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17
感谢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我有幸来到南京这个六朝古都访问学习。我9月12号报到,14号安顿完毕,正好赶上中秋节放假。为了体悟南京的文化,15号出来到钟山风景名胜区参观,该区包括中山陵景区,灵谷景区,明孝陵景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参观了前两个景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山陵牌坊,它位于中山陵墓入口处,为花岗石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这两个字不仅代表了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即为国人谋取幸福生活,也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一生不懈追求的“博爱”精神。这种精神与封建社会的“家天下”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孙中山先生对于社会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由于赶上中秋节气,来参观的民众还比较多,时不时可以看到阶梯两旁有人驻足休息,可能是天热的缘故,我也很快感觉上身湿透,稍微休息后,继续沿着步梯前行看到的是陵门,陵门上方悬挂着“天下为公”的横匾,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理念和人生追求。陵门里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墓碑,高度为9米,重达几十吨,据说是直接用一块从福建运来的巨型花岗石雕琢而成,碑文为谭延闿书所写为“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这三行鎏金碑文,至今熠熠生辉。
穿过陵门,远远可以看到祭堂,它是中山陵的中心建筑,走近看,祭堂上部“天地正气”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我突然感觉一阵凉意袭来,一下子抵消了刚刚的暑热。可不是天地正气呀!中山先生为了国家民族的事业,鞠躬尽瘁,生死不顾,定然能感召天地之正气。天地正气下面是是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它代表着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思想。
走进祭堂,可以看到祭堂中央的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殿堂四周有反映孙中山革命事迹的浮雕,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墓室设在祭堂后方,与祭堂通过墓门相连。墓门分内外两道,第一道是美国造双开紫铜保险门,开在祭堂孙中山坐像身后,用黑色大理石砌成外框,横额上有“浩气长存”四字。由于墓室没有开放,也没有机会看到内部情况。
站在祭堂之外俯视下去,视野极为宽阔。群山怀抱之中,松涛滚滚,紫气东来,有种龙盘虎踞之势,真是风水极佳之地。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建立民国,堪称一代伟人,值得后世敬仰。他虽然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在,承载了人民渴望自由的希望,也承载了民国之魂。
从陵区下来后,又参观了一下孙中山纪念馆。纪念馆介绍了孙先生成长、学习经历以及领导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经历。由于孙先生的哥哥资助,他才有机会接触西学,并因此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的经历。留学经历也使他看到了旧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激发了他革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使我认识到读书和游历的重要性,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通过这次参观纪念馆,第一次知道孙先生之前居然是一开始学医,后弃医从政,开始了走上革命的道理。弃医从政以及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都是从民族大义出发,很很高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情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