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九·三三】
苏州太守孔南溪,风骨冷峭,权贵不敢以情干。青楼金蕊仙以事挂法,一时交好,无能为之道地。乃遣人至白下,求余关说。余与金甚疏,仅半面耳。窃念:书中语倘不佯为亲狎,转生孔之疑;乃寄札云:“仆老矣,三生杜牧,万念俱空;只花月因缘,犹有狂奴故态。今春到治下,欲为寻春之举;而吴宫花草,半属虚名;接席衔杯,了无当意。惟女校书金某,含睇宜笑,故是佼佼于庸中。遂同探梅邓尉而别。刻下接萧娘一纸,道为他事牵引,就鞫黄堂,将有月缺花残之恨。其一切颠末,自有令甲,凭公以惠文冠弹治之,非仆所敢与闻。只念此小妮子,蕉叶有心,虽知卷雨;而杨枝无力,只好随风。偶茵溷之误投,遂穷民而无告。似乎君家宣圣复生,亦当在‘少者怀之’之例,而必不‘以杖叩其胫’也。且此辈南迎北送,何路不通?何不听请于有力者之家,而必远求数千里外之空山一叟?可想见夫子之门墙,壁立万仞;而非仆不足以替花请命耶?元微之诗云:‘寄与东风好抬举,夜来曾有凤凰栖。’敬为明公诵之。”孔得札后,覆云:“凤鸟曾栖之树,托抬举于东风;惟有当作召公之甘棠,勿剪勿伐而已。”二札风传一时。未二年,余又往苏州。过京口,已解缆矣,丹徒徐令挽舟相留道:“妓戴三与太守淮树章公司阍者狎,章知之,逐阍人,而不罪戴。戴往城隍庙焚香还愿,一庙讙然。章怒其张扬,严檄拘讯,将使荷校以徇。徐婉求不听,乞余解围。”余召见戴三,则雾鬓风鬟,春秋老矣。然马骨千金,不可以不援手也。草札与太守云:“昔钱穆父刺常州宴客,将笞一妓。妓哀请。钱云:‘得座上欧阳永叔一词,故当贷汝。’欧公为赋一阕,遂释之。仆虽非永叔,而公则今之穆父也。请为二章,以当小调。词曰:‘东风吹散野鸳鸯,私爇神前一瓣香。为祝长官千万福,缘何翻恼长官肠?’‘樊川行矣一帆斜,那有情留子夜家?只问千秋贤太守,可曾几个斫桃花?’ ”交书徐公,即挂帆还白下。终不得消息,心殊倦倦。半月后,章寄函来,开看只七字曰:“桃花依旧笑东风。”
孔传炣(kě),号南溪。山东汶上人。进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苏州知府。江苏按察使,福建、江苏布政使。袁枚同科进士。
关说,指代人陈说,从中给人说好话。引申为用言辞打通“关节”、搞定某种“关系”。在中国台湾地区的语境中,“关说”指当官者利用职权干扰正常执法或行政活动,与中国内地所讲的“说情”意思大抵相近。《史记·佞幸列传序》:“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司马贞索隐:“关训通也。谓公卿因之而通其词说。刘氏云‘有所言说,皆关由之。’”
三生,即三辈子。同时也是佛教用语,即前生、今生和来生。白居易在《赠张处士山人士》中写道: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元代吴昌龄的《东坡梦》第一折,也曾言: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为《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被后人误认为风月常客。
狂奴故态。意思是指所谓狂士的老脾气。奴:对狂士的亲昵称呼;故态:老样子,老脾气。旧称狂士的老脾气。狂放不羁者的老人脾气。出自《后汉书·严光传》:“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 汉朝严光与刘秀是同学,与侯霸是好友。刘秀当上皇帝后,侯霸也当上了大司徒。严光不喜欢当官,但刘秀还是很尊重他。一次,侯霸派人持信专门请严光叙旧。他写信回绝,还教训他要怀仁辅义,不要阿谀奉迎。光武帝看到复信后,笑着说:他仍然是狂士的老脾气。
接席,意思是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衔杯,意思为口含酒杯,多指饮酒。唐·李白《广陵赠别》诗:“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邓尉,即邓尉山,在苏州城西南三十公里,以“香雪海”闻名,是中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其地因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得名。
萧娘,女子的泛称。南朝以来,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云:宏受诏侵魏,军次洛口,前军克梁城。宏闻魏援近,畏懦不敢进。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萧娘”即姓萧的女子,言宏怯懦如女子。后以“萧娘”为女子的泛称。唐·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黄堂,释义:1、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后汉书·郭丹传》:“勑以丹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 李贤注:“黄堂,太守之厅事。”宋·范成大《吴郡志·官宇》:“黄堂,《郡国志》:在鸡陂之侧,春申君子假君之殿也。后太守居之,以数失火,涂以雌黄,遂名黄堂,即今太守正厅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黄堂,昉此。” 2、借指太守本人。3、墓地。宋·张淏《云谷杂记·太祖达生知命》:“即更衣服,弧矢登阙台,望西北鸣弦发矢,指矢委处,谓左右曰:‘即此乃朕之黄堂也。’”
颠末,意思是始末,前后经过情形。颠,头顶。末,树梢,引申泛指事物的尾部。例:清·周亮工《书影》卷三:“颠末原委,默自诠次,纯类瑜瑕,剖别精核。”
令甲,意思是指第一道诏令;法令的第一篇。后用为法令的通称。源自《汉书·宣帝纪》:“令甲,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颜师古注:“文颖曰:‘……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令甲者,前帝第一令也。’ 如淳曰:‘令有先后,故有令甲、令乙、令丙。’如说是也。甲、乙者,若今之第一、第二篇耳。”
惠文,释义:1、法冠“柱后惠文”的省称。执法官、御史等所戴。《汉书·张敞传》:“秦时狱法吏冠柱后惠文。”颜师古注引晋灼曰:“《汉注》法冠也,一号柱后惠文,以纚裹铁柱卷。秦制执法服,今御史服之。”汉·蔡邕《独断》:“法冠,楚冠也,一曰柱后惠文冠。”按,柱后,法冠;惠文,武冠,传赵惠文王创制给武官所戴。后合称一种冠。2、因以指代法禁。
弹治,弹压处治。北宋·苏颂《送句判官赴大理详断》:“尺竹泛疑资审劾,惠文弹治要详精。”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