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关平
魏延和关羽的相貌、能力和性格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仔细研究,两人的命运似乎也相互影响。
本文以演义为主,史书为辅,分析一下关羽对魏延与众不同的态度。
《三国演义》第53回:【刚推到门外,恰欲举刀,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云长大喜,遂入城。安抚已毕,请黄忠相见;忠托病不出。云长即使人去请玄德、孔明。
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孔明曰:“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曰:“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魏延喏喏连声而退。】
就在不久前的赤壁战后,关羽也险些被诸葛军师斩首。
《三国演义》第50回:【却说关云长放了曹操,引军自回。……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遂叱武士推出斩之。玄德曰:“昔吾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了。】
罗贯中不是曹雪芹、金庸,也不是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属于说书人的口吻,不擅长心理描写,也没有提过诸葛亮欲斩魏延时关羽的态度。想要推测关羽当时的心理活动,还得从魏延登场说起。
魏延第一次登场,就直接奔着刘备而去,比张松、法正专一。他本是刘表战将,因慕皇叔仁德仗义,所以当刘备败军行至襄阳城下时,他杀掉城门守将,准备迎接刘备进城,并大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只因被文聘大军阻拦,错失了这次机会,“寻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找了明公许久,茫然惆怅若失。魏延在刘备最狼狈的时候投奔他,可见其对刘备是真心倾慕。
那一战关羽从水路至江陵,不曾见过魏延,而刘备、孔明是见过他的。他们也许不记得魏延的姓名相貌,但理应知道刘表帐下有这么一位支持者。而魏延寻不见刘备(相聚何其短也),这才策马南下,在韩玄处找一个栖身之地,留有用之身,以待来日与明主重逢。终于将刘备的军队盼来,而韩玄却像蔡瑁那样与刘备为敌,魏延愤恨不已,就在黄忠待斩的危急关头,救了黄忠,杀了韩玄,再次上演了所谓的“反骨”戏。
在我心中,这是个杨过、萧峰一般的大英雄,只不过他们的月亮星座都是天蝎座,所以人生跌宕起伏(个人分析:杨过是日水瓶月天蝎,萧峰是日狮子月天蝎,魏延是日狮子处女月天蝎)。
————
我们再看魏吴两国引荐人才的景象:
《三国演义》第10回:【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汉来见,操问何人,惇曰:“此乃陈留人,姓典,名韦,勇力过人。旧跟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十人,逃窜山中。惇出射猎,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今特荐之于公。”操曰:“吾观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
《三国演义》第38回:【适平北都尉吕蒙入见,告权曰:“某把龙湫水口,忽有黄祖部将甘宁来降。……宁因此得过夏口,欲投江东,恐江东恨其救黄祖杀凌操之事。某具言主公求贤若渴,不记旧恨;况各为其主,又何恨焉?宁欣然引众渡江,来见主公。乞钧旨定夺。”孙权大喜曰:“吾得兴霸,破黄祖必矣。”遂命吕蒙引甘宁入见。】
夏侯惇引典韦来投曹操,吕蒙引甘宁来投孙权,作为善于用人的明主,收得猛将都是很开心的。
夏侯惇是如何收典韦的?
“惇出射猎,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
夏侯惇打猎的时候偶遇在野勇士典韦逐虎过涧,主动与其结识,把他推荐给主公。
吕蒙是如何收甘宁的?
“宁因此得过夏口,欲投江东,恐江东恨其救黄祖杀凌操之事。某具言主公求贤若渴,不记旧恨。”
甘宁有投奔孙权之意,但害怕吴主记仇不能相容,吕蒙看出甘宁的心思,又欣赏他的人才,极力劝慰安抚并推荐给主公。
关羽是如何收魏延的?
“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云长大喜,遂入城。”
魏延帮关羽杀了敌军主帅,引全城百姓出城投拜自荐,避免更多的流血牺牲。史载关羽“善待卒伍”,魏延“善养士卒”,两位狮子男都体恤民众,同情弱者,在民间的口碑相当不错。
夏侯惇和典韦的相识具有偶然性和传奇色彩:尚武的夏侯惇慧眼识英雄,主动结交豪杰,不论他是以情动人,还是以理服人,收降一位桀骜不驯的狂侠总是费了一番功夫。
夏侯惇 “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
典韦“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去。永居近巿,一巿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二人都是胆气壮烈的任性之侠,都因杀人而闻名,所以言语投契,英雄惜英雄。
吕蒙收甘宁也有一定的机缘,甘宁有投奔孙权之意,却又怕其记仇不能容己,所以进退两难、十分纠结,如若甘宁这次在夏口不是被吕蒙见到,而是遇上了程普、韩当等人,心结未必能够解开。
吕蒙少时是个问题少年,“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陈寿评价他“初虽轻果妄杀,终於克己,有国士之量”。
而甘宁则被称为“锦帆贼”,其“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於郡中。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於长吏界中有所贼害,作其发负,至二十馀年。止不攻劫,颇读诸子。”
从二人的经历来看,相似之处颇多:年少时粗猛好杀,任性妄为,渐长学会克制自己,都通过读书增长学识智谋,成为一代名将。吴国诸将,甘宁和吕蒙的性格最为相近。
————
关羽收魏延不仅存在偶然性(拈阄结果:赵云攻桂阳,张飞攻武陵,剩下关羽攻长沙),而且存在必然性:因为只要是刘备的人来了,魏延肯定要去投奔,他等这一天很久了,和韩玄人品优劣没太大关系。
那么关羽和魏延有没有相同之处呢?——不仅有,而且很多。
(1)相貌相似。
关羽出场时:“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而魏延出场时:“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关羽收他时“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
这两处是毛宗岗删减过的,罗贯中原作写的是:
“此人是谁?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江表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
“百姓视之,其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器宇轩昂,貌类非俗,乃似关将。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
可见罗贯中的本意就是要把魏延写成和关羽一类的英雄豪杰。
(2)能力相当。
诸葛亮的“隆中对”制定了未来的战略方针:“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这个预言只实现了一半。
公元219年是三国战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在我看来是超越赤壁之战的戏剧大高潮。
这一年,在诸葛亮、黄权的谋划下,刘备亲率法正、黄忠、魏延等人与夏侯渊、张郃、徐晃、郭淮等人相峙于汉中,并在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破格提拔牙门将军魏延领汉中太守,以镇汉川。此时张飞、马超也由另一路与曹洪、曹休刚结束一场大战。曹操亲率曹彰、许褚、杨修等人迎击刘备,使赵云上演了如入无人之境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虎威将军”的美称。
关羽则在荆州率关平、廖化、马良围困曹仁、满宠于樊城,捉于禁,斩庞德,曹操差点下令迁都。徐晃率兵解救樊城,镇守扬州的夏侯惇和张辽也赶去支援,参与献策的魏国谋士有司马懿、刘晔、蒋济、贾诩、董昭等人。
就在千钧一发之时,战局有了戏剧性的颠覆:孙权用计偷袭关羽老巢,吕蒙指挥三军,陆逊运筹帷幄,潘璋、蒋钦、朱然、全琮、韩当、周泰、徐盛、丁奉等将大显身手,最终将关公斩杀。
这一年,当时的名将智者几乎全部投入战局,正如隆中对的预言,汉中、荆州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了后汉三国时期最惊心动魄、峰回路转的生死大战。
而关羽败北、荆州易手,使诸葛亮的计划落空,所以北伐时只余汉中一路。刘备本来的意思,是让魏延代替自己作为“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大将,和关羽遥相呼应共同北伐,而这个大胆的任命也让蜀国满座皆惊。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从这句话来看,魏延的气魄犹在关羽之上。
因义弟关羽镇守荆州要地,与刘备长期分离,使刘备把对关羽的思念转移到魏延身上——这种说法看似很腐很荒谬,但细细想来也未必无理:
魏延和刘备从一开始就有着难以言喻的缘分,从短暂相识到迅速离别,从苦苦追寻到茫茫无踪,从再次重逢到虎口脱险,真有点杨过与龙儿的意味。
而从魏延之后的军事表现来看,他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许,绝对胜任汉中太守一职,不仅善于治军,能够独当一面,而且与魏将交手战绩不俗。在蜀国武将中,魏延的综合统帅能力是与关羽最相近的。
(3)性格相近。
关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魏延“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他们都属于孤傲自负的独行侠,个人分析关羽是巨蟹狮子座,魏延是狮子处女座,狮子座的王者气质让他们大得士卒拥戴,而与阴柔星座(巨蟹、处女)的融合反而加剧了狮子本身的高傲自满,所以和同事(尤其是文人)相处不好,关羽在士大夫面前骄矜孤傲,魏延和杨仪的交恶更不用多说。而蜀国文化人的代表正是诸葛孔明。
————
那么关羽和魏延的关系究竟如何呢?先来看看魏国和吴国的那两对。
夏侯惇和典韦。《三国志》记载,典韦本是士卒,数战有功被夏侯惇提拔为司马,濮阳之战的危急关头奋发神勇救了曹操,从此成为曹操的第一护卫。之后夏侯惇和典韦的交情如何,书中没说,但典韦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因夏侯惇的慧眼识才方能得遇明主,所以典韦对夏侯惇必然尊敬有加。
吕蒙和甘宁的友情,书中有详细的描写。
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大军围困,吕蒙关心兄弟,几番向周瑜献策,最终救出甘宁;凌统与甘宁的宿怨,吕蒙也想尽一切办法调和化解;甘宁和吕蒙还有过反目成仇又和好如初的故事。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临当与升堂,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歔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风霜雨露、阳光彩虹都经历过,此等友情更加难忘。
再来看关羽和魏延,史书和演义未曾提及他们的友情。二人能够相处的机会很少,刘备率庞统入川时就把新收的将领黄忠、魏延一并带走,所以即便两人想营造一段深厚的感情也不可能。
收魏延时,关羽见到一个气质和性格都彷若自己的年轻人,而他又义助黄忠功不可没,于是“大喜”并且亲引魏延去见刘备,可没想到诸葛亮一见魏延就要将其推斩,这种不公平的遭遇让关羽产生了移情作用,对魏延更加怜惜。
关羽当时心里的反差很大,他不明白诸葛亮为何突然要斩魏延,这不仅是位勇猛之士,而且是有功之臣,最重要的是,他是我关羽积极引荐的人才,你要斩他岂不是说关某不识人吗?
从关羽“大喜”,到急切“使人去请玄德、孔明”,到“引魏延来见”,这一连环举动看得出:关羽很想在军师面前表现一番,以战长沙之功补华容道之过,然而孔明的喝令犹如一瓢冷水,熄灭了他的热情。
关羽想起华容道之后军师也是发出同样的喝声,又想起三顾草庐的鹅毛大雪,想起孔明高卧的傲慢无礼,想起大哥的谦卑等候,想起“如鱼得水”……
想当年,自己与大哥、三弟漂泊转战、同生共死,那时何曾有你诸葛孔明在此高呼大喝?他不仅激动愤恼,而且已经将年轻的红脸魏延当成了自己的化身。
百感交集的关羽,此时思考多于行动(巨蟹的“哈姆雷特人格”),并没来得及向军师辩驳质问,求情的人依然是魏延最崇拜的刘皇叔(求情是双鱼的强项)。
关羽一向看不起人,却服气小圈子内的张飞、赵云;魏延虽然孤傲难驯,却深深地崇拜着刘备。
那么,魏延会崇拜关羽吗?关羽会赏识魏延吗?他们在一起是相见恨晚呢,还是一山难容二虎?这只能交由后人想象了。
说来也怪,关羽和魏延这两头雄狮,都不听诸葛亮的话,却又完全信服于刘备,可见刘备身上的潜在的霸气要比诸葛亮大得多。
也许诸葛亮真的把魏延当成了关羽的替身,将对关羽的不满和敢怒不敢言转移到了魏延身上,所以处处针对他,最后造成了魏延的命运悲剧。很多人都研究过这一假设,我就不再累述了。
通过以上分析大胆猜测:刘备、诸葛亮和关羽本人都把魏延当成了关羽的替身。
————
魏延和关羽的命运线很奇怪。
魏延第一次想投刘备,关羽不在场,魏延与刘备也失之交臂;
魏延第二次想投刘备,正好遇到了关羽,在关羽的引荐下完成心愿。
魏延与关羽相识没多久,就随刘备西征,从此再未见过面。
刘备本准备安排关羽和魏延各领东西两线,共同伐魏,魏延刚当上汉中太守,关羽就身首异处……
他们不像雄狮,更似猛虎,注定无法群居,而要独立山头,各自为王,你荣我损,命运交叠。
二人的死也极其相似,关羽命丧盟友之手,魏延死于自家内斗,后人秉烛读史,震怒之余,不免伤感嗟叹。
史学家说:三国是“前表曹操,后表孔明”;
说书人说:三国是“前表吕布,后表马超”;
小关平认为:蜀国则是“前表关羽,后表魏延”。
魏延绝对可以看作是关羽性格和命运的延续,魏延真正发威也正是从关羽死后开始。关羽和魏延这两个个性十足的武将,使平淡和谐的蜀汉内部多了一些矛盾和冲突,加深了文学作品的戏剧性,也给后人研究三国人物的复杂性格提供了很多素材。
虽然关、魏二人如此相似,他们在后世的评价却截然相反:
关羽威震天下,虽身首异处,却得到了千秋万代的敬仰和崇拜;
魏延一生悲苦,死前还被污蔑谋反,直到当代才得以平诬,待遇何其不公也!
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一样,都是复杂多变的。
后人在将关羽拉下神坛的同时,不要忘了关羽仍是一位神勇盖世、义薄云天的大英雄;
而我们在为魏延伸冤平反的时候,也要知道魏延命运的悲剧其实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更不要因为喜欢关羽、魏延这两位英雄,就将与他们相性不和的诸葛亮看成小人。
诸葛亮有其独特的用人方法和大局意识,他不喜欢关羽、魏延有政治和战略上的考虑,还涉及星象、性格、命运等神秘因素,不要简单地归咎于人品。
只有从人性的正反两面去看待历史人物,这个人物才真的是一个人,否则只是脸谱符号而已。
2013.12.15初稿 2018/1/2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