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几部电影,写几笔记录一下。我写影评向来随意剧透,何况这还不是打算写影评。不过后面两部我没打算要剧透,请放心阅读。
首先是《遇见你之前》<me before you>,眉飞色舞的龙妈主演,演了一个小村姑,从咖啡馆小妹解职后,接了一份照顾高位截瘫病人看护的工作。这位病人本是个高富帅,后来因为车祸变成一个只能动嘴的霍金先生,轮椅也是霍金同款,据说要20多万一辆。高富帅变残之后,免不了附带一点脑残,总是动不动耍小脾气,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也都难免,活着这么憋屈,根本不是原来的他能忍受的,这些都能理解。小村姑露露乐观活泼,加上漫天飞舞的眉毛和超自然的炫丽审美,为一蹶不振的高富帅带来了新的生活乐趣。
病人爱上护工,这种老套路据说是生活中经常有的事情,苏是苏了点,但总体还算是现实主义。特别是后来小露露发现了高富帅的安乐死打算后,使出了混身解数,企图让他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可是结果他还是选择狗带。刚刚看完电影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他没死,那时我想到的是《火花》的结尾:“神谷先生,几乎令人厌烦般地全心全力地活着。只要他还活着,就不会有坏结局。我们仍然在故事的中途。”
第二天我发现他真的还是选择了狗带,于是发了条微博:“他真的死了,原来只是我一厢情愿~原来以为他们只是不在一起而已。原来他还是无法面对漫长而痛苦的完全不再是自己以前的人生。克拉克只是一个渺小的外因,不能评说他是不是不够爱她,只能说,一切无法改变他本身的外因都无济于事了。还有,很多评论都说他们互相影响改变了对方,其实根本没有啊。威尔只是在特定的状况下才会对这样一个女生投入感情,而克拉克只是在威尔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多的实现自己的可能性。他们依然还是原来的自己。”
六个月其实真的太短了,他应该多给小村姑一点时间的。
接是便是看了《摇摆少女》,小树是被这部电影捧红的吧,04年的作品,还是在野田妹之前呢。同样是音乐题材的电影,题材便加分了,一如既往的可爱,不对,明明这是最早的,只是我看得晚。总之,夏天看什么电影,夏天就该看《摇摆少女》,看完整个人都凉爽,心情也摇摆了起来。
摇摆少女嘛,这自然是讲摇摆乐,也就是爵士乐有关的故事。音乐题材的电影比较多,以爵士乐为题材的也有不少,最近比较有印象的大概就是《爆裂鼓手》了。这部电影里的爵士乐队,也是类似的大乐队,一帮高中补习班后进生少女,一点也不懂音乐,居然没多久就玩得贼溜,就不去管他这种天赋异禀是不是合逻辑,总之欢乐就好了。
当然剧情也不光是单纯地温暖欢乐,不停地反转、冲突也是十分抓人心,画面拍得也太美,不忍不看。
这部跟《交响情人梦》一样都是音乐题材,野田妹玩起古典那也是玩得飞起,玩爵士也是可爱有趣。元气美少女,大概连少女们都大爱吧。
今天看了《哪啊哪啊神去村》,导演跟摇摆少女一样都是矢口史靖,这部剧的原著是三浦紫苑写的,据评价原著不如《编舟记》,反正暂时也没打算看原著,夏天懒癌高发期,看书太累。但就电影来看,不比《编舟记》差啊,《编舟记》我还正式写过一个影评,不知道是什么考虑,现在看来也没有特别值得写的东西。
这个神去村讲的是一个高考失利少年,被一份宣传材料上的少女吸引,然后去参加了一个林业培训,后来去到了神去村。(这里跟原著不太一样)总之,这大概算是励志故事吧,后来主人公也收获了(或者即将收获?)爱情。
伐木工人的故事倒并不是特别有感触,或者说搞林业的本来也算是比较冷门吧,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想到自己对于自然的看法和感受的变化,就像电影中的城里人一样,我从小并不是在城里,但也不算是在山里。后来一直读书,越读越往大城市,读完后毕业也是留在城市里。一直以来,也都没想过城里好,还是山里好这种问题,自然而然地觉得城里好。后来越来越觉得,生活,真的不如过得简单而纯粹一点更好。
人们一直在生活,一直在工作,很少停下来思考。就像有很多人去旅行,去度假,去山林体验生活。其实光有体验,没有思考,一点用也没有。很多道理都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如果真的停下来思考一下,很多选择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城市也好,山野也好,总有选择它的理由。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一点也不喜欢住到山野乡下去,但如果是跟自己深爱的人在一起,过过平淡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何况现在不管怎么个乡下,开车一两个小时总也能到城镇了,也不至于与世隔绝。
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主人公在一年进修期满后回到家门口的瞬间又改变主意回到神去村去了呢?我可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