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戏力》有感
一个人可以走,难免孤单、迷路,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更稳。写这篇读后感前,我想说:很感谢徐大勇老师引领大家实践,也为大家创建了学习的氛围一起探讨,感谢大家!
《游戏力》这本书是美国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写的,他在长期与孩子的互动中发现,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在游戏中释放负面情绪,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在游戏中表达对爱的渴望,在游戏中发展自己。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极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在生活中,很多大人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说教是最直接又常用的方法,但越说孩子越不听,作者提出,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都有深层的内在需求,通过游戏,要吧有效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合作与勇气。
从这本书和学习讨论中使我收获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掌握以下几个“道”。
一是接纳之道。接纳是幸福的开始。接纳,是对一个人的尊重和认可,即使孩子做了在大人看来很不可思议或错误的事情,但只有接纳这个人,而不是在事情中纠缠,就是和孩子成为一伙,去面对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接纳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也是在一次次地被父母的接纳中,反思和成长,试错和纠正。
二是庄稼之道。试想,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如果才能收获粮食?无非就是种种子呗。
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什么样的种子,在阳光雨露下,这颗种子迟早会发芽。比如,我们经常确认孩子,你是个善良的人,孩子遇到弱者他就会同情。至于这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得看时机,而不是一种下去第二天就发芽。而游戏中正是给孩子用语言、比喻、隐喻等方式给孩子种种子的最好时机。
三是柔善之道。运用柔善之法,发现并激发孩子的善意,促进孩子精神人的成长。当家长善待孩子时,孩子感受到的是爱与理解,他的内心是温暖和被包容的,一个人的生命力本身是向上向善的。而一个没有被善待过的孩子,他也就不知道如何善待他人。尤其是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更要通过行为看到孩子内在的需求与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孩子分析和解决,而不是指责和打骂。
四是游戏之道。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我们每天在导演着自己的剧本,也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所在。父母要看到,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增进了亲子关系,孩子处于愉悦的情绪中,孩子更乐于接受父母的语言暗示,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力量,安抚孩子的内心的需求,使孩子通过游戏更能了解规则。所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亲子之间游戏力决定了亲子关系,也决定了孩子的成长。
那么,什么是游戏力?游戏力教养方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以游戏的心态,以轻松幽默的互动,使家长和孩子建立亲密联结,有效影响孩子,引发孩子的合作与勇气。
如何提升游戏力?
第一, 觉察到孩子需要游戏的合适时机;
第二, 选取适当的游戏符合孩子的性格和情境;
第三, 孩子主导游戏,父母跟随,而不是父母主导孩子跟随;
第四, 需要突破时,父母适当干预。
教育,是一个灵魂推动一个灵魂。当我们对一个小生命充满敬畏、感激地去享受和他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时,孩子生命中美好的天性就被激发出来,心与心的管道就会被接通,营养自然输送。
五是情绪之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不愉悦的事情从而引发不良情绪,如何看待孩子遇到的痛苦与不良情绪?
很多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情,担心孩子痛苦,不敢让孩子正面面对痛苦,想用快乐把痛苦掩盖起来,甚至想去根除痛苦本身。但是事实上,痛苦和不良情绪并非坏事,是包装的礼物。就像天气,晴雨阴雾都会有,是孩子的正常反应。如果切断孩子与情绪的链接,相当于卸掉了孩子前进的发动机,很多孩子会有无意义感,不知道该干什么,无法进步。因为情绪的底层部位起保护作用,中间的百分之八十是生命燃料,如果孩子不能面对痛苦情绪,那么生命动力就会减弱。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去除的是上边过度的百分之十,要充分利用有用的燃料部分,在痛苦中学习和成长。在孩子痛苦或不良情绪出现时,告诉孩子,接纳它,把他当朋友,看他提醒我们什么?抚慰,释放。引导孩子通过运动、诉说、听音乐、静思等多种方式释放。
六是理解之道。有时,我们听到孩子说的话,难免伤心委屈,为啥?我们认为被孩子的语言伤着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受荷尔蒙激素、半成人状态心智不够成熟等成长因素影响,不良情绪时,随口一句话,他自己其实根本没在意,但听者在意,觉得这孩子咋这么不懂事呢?其实是我们被语言绑架了,没有看到孩子语言背后的需求。一个场景,孩子回家了,妈妈满心欢喜地迎上去,说,“儿子,回来了,快洗手吃饭。”“吃什么吃?不想吃!
妈妈觉得是关心孩子,孩子却在下午因为打球的事被老师批评了正郁闷着呢。所以,家长要善于察言观色,理解孩子语言背后的情绪。理解了,也就释怀了。
我是光的语言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让自己成为光,照亮这个世界
专注职业生涯设计 家庭教育、婚姻关系和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