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出生后就要逐渐给身体保养,这完全不早,现今社会发病率逐渐年轻化,反观不少的老人身体素质反而比年轻人要好,因为他们接触到影响身体状况的外在因素更少。从90年代至未来出生的人口,很难说是否比现今老人生命力更顽强,暂先不提医疗水平是何种程度。
一方面是思想与教育的进步,知道更多的科学锻炼和饮食。但另一方面是社会诱惑力更大,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包围着我们,很难能泥泞中抽出身体。下面就浅谈一下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01
良好的情绪
认识情绪
“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在受到某种外界刺激后投射到生理与心理上的状态。人会高兴的手舞足蹈、会生气的咬牙切齿、难过的茶饭不思、悲伤时会嚎啕大哭,这些都是因为人有情绪,会反应在身体动作上有所反映所致。
人都是有情绪的,差别在于有的人可以控制情绪,而有的人在情绪到来时就什么也顾不得了,什么事儿都敢做,什么话都敢说,不管有理没理,不管场合是否合适,他们的情绪很激烈、行为很出格。
疾病源于坏脾气
不良情绪不仅对大脑不友好,而且对器官的健康也很不利。长期的易怒、抑郁/抑郁情绪、恐惧、焦虑、烦躁、会对身体造成很严重反应,但人们常常看不到长期积压的这种情绪影响。
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如何缓解情绪
学会接受
接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接受自己的同时还要保证学习,精进自己。不能用自己短处和别人长处碰。但要意识到自己的短板。
木桶效应说的是取决于最短板,但缺乏弹性。试着向长的那边倾斜,然后在逐渐弥补短板。
分散注意力
学会找事做,可以是练习写作、摄影、绘画、写字、烹饪、运动。忙起来有收获有种愉悦感就没那么焦虑了。
正念
正念不是宗教,是感受当下,当不良情绪来的时候就盯着这种感觉,就像犯各种“瘾”一样,不是硬忍,而是盯着难受的感觉等他逐渐退去。
杨绛先生说:此刻正是修炼时。
当压力不良情绪来临说,可以笑着对它说:“你来了,又到我练习的时候了”。这是一个很好联系的机会
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舒缓情绪,而且经常保持愉悦、会分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他能抵抗更多体内的感染、癌细胞等。心态好的人疾病自然很少缠身。为了健康还是保持开心吧。
培养乐观心态
邓小平说: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
真正的乐观不是指遇到事情就只往好的方面想,而是敢于接受失败和挫折,能够忍受别人的嘲笑和讥讽,相信明天更有希望。
真正能缓解焦虑的东西还是智慧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说:每读的一页,都是无数人一下就这么翻过去,人还是要培养智慧,智慧够深,很多事情就见怪不怪,时间很短,没必要浪费大把时间在情绪上,找事忙起来。试着挑选你热爱的,可以是练习写作、摄影、绘画、写字、烹饪、运动。忙起来就没那么焦虑了。
#02
充足的睡眠
睡眠这东西脾气很怪,不要它,它偏会来;请它,哄它,千方百计的勾引它,它偏躲的连影子都不见。 ---钱钟书
我们人体是复杂系统,各个环节影响深远,睡眠会消耗我们人生三分之一却影响那三分之二的时间。
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睡眠不足的危害
睡眠缺乏对大脑造成毁灭性损伤,有许多精神焦虑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焦虑、双相情感障碍、自杀、中风、慢性疼痛)
与生理因素也有联系,会造成无数疾病和症状(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不孕不育、体重增加、肥胖和免疫缺陷)。
人体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幸免于睡眠不足的严重伤害。我们在社会上、团体上、身体上、行为上、营养上、语言上、认知上和情感上都依赖于睡眠。不夸张的说身体一系列的原因都可以和睡眠有关。
睡眠障碍
影响睡眠的外因,回想一下睡眠障碍的因素,灯光、噪音、饮食过多、各种咖啡饮品、还有手机、电脑,排除好这些因素帮助自己入睡。
切莫依赖外部药物帮助入睡(安眠药、褪黑素)。
酒精对帮助入睡的误解
而且注意除了处方安眠药以外“帮助睡眠”误解最深的就是酒精。酒精是镇静剂,为啥人喝酒会变的外向呢?酒精会麻痹前额叶皮质层,前额叶就像汽车的刹车系统,是有助于自己控制冲动、约束自己的行为,酒精麻痹后就不容易控制自己。而且会失去大量快速眼动睡眠,将你的睡眠碎片化,酒后的睡眠不再是连续的也缺乏修复效果,失去很多睡眠质量,所以不能把酒精当做入睡的依赖。
怎样判断头一晚的睡眠是否充足
早上起来神清气爽就是睡眠充足,如果早上醒来晕晕沉沉,没什么动力做事情,就该反思最近几天或一周内是什么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所以一定能要睡够8小时吗?不见得,8小时不适合每种人,科学只会告诉你接近这个标准,不完全适用。精神状态非常好的时候,就可以了。
附上帮助睡眠小贴士
坚持固定的睡眠时间。
适度锻炼,但在睡眠2~3小时前结束锻炼。
避免咖啡因、尼古丁的摄入。
避免酒精和酒酒精饮料的摄入。
避免深夜大量进食和和饮料。
尽量避免破坏睡眠的药物
下午3点以后避免睡觉。
睡前放松(听轻音乐和阅读,看书真的太容易困了。)
睡前洗个热水澡(体温的下降更容易入睡,也可以缓解紧张感)。
保存室内凉爽。
适当晒晒太阳(避免在10-14之间)。
醒着不要躺在床上,不必为此焦虑,越是焦虑拼命想睡觉,越清醒。清醒时找一些事做,直到困倦。
#03
均衡的营养
现今社会生产力过剩,冰箱、外卖吃东西很是方便,哪怕不饿真的还想吃。而且商家各种广告、短视频、出门就有美食香味飘来,可以说贪吃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商家有意为之。
人的大脑有中120亿~140亿个神经元,这和胃肠道的体量是差不多的,胃肠道就是人体的第二大脑,肠道内光是细菌的重量就有1~2kg,情绪不稳定容易暴饮暴食等很大可能都是胃肠细菌在作祟。
有人说:自己想吃什么就是身体缺乏了、需要了。其实不是,是体内的细菌需要了,肠道内的细菌促使你吃东西,当然人体是不需要过多的食物,可以尝试轻断食。断食4天重新启动身体细胞,不过很多人做不到,可以尝试轻断食,一周内2天适当保证自己肠道16小时断食,早上适量,跳过午餐,晚上保证营养均衡不过量还是比较容易做到。
早期人类刚形成时或者农业社会以前经常吃不饱,人的寿命也很长。存活率不高的原因是儿童夭折,被天敌猎杀都计算在内了。
我们从第一口饭到饱和不饿,大概15~20分钟。人的饱食中枢有个叫下丘脑的地方,判断是否吃饱和进食时间有关,跟吃的量关系不是很大。猛吃与细嚼慢咽都在15~20分钟左右,但如果暴饮暴食很容易就超标。
有个名词就叫“空热量”,即除了热量之外,没有其他已知的营养益处的食物。
戒糖不是完全戒断,是要做到警惕,买灌装饮料,奶茶、很甜的水果之前思考一下这种过量的糖分能带来什么好处?血糖升高、发胖、金钱的损失、但没糖分却严重影响人体机能。
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摄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主要靠蔬菜,尽量不是靠水果,现在的水果已经被改良的非常甜了,连吃西红柿都像让他甜,有的水果糖分很高,但是口感上没那么甜很容易就多吃。有的人会牺牲吃主食来吃水果或饮料。
长期不摄入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机体要维持血糖的稳定,就要通过脂肪或蛋白质来进行转化,长期会导致营养不良,但一味的吃主食会像非洲儿童一样,造成大肚子。
减少红肉的摄入,猪、牛、羊、适当摄入白肉,鸡鸭鹅、虾、鱼肉、每天都要摄入相当于自己两个拳头大小的蔬菜量。
蔬菜中的维生素比水果中的要高很多甚者2倍以上,而且蔬菜中是有粗纤维、膳食纤维吸附肠道毒素,促进肠道蠕动排空。
#04
适度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话只是对了一半,应该是适度的运动。
人体内的疾病都有一个滞后性,比如一个癌症往前追溯,可能有20年的亚健康状态;高血压脑出血,可能有8~10年的高血压的状态,所以一定要提前调理。
感冒就赶紧吃药、打针,恨不得马上就好甚者一天都不想等,高血压就马上买降压药,哪里出现不适感第一时间先是找药。这些药物治标不治本,通过运动就能缓解长期影响。
运动是很好的解药,常运动的益处。
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心肺好的人能降低患慢性病的可能。
预防骨质疏松、增强肌肉含量,经常运动是有助于关节液的分泌增强关节附近的肌肉,维持体态与骨骼的健康。
改善眼部压力、血压。
出汗心情舒畅,有助于晚上睡眠。
降低代谢综合症的风险,如痛风、糖尿病等。
而且有助于神经元的链接,运动结束后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脑力训练,帮助神经元的链接,预防老年痴呆,有的老人60多岁就逐渐变的糊涂,有的老人80岁还神志清醒、健步如飞。
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过量运动的危害。
过量运动导致贫血、急性器官衰竭、脱水、内分泌、心脏疾病、肌肉溶解、失眠、免疫力低下。
如何合理运动
人类是耐力是所以哺乳动物里最顶尖的,因为排汗系统,在非洲有人100公里跑死羚羊的记录,人体适应性很强,从进化成直立行走生来就是运动、捕猎,人是天生的运动者。跑步可以说是一切运动的基盘。
每周可以3-4天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可以查看自己的心率。
有一个词叫“糖脂转换点”控制好心率是消耗脂肪的,不是运动30分钟以后再消耗脂肪。不经常运动的人可以控制在150心率以内,根据自己心率逐渐增加。短跑运动员冲刺状态消耗的就是糖,当然消耗糖也是一种消耗,但我们需要更多的调用消耗脂肪的能力。
初期跑步承受不了可以试着慢跑快走,用你能承受的跑步强度,累了就快走,微出汗达到目标即可,锻炼的目的是要达到长期的效果,一次性跑的剧烈浑身疼痛,反而让自己抵触运动享受不到运动的快乐。
人体是复杂的,社会也是复杂的,除了注意这四大基石还有很多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生活中留意影响自己健康的隐患,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