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解读)
伟大啊,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这些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违背上意,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领悟、感觉、醒悟、体会、心得)
这一章在继续盛赞圣人之道的基础上,告诉我们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培养我们的德行要做到以下五个要求
1、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
2、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
3、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
4、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
5、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以此培养好德、智两方面的修养。就如当今社会教育要求的是孩子德智体从小就要培养好,这里少了体这一方面。
接下来讲的是处世之道四准则,就是居上位之道、居下位之道、处治世之道、处乱世之道。
1、居上位之道,居上不骄,兢兢业业,尽那为上的道理,不可恃其富贵,而至于骄矜;
2、居下位之道,居下不倍,倍,是违背。居于下位,便要安分守己,尽那为下的道理,按照上级的要求做事。
3、处治世之道,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国家有道之时,说的话 便都是经世济国的事业,言论足以振兴国家,使其兴起而在位。
4、处乱世之道,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国家无道之时,要能隐然自守,不作危激的议论,这样足以远避灾祸而容其身。
最后《诗经》说:“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就是“明哲保身”的成语出处。明,是明于理;哲,是察于事;明哲,就是既明白理,又明白事。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人们往往只明白理,不明白事,这在国有道的时候可以,但在国无道的时候,就很危险。
这里的明哲保身是,既明白道理,又明白事理,洞见时势的人,不参与国家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这样方能进退自如,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桂起”的表现,我们切莫把它混为一谈了。
待续
下篇《中庸》:第二十八章(讨论孩子教育相关)
有教育孩子好方法的,欢迎留言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