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了一个机构的答谢晚宴。
同桌有一个6岁的小朋友,很乖。
只是,在一个他喜欢吃的菜上来之后,这小朋友就表现的不太乖了。
具体表现是——他一个人把这个菜“霸占”了。
同桌就餐的人都感觉出来了,就和孩子家长说,孩子喜欢就让他吃吧!
我却说,小朋友,好吃的大家要一起吃啊!
小朋友看了看我,但并没有听。
那个菜是一道主菜,当它随着旋转餐桌转到别人面前时,前面的人伸出筷子去夹菜,可是菜还没夹住的时候,小朋友就把那道菜旋转回自己的前面“霸”着。
夹菜的人有点尴尬,说,好吧!我们不吃了!
……
这样的行为,你是不是以为只有孩子才会这样。
可。不。是。的。
举个例子:
是一件很早之前的事了。
有一次,我在报社的一个同事,很热情地邀请我去她们家吃饭。
三十岁单身的她和二十五岁的单身妹妹与父母分开单独住。所以吃饭地点是姐俩的住处,一起吃饭的就是我们三个人。
那天,同事炒了两个菜,一个是鸡蛋炒西红柿,一个是芹菜炒肉丝,外加每人一碗米饭。
别说,同事的菜做的味道还不错。
可是,整顿饭下来,我愣是没“抢上”两口菜,只好吃自己碗里的白米饭。
为什们呢?
因为同事的妹妹自始至终都把两盘菜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两个胳膊之间。她的动作是这样的:两个胳膊趴在餐桌上,身体几乎是趴在了两个盘子上。
我和同事只能抻着脖子、抬着头、举着筷子,冷不丁地抢上两筷子。
同事感觉出来了,就不露声色地把两个盘子往外拉,但结果是,对方就更加地“护食”了。
我俩都尬尴的不行,匆匆吃完一碗白米饭,离开餐桌。
后来,听说,同事的妹妹结了三次婚都离了。别人不解地问原因,我心里想,我可能知道答案。
……
听着,是不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再说说小孩子。
小孩子可爱的像天使一样,这是无疑的。但有一些孩子是“护食”的,这也是事实。
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应该是人的一种“天性”吧。
只是,父母要有意识地不断去修正孩子,让孩子慢慢在餐桌上学会成长和“做人”。
这话儿是不是有点言重了。
其实,不然。
再举一个例子:
在公司做事的时候,我们举办过一次欢迎新员工的聚餐会。然后,遇到过一个这样的新员工。
会餐的菜谱中有一道菜是“蒜蓉粉丝扇贝”。一个盘子里有8个扇贝,每桌正好有8个人,这类菜基本上都是按照一人一份的菜量。
可是,这个新员工一个人吃了三份。当这份菜转到后边两个人的面前时,盘子已经空了。
然后,就有人默不作声地开始看其他人面前剩下的空扇贝壳,谁多吃多占,一目了然啊。
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当公司号召老员工带徒弟和组成团队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吸纳这个新员工。
……
吃饭这件事就是这样,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大事。
我儿子钧哥从开始上餐桌的一岁多到如今快二十岁了,也是经历了一个缓慢的“成长”过程。
由开始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喜欢的“全盘”要归自己所有。
到,你只能吃一份,实在不行,爸爸妈妈的那份你可以吃,并且你可以先吃。
再到,即使再喜欢吃,也只能吃一份。
再再到,新菜上桌了,即使再饿再馋,也要等长辈们动了筷子后,你才能动筷;要等待。
再再再到,新菜上来了,你要主动替长辈们分完菜,把大家都照顾好了,你要最后吃。
从一岁多到快二十岁,这件事尽然磕磕绊绊、循序渐进地走了快二十年。
他更由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成为一个餐桌上会照顾长辈的青年!
刚刚过去的暑假,我们一起去旅行时,钧哥在当地找了一家最好的俄式餐厅。
然后每道菜上来后,他都会用“公筷”先给我和他爸夹上一份,然后再自己吃。
在结账的时候,餐厅老板忍不住地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有教养啊!将来走向社会肯定错不了啊!
小小的举动,很正常的行为,却被夸了又夸。
正常,也不正常。
同样,吃饭这件事。
既是小事,也是大事!
如果,孩子还小,饭前或是饭后,可以悄悄地,耐心地,又认真地和孩子说:
孩子,即使很愿意吃,但你也只能吃一份!
这是规矩!
懂规矩的人,将来好行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