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成绩下来,找学生谈话。
跟小红谈的时候,还没说几句,她的眼泪就下来了。
我有点莫名其妙,小家伙这次在年级里进步了44名,我可是上来就表扬呀。
这是喜极而泣?
也不是。
因为她对成绩并不满意,言语之间对自己各种苛责。
我晕,不由在心里嘀咕:丫头呀,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你80多名的基础,就算进步神速,也不能一下子去跟人第一第二比呢?
这孩子是对自我水平的认知不明确。
我瞬间诊断完毕。
接下来是对其进行正确自我认知的教导。立马进入“导师”角色,各种共情,比方和“循循善诱”。
完了看看她的脸,倒是一片平静了,可眼睛里没神——我知道是“误诊”了。
做学生工作,跟医生很类似。处理原则也就两步:“诊断”,“下药”。
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却很难。
改天开篇,再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问题出在哪呢?
直到下班,我还一直在思考,这次谈话的失败原由。
直到第二天,看到她的考试反思。
每次考试完,我会给学生发放一张“考试反思表”,里面列举了一些针对“学习行为,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的题目,供学生反思诊断自己的学习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目前各科成绩以及下一步的学习目标等。
小红在最后一个栏目“老师,我想对你说”里写道:
“我有一个智障的妹妹,在外上学,我最牵挂的就是我的妹妹。因为她经常会被村子里的小孩欺负。父母又忙,不可能时时刻刻照顾到她,所以我总是挂念她,我特别想要好好学习,变得强大,以后能好好的照顾妹妹。而我现在的成绩,好像达不到……”
读到这儿,我不禁潸潸泪下。
为一个16岁女孩对妹妹的骨肉情深,那份看到自己所爱的人受苦的深切痛楚。
就像一个故事里所讲的。
主人来捉猪。
猪拼命的挣扎喊叫。
牛和羊看见了,很不屑的说“我们又不是没被捉过,你至于这么夸张吗?”
猪说:主人捉你们要的是奶和羊毛,而捉我要的是命啊!
不真正的站在对方的位置上,你永远不可能感同身受!
读完孩子写的话,我在默默的忏悔良久,为自己昨日的浅薄无知和自以为是。
下午找了个时间,给了她一个回复——一个大大的长长的拥抱。
在我的怀里,小洪哭了。
我能感受到她身体的微微颤抖,那份怀揣对外界伤害的恐惧紧绷,全然被接纳后的放松和情绪宣泄。
这份链接,让我心颤。
“小红,老师读了你写给我的话了。感谢你这样信任我,能被把这么隐秘的心事告诉我。我很愧疚自己作为班主任,对你的了解太少。没早日懂得你的苦。更没想到你是这么温暖有爱的姐姐,对妹妹这么疼爱有加。你让我想到伟大……”
“哦,我又觉得妹妹是很幸福的。因为她的心理年龄就是个小孩嘛。除了被欺负的那一刻她会伤心,她很快就会忘了,变得无忧无虑。并且,她最幸福的是,出生在你们这样的家庭,有这么疼爱她的,爸爸妈妈和姐姐,你不觉得她其实很幸福吗?”
小丫头用力点点头,破涕为笑,一脸的释然。
这个时候再引导她理解什么是自己现在能和该做,未来和该做的事。目标达到需要如何的循序渐进,就变得水到渠成。
这次走的时候,小红一步三回头,眼里是亮晶晶的不舍和光芒。
感觉自己又做了件善事。
阿弥陀佛。
PS:
回头复盘,发现自己还是用了教育学的方式方法——正着教。
其实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思维方式——逆着导,引发她自己想的。
当时当地,惯性思维,就凸显出来了。可见如何将所学的道术,信手拈来,是需要修习到炉火纯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