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梳理
——善假于物
我是一名硕士僧
《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自己走过的路,所思所想与王安石一般无二,我一直在论文写作的路上越走越远,越挖越深,前行地越来越艰难,却收获越来越多,身心都获得了成长。
首先是关于毕业论文,博客里着重说的就是论文三级标题、框架结构和文献综述的问题。(1)针对毕业论文三级标题,我总结为一定要描写的“有血有肉”,即是不能够简单的说“案例介绍”、“理论基础”等这些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要体现出自己的研究内容与特色,而且必须明确的提出,而不是用一些泛泛的词语代替,而应该让读者见名知义的知晓你要写什么。虽然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我们需要斟酌推敲。(2)其次是关于框架结构,我概括为“骨骼健全”。整个论文的逻辑是否清晰,即是从头到脚是不是每个零件都有,不能缺胳膊少腿。(3)最后是关于文献综述,劣质的文献综述我将其总结为“光脚走路”。人走路要穿鞋子,写论文需要理论根基,需要行文的通行证,而文献的归纳、总结、提炼加上自己的思考与启示后才能称之为文献综述,否则就像没有穿鞋子一样,走路难免会硌脚,别人看着也疼。
关于小论文是我们最关心的,写下自己的思考轨迹也是最多的。(1)标题。从面到点再到闪光点的三层次是好的小论文标题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张老师多次强调的,也是我以前没有思考过的分析思路。三级标题也要像毕业论文一样逻辑清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大标题不宜涉及太多领域和关键词,否则就像是一个马戏演员在玩很多个球球,一个新手是无法驾驭这么多个球球的。需要精简,从一个小点入手。(2)阅读与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窘境得亲身经历才有真正的感触。而认识到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后,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对读到的知识进行筛选梳理、消化吸收。这就是泛读与精读。当你在泛读的时候,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块海绵,广泛吸收各个领域的“知识之泉”,拓展自己的思想空间。精读是一种深入的阅读,是对研究问题的深入挖掘,是对所阅读内容的思考与质疑的过程,是一种对话与交流,是提升最大的阅读方式,也可称为深阅读。不过我们要选择图书或文章中的“珍珠”,而不是“沙子”。在阅读中及时进行摘录并且多写读书笔记,没有量变,何来质变。(3)在写作中写作。有关写作的知识是一种软知识,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写作实践中丰富对它的理解。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提升。从言语的准确表达逐渐到对感染力的要求,这是一个不断锻炼的过程。(4)论文修改。论文修改就像是爬楼梯,好的论文都是改出来,修改不是被否定,而是在向上爬,只是你还没到顶端,只是可能你爬的有点慢,但是你绝不会往后退。不要害怕失败,只有在修改中不断地去锤炼自己的表达与逻辑,才能打造出精品。“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5)模仿。多多研读好文章,多分析别人的题目和文章结构,好是好在哪,不好又是不好在哪,多接触巨人,学习巨人,模仿巨人,扬巨人的长,避巨人的短,争取最终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做研究,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6)带着问题研究。写文章时要带着问题去研究,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的需要,不是无病呻吟;也可以去写一些自己独到的经历和经验。论文写作不求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论述要有层次,不至于使论证看起来太单薄,难以让人信服。同时可以从模仿别人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角度入手,然后再不断融入自己的特色,不断创新。
有时候善于利用周围已有的资源也是成功的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