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驾一辆City Special,从乡村到工厂,一路行来,入眼最真实的中国。
01
对于中国人来说,书中描述的一些场景,写的一些人和事,也许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的,也许是理所当然、合乎逻辑的;但在一个异域的人的眼中,就充满了惊奇与不合逻辑。
比如,书中写乡村房屋墙上的计划生育标语: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生活在中国本地场域的人,被各种政策宣教灌了满脑满耳,并不觉得有何不对。但在何伟眼中就是完全违背常识和基本逻辑的,男女是两个不同的性别,这是基本常识,怎么可能“一样”?这是一个美国人和中国人看同样标语的不同反应。最重要的是,细思极恐:他是正确的,即使按照汉语字面理解,他也是正确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汉字所传达的信息违背了它字面的表意,是政治宣教逻辑致使人们对常识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
02
中国人引以为荣、并带来自豪感的长城,在何伟眼中,就完全无法理解,长城是军事防御工事,是因恐惧异族入侵而修建的建筑,它是具象化了的恐惧本身,而不是什么“伟大建筑”或者“世界第七奇迹”之类夸耀之词,从代表恐惧的军事防御工事,到成为建筑奇迹,这中间附着在长城这一实物之上的意象,在中国到底经历的怎样的发展历程,才能跨越历史时空在逻辑上成为可能,是值得国人深思的。
有时候,何伟的思考角度,让中国人汗颜,因为他们完全没有从这一路径去思考这个问题。
03
书中“村庄”一章所选择的村庄,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个非典型性村庄,是一个处于北京这样的超大都市边缘的村庄。但通过他笔端的细腻描写,又让我们充满惊奇,这个村庄,在时间线上,能够找到中国各类村庄的影子,最后你会惊叹,三岔村真是一个稀有的全典型中国村庄。
虽然地处北京,但这个村庄具有典型传统农村的特点,村里的有的老人一辈子都没去过近在咫尺的大都市——北京,有的人甚至连怀柔城区都没去过。这与中国大多数乡村的村民的状况是一样的,改革开放之前,人基本是被捆绑在土地上的,乡村中的老人很多都未去过县城,不知道城镇的样子。有的孩子,上大学前竟也未去过地市的城区。
改革开放后,虽与北京近在咫尺,一段时间内仍穷困凋敝,随着城市生活的改善,温饱问题的解决,郊游的需求逐渐增加,于是交通不便、静谧安逸的三岔村逐渐迎来城市人的光顾,旅游经济开始兴起,于是魏子淇这个头脑活络的“乡村能人”开始登上表演的舞台。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强人逐步步入基层政坛,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与中国顶层庙堂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亿万富豪跻身其中又有何不同呢?
所以,选一只麻雀,看整个中国发展的脉络,何伟的选择称得上是绝佳。
04
工厂一章则选了浙江丽水一家胸罩调节环厂作为另一只麻雀,展现民营经济是如何生猛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的。投资、选址,建厂,购设备、找工人、拉订单,一切流程中都充满草莽的味道,都充满无畏闯劲和勃勃生机。这就是中国民营经济早期的发展史,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方向、调试身姿,奔向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