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父母课堂中观察到一些家长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依然会处在“情绪焦虑”状态!我不禁想:当我们勇敢的踏进学习课堂去学习的初衷是什么?(为了孩子-至少我是这样想)然而在学到一些技能技巧往孩子身上用时,依旧会出现各种不配合,挫败感。后来我觉察、反思:为什么?怎么了?
渐渐当我抛下技能,甚至抛下预设性的担心,静下心来真诚的倾听孩子说,不急着解决孩子抛出的问题,还会疑惑到反问孩子寻求答案时,孩子竟开始情绪平复,思维稳定并富有逻辑起来~难道这就是解读孩子,走进孩子内心的密码吗?
原来=抛开杂念,先让自己全身心的处在当下,因为当你急于去解决一个问题时,你的心是着急的,是不满当下的。若先去接纳当下,也就是接纳情绪,允许情绪的存在,才能有一颗沉着的心去接收信息。另外当孩子的问题来临时我们也要试着划清界限,分清责任,这个问题到底是谁的?我的?孩子的?还是第三方的?……(我的就我来解答,孩子的就大方坦然的交给孩子)
我想一本本‘育儿大作’的完成并不是作者凭空去想然后得出一个个解决孩子挑战的答案,他们都是在与孩子的用心陪伴和不断实践中被激发出的各种方式方法!所以,社会在进步,育儿问题也在不断呈现,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的不是去向外寻求一个个技巧后死搬硬套在自己孩子身上(我不否认工具的有效性,而如何灵活,适时地应用到育儿关系中却是一门学问~我的解答是坚持深度陪伴就能习得)
相信家长先放下优越的自我价值感,给到孩子所需的归属感,诚实的与孩子交往,慢慢就能得到孩子‘心’的回应,当你感受到了,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想要去做到些许改变,而这些许的改变对于孩子的早期成长来说就是最好的爱,也是推动孩子潜能开发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