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冬季是进补的季节,此话是有道理的,那么,到底该补些什么呢?其实,冬季是滋补肾精的好季节。
其中的道理,首先是在一年四季中,冬季对应肾,如果肾精充足,则来年开春,升发之力强,就如同冬天下雪,水分被冷藏在地下,一旦到了开春,树木才有水分涵养一样。如果水分不足,则树木难以正常升发,人也是这样的,一旦肾精肾阴不足,则春天肝木升发,无水涵养,则很容易出现木摇风动的现象。所以,每年春天,我都会遇到很多此类虚火上炎的患者,对于这样的人,如果能够在冬季提前滋养肾精,则春日就不至于发病,这是提前预防的思路。所以,今天给大家讲讲滋补肾精的中药:熟地。
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
我的一个好兄弟,有一天突然给我来私信,说家里的一位亲属偏头痛,这位亲属是中年女性,说左边头痛,“主诉情况很严重,耳朵一跳一跳地疼,有时头皮都是麻的。我让她拍了舌图如上。她说以前就有这种情况,但今年很厉害。她自己说是三叉神经痛。”
这位亲属还做了脑彩超,西医说脑供血不足,脑CT没有检查出问题来。
同时,他还发来了这位亲属的舌图。舌图如下:
这个舌图呢,舌质稍微有些红,有暗红的特点,并不是正常的舌象的那种鲜活的淡红,舌苔比较薄。所以,我判断此人是肾精不足,而偏向于肾阴亏虚,这导致有虚火上浮,会出现头痛、牙痛、咽喉肿痛、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等等问题。
于是,我建议她服用傅山引火汤。
傅山引火汤,这个方子实际载于清代医家陈士铎的书中,原方是:熟地三两、巴戟天一两、茯苓五钱、麦冬一两、北五味子二钱,水煎服。
现在我们用的份量通常是:
熟地九十克、巴戟天十五克、茯苓十五克、麦冬十五克、五味子六克。
这个方子,当年陈士铎是用来治疗一种咽喉疾病的,他论述道:
“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实时散化为水。人以为此喉痛而生蛾也,亦用泻火之药,不特杳无一验,且反增其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盖此症为阴蛾也。阴蛾则日轻而夜重,若阳蛾则日重而夜轻矣。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
文中的成“蛾”,并不是真的有蛾子,而是咽喉感染的形状,像蛾子,所以古人管这种咽喉肿痛叫喉蛾。
实际上,今天的一些慢性咽炎,舌质如果是红色的,我都会建议用这个方子来调理。
这种调理思路的基础,就是肾精不足,肾精虚导致肾阴不足,这个肾脏里面,是阴阳平衡的,现在阴少了,阳就多余了,多余的阳气就成为了虚火。结果虚火上浮,所以此时不能清火,把肾精肾阴补足,则虚火自己就收敛回来了。
那么,这位朋友吃了引火汤,效果如何呢?
我这位朋友收到他亲属的反馈后,给我来了微信:“你给她那付治偏头痛的药方很神奇,几付下去就不痛了,非常感谢!”“中医精髓确实神奇!”
像这种情况,一旦对症,其实效果是非常迅速的。
那么,这个方子里面,到底是什么药滋补的肾精呢?
方子里面,最主要的药物,就是熟地。
这个熟地,在中医里面,实在是太重要的药物了。
熟地的原植物叫地黄,地黄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后世临床使用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三种。均有养阴生津之功。其中的不同是,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尤其是在治疗外感温病的过程中,鲜地黄可以帮助透热除邪;生(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但长于养心肾之阴,所以在调理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的时候,会用生地滋阴;而熟地黄,俗称熟地,一般是经过九蒸九晒而成,药性不再是凉的,而是性味甘温,入肝肾,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肾精亏虚者,在调理的时候,是一定要用到熟地的。
我的体会是,滋补肾精,熟地当为第一药,它的作用,没有其他的药物可以替代。著名的六味地黄丸,其中份量最重的药物,就是熟地。
《本草纲目》是这样评价熟地的:
“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而《本草从新》说熟地:
“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干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便秘,诸种动血,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而古代最擅长使用熟地的医家,应该说是明代的张景岳了,他的外号,甚至就叫“张熟地”,可见他对熟地的重视,在熟地使用方面,张景岳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他认为“阴为阳之根”,“阳以阴为基”。如果出现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后会导致阴阳俱损。对其治疗则应“阴阳相济”——“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在临床实际中,他认为,作为生命活动物质基础的阴精,永无有余。而阴精不足引起的病变,却比比皆是。而熟地黄“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沉也,阴中有阳。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所以,他往往用各种配伍来使用熟地,,育阴使阳有所恋,填精使阴有所归,运用之妙,令人叹为观止。一个中医,如果想真正懂得如何运用熟地,张景岳的书,是不能不读的。
有趣的是,擅长使用熟地的张景岳、陈士铎等医家,都是道家人物,用的方法中,最擅长的也都是用大量的熟地,配合小剂量的其他药物,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他们的联结点是道家的某个医派吗?这个派别还有什么其他传承?这是一个有趣的医史课题。
在使用熟地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熟地性质粘腻,所以有的医家认为它有碍消化(张景岳对此是非常不同意滴),所以,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最好慎重服用。如果需要久服,最好与陈皮、砂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我的观点是,一般大剂量应用,多是中病即止,用几副而已,不会长期大剂量服用的,否则会有腹泻、胃胀等副作用,因为人体的耐受能力是有限的。而长期服用,多是小剂量,甚至用丸剂,一般不会引起任何不适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熟地呢?我建议,如果症状是肾精不足之人,建议定期服用一点熟地,广东人就有一道汤,叫生熟地煲龙骨。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做一个熟地山药汤。
云少曾经教大家做过滴
熟地三十克、怀山药三十克、枸杞子九克、麦冬六克、陈皮三克、肉桂三克、猪脊椎骨一节。小火煲汤一个小时。
此汤不必天天服用,但是,肾精不足之人,在感觉有虚火的时候,如果能偶尔服用一次,比如每周一次,坚持两个月,相信会对身体有非常好的恢复作用的!
最后,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河南温县的九蒸九晒熟地黄。温县是地黄的道地产地,种植地黄的垆土地,和种植怀山药的垆土地是同一片土地,所以我过去在考察怀山药的时候,也看过地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现在很少有人懂得九蒸九晒的方法,而多用机器来蒸制,今年我推荐的这批地黄,就是真正的九蒸九晒的熟地,一个流程都不少,整个过程非常费功夫,全部下来要一个月的时间,最终,真的复原了古人所讲的九蒸九晒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