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玲:“一次颠覆传统的试卷编制,其实就是按照课程纲要来编制试卷。而按照课程纲要编制试卷,就是要打破原先凭经验制卷的束缚,把关注教材内容的、零散的、拼凑起来的试卷,编制成在一个大规划下的、系统性针对教学目标的试卷。”
马宗国:“@王光玲 如果我们站在二楼看,可能眼里只有一地垃圾,如果站在八十楼看,眼中是一片风景。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出发,依据双向细目表,命题编制研究会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油。”
王光玲:“@从心而觅 谢谢马校指导,突然发现这几年经验主义很重,应该打破常规,提高一下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了。”
隋春雷:同事们早上好,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昨天看到大家的交流心得,感触很深。当今社会,唯有不断的学习和充电,才能让我们的现实离梦想更近一步。很开心在这样的团队里,学习,提高。今天早上睁开眼睛,我认真读了198页“教学评一致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触很大。谈一点感受,平时教学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讲了这么多遍了,你为什么还不会?”“这一届的学生真的不行,我怎么讲他都不会。”等等,诸如此类。教学评一致性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因为,很多人都是“蒙着眼睛上课的人”,只是自顾自地看着教学预案推进“教程”,却没有关注“学程”,表面上都教了,但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学,究竟有没有学会,教学评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学习信息,进而推动学习活动。落实评价任务-收集学习信息-研判学习信息-调整教学活动。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习目标及时进行调整,切实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为了让每节课能成为有效课堂,真的要好好研究教学评一致性,让自己拥有专业自信和专业自觉。加油(ง •̀_•́)ง
马宗国:“@春雷” 春雷体会很深刻,教学目标和学生评价都是动态的,应该随着学情而调整,制定出最具体最有效的评价要素,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化的掌握学习内容。”
隋春雷:@从心而觅 感谢亲爱的马校!我们每个成员的感受您都认真阅读,给我们解答疑问,鼓励我们。真的很感动。大家的学习劲头好足,真好。我们会继续努力的!潜心求知,向各位学习!
张向会:@从心而觅 感谢马校对我们英语团队的鼓励和支持!一下课看到群里大家学习的热火朝天,感觉到一不学习就落后很多!这种互相讨论,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真好!
萝卜缨子:读278页《如何用评分规则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评一致性,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评上,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以评价来衡量课堂的有效性。要想评得好,还需要制定精细化的评分规则。《猜猜我是谁》一课,依据自己的科目特点设置了自己评分指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1、老师本身就不明白如何去评。2、学生不明确评价标准是什么。3、评价时机不对。通过这堂美术课,我想到了在英语课上,学生成绩分化严重,有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有的学生却不入门,没有一点兴趣,对他们来说果真是英语难吗?其实不是,他们缺少激励而已。任何一门学科对后进生来说都是一样的,不是不会,而是学着“没劲儿”。我们有了精细化的评价指标,面向所有层次的学生分层评价,多样化评价,从优生到中等生再到后进生,从知识的口头掌握到知识的运用到书写规范等各个方面都有评价指标,并把评价前置,明明白白告诉不同层次的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有效发挥评价前置的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学作业,改变学生“学到哪儿是哪儿”的被动牵引状态,走向清洗自觉的学习。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评价任务,激励学生每一次任务的完成,激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涓滴成河。
王洪春:@萝卜英子 ,评分规则适合于表现性评价,要素和区分度是关键。@马 ,课程纲要的编制很难表现在,1.必须对学科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对学情有较好的把握,对教材资源、学校资源也非常清楚,才能确定课程目标。我们的教师站位不高,分析不精准,难以确定好的课程目标。2.基于课程目标设计评价任务,特别是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也有难度。3.目标、评价、活动的一致性。
这个周末,东城初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读书群异常活跃。成员们利用周末闲暇之余,认真阅读专业论著《教了不等于学会了》,并在群里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作为研究组长,我给每个成员的观点进行了点评。
为了对老师们的研究进行更加专业的指导,我们聘请昌乐外国语学校王洪春老师作为专家进行指导。王老师是潍坊市“教学评一致性”课题研究与改革的先驱,他从更专业的角度,对老师们进行不断的点评指导。
东城初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读书组”,是为了向更深更高层次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而组建,她吸纳了40多位各学科的骨干力量参与研究。研究组读专业书籍促进“教学评一致性”课题研究,深入探讨有效教学的核心技术------“教学评一致性”,丰富并聚焦学生的学习经验,以期实现教师的专业再成长,推动东城初中的课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