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嗨,很多咨询类故事都是这么开场的)其实,就是我,每年的年度计划都有类似的很多条,其中始终在榜单第一位的就是“早睡早起”。
我曾因为连最“简单”的早睡早起都做不到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沮丧。
于是,我做了很多努力尝试。
我下载过很多的APP,有时间管理的,有控制手机的,有自动关机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我参加过多次的早起打卡群组,而且是交押金的那种,结果当然是:肉包子打狗(嗯,那些公众号和小程序就是狗)。
我试着用早起倒逼早睡。可是连续三天,迷迷瞪瞪被闹钟叫醒,晚上打着呵欠继续熬,就此作罢。
都说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深深的心理因素。只有找到真正的深层原因,才有可能改变表面的现象。
于是我开始看书。
《拖延心理学》说到拖延的心理过程:拖延怪圈:a. 开始,“这次我想早点开始。”b. 过了一段时间,“我得马上开始。”c. 又过一段时间,“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我应该早点开始。”“我可以做任何事,除了这件……”“我无法享受任何事情。”“我希望没人发现。”)d. “还有时间。”e.“我这个人有毛病。”f. 临近时间点,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不做(“我无法忍受了!”“何必庸人自扰呢?”);做(“我不能再坐等了。” “事情还没有这么糟,为什么当初我不早一点开始做呢?”“把它做完就行了!”)g. 事情结束后,“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4点起床》说到4点钟起床,4点-12点=8个小时,12点-20点=8个小时,20点-4点=8个小时,作者谓之三八作息法。第一个八个小时完成过去的工作,第二个8小时铺垫未来的工作。谓之人生两季。第一个去公司,可以给人以这样美好的错觉:他对工作很有热情,总是一大早来。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告诉我:时间碎了,我该跟着“碎”。告别时间管理,你要多线程处理任务;扔掉日程表,规划最符合你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放弃优先级,你要的是用最短的时间搞定最难的问题。
书是看了不少,但是睡觉时间却越来越晚。
是我不知道熬夜的坏处么?不。我知道熬夜对皮肤的伤害极大!每次熬夜第二天的黑眼圈,痘痘都会如期而来,准时赴约。更不用说身体倦怠、精神不振,甚至心理状态变差了。
前段时间,我好像终于知道了我比较信服,或者说比较愿意接受的原因。
第一,原来人们早睡,是因为晚上的一些活动有“停止机制”。比如说看电视,就三个台,节目最多播放到十二点就明天见了;看报纸,翻来复去即使对中缝小广告都不放过,也会有看完的时候。
现在的电子产品和网络资源则不同了。无论看微信、刷微博、逛淘宝,只要你手不停,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内容映入眼帘。甚至不用你动手刷,它会一条接着下一条,源源不断给你输送。
第二,“报复性熬夜”。很多人觉得白天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或者没有做出什么明显的成绩,简单说就是没做什么事就到晚上了;或者觉得白天都在像陀螺般不停的旋转,但是却在为别人而忙,终于到晚上可以自己支配时间了。
不管什么原因,总之两个结果:不肯睡,不舍睡。效果是相同的:晚睡。
知道了这些理论,那么该是从实践上有所行动了。
关于第一点,可以设定一些自己的“停止点”,比如每晚必做的敷面膜、洗澡等工作,提前一两小时完成,给自己明示或者暗示:今天就到这里了,该睡觉了。
关于第二点,还是从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和对自己时间的掌控方面比如做一件特别想做的小事入手。当白天做完了该做的工作;当做了一件特别想做的小事,觉得我的时间由我做主,晚上就不会想要延长这一天,或者想要刻意主动支配甚至浪费自己的时间而晚睡了。
说到这里,再次验证了那句话:知道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关于早睡的文章看了很多,可是还是天天熬夜。就好像那句话:姐熬的不是夜,是寂寞。
好吧,我该去治病了。睡吧。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