谧,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外桃源。我拿出手机,拍摄了闪耀着金辉的尖顶建筑、拍下了雄壮的俊马与骑手、连同充满异域风情的车队以及马车上的谷物水果。身着彩装的女子和装满鲜花的花车悠然而来,我觉得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图画。
有一支捕鱼的队伍从海边归来,他们身后拖着长长的丝网,里面是活蹦乱跳的鱼儿。我想起来了,当初进入村子的渔船应该在东面,于是急忙跑到了村东的海边。那里只有大海,没有渔船;只有波光潋滟的海湾以及涂满金色的层云。倏尔,天空变了色,金色、蓝色、绿色、粉色、青色、紫色,云朵像鱼鳞般一片片叠盖在一起,水天一色,交相辉映,仿佛是孔雀的尾巴覆满了天空。水里的倒影也是如此,这迷幻般的世界让人沉醉不知归去。
一好心的渔翁拉了拉我的衣角,说:“离开村子的船一周一班,今天已经收工,你已经无法离开。”
什么?我回不了家了?明天我还要上班呢。
我醒了,发现我刚才在梦中。 上面所述的梦境,我近年来已经梦到过不下4次。它是如此的清晰与真切,以至于梦醒之后,心仍久久沉浸其间,以为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