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十大原理
-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着在 效率公平 之间的权衡取舍 - 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比如时间,资源
- 理性人考虑边际效应
-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整个经济学的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其余内容则是对内容的解释” - 贸易可以是每个人的状态都变得更好
-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1:促进效率或者公平, 2:市场失灵, 3: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促进经经济效率 -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 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候,物价上升
经济中的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指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
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的退役,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激励着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生产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雇佣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整体经济的变动是千百万个人的决策,所以不考虑相关的微观经济学而去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是,确实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独特分析方法与模型。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 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
- 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所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观点
图形分析工具存在的问题:
- 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是很困难的,可能存在忽略的重要的变量
- 反向因果关系(假设的影响关系方向可能不正确)变量先动是确定因果关系的简单方法,但是存在一个缺陷,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现状。
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
- 当每个人有各自的优势时候,能够以更加低廉的成本生产产品的时候,双方合作更加具有优势,扩大了生产边界
- 当一方存在全部的绝对优势的时候,就是说,一方在生产各个产品的时候都更具有效率,双方合作仍然能够扩大生产边界,可以用 比较优势 来解释
对比较优势的解释示例:
Rose 生产1单位牛肉需要20分钟,生产1单位土豆需要10分钟
Frank生产1单位牛肉需要60分钟,生产1单位土豆需要15分钟。
比较来看Rose的生产效率更高,在各个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但是:机会成本是不同的,考虑Rose花费10分钟生产1单位土豆时候,可以用10分钟生产1/2单位牛肉,所以1单位土豆对应的机会成本是1/2牛肉。对应的, Frank的情况,则是,使用15分钟生产1单位土豆,可以用生产1/4单位的牛肉
1单位你肉的机会成本 | 1单位土豆的机会成本 | |
---|---|---|
Frank | 4单位土豆 | 1/4单位牛肉 |
Rose | 2单位土豆 | 1/2单位牛肉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所放弃的. 就是比较优势的计算方式所在, Frank 生产1单位牛肉所对应的机会成本是4单位的土豆,想对应的Rose则为2单位的土豆,隐含的机会成本更小,更加具有比较优势。而且生产土豆的机会成本与生产牛肉的机会成本成倒数关系。
所以,无论一个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却无法在各个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
Frank使用土豆交换Rose的牛肉,假如是1单位牛肉对应3单位土豆的话,每个人都会以小于各自的机会成本获取产品。
所以合作依存,交易会促进各自的生活状况。以更加高校的方式生产。当然其中隐含的条件是,能够存在一个合理的交换代价,比如上面的1/3都会低于对方的机会成本,从而促进合作,但是什么条件下会以1/3的代价进行交换呢?
结论: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并不是基于绝对优势的,而是基于比较优势。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收益,因为他使人们可以从事他们具有 比较优势 的活动
问题:比较优、贸易促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但是如何促进贸易的形成呢?如何使1/3的交易达成呢?答案是需求与供给的力量,促进资源配置
市场如何运行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事件或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应该先考虑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
需求
- 竞争市场,描述许多买者与卖者并且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市场.市场还分为一些,垄断集团,半垄断
- 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个物品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 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
- 当收入减少,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这种物品是正常物品,收入减少,需求量增加,物品为低档物品,例如收入减少,大家更愿意乘坐公交车出行
- 物品之间关联: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时,两种物品被成为替代品.而引起需求增加,称为互补品.
- 预期:人们不按照现状行事,而是按照预期.预期收入更多,会减少储蓄.
- 买者的数量:需求量
- 总结,
供给
供给定理: 其他条件不变时候: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 物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 供给影响因素:
- 投入品价格: 企业成本,与生产该物品所用的投入品的价格
- 技术,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预期,如果预期产品价格上升,厂家会提高市场供给
- 卖者数量
均衡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为市场的均衡点,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数量为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也被成为出清价格.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是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 第一我们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需求曲线移动。
- 确定曲线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 使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将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
示例:
- 天气炎热通过改变人们对冰激凌的爱好而影响需求曲线。
- 天气炎热促进人们想吃更多的冰激凌,冰激凌的需求增加了,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新的均衡下,冰激凌的价格提高,供给增加。
需求的弹性
一个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的反映很大,则是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对价格变化很小,则是缺乏弹性的。
- 控制因素
- 相似代替品的可获得行
- 必需品与奢侈品(商品属性)
- 市场的定义,狭义的市场还是广义的市场,狭义的市场更容易寻找到代替品。所以狭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广义市场的需求弹性
- 物品的需求往往长期内更富有弹性(市场滞后吗?),油价的上涨往往在长期内更具有影响意义。
- 弹性计算: 需求弹性 =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 价格变动百分比
- 规律:
- 当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变化,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
- 当需求富有弹性,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变化,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
- 如果需求是单位弹性的,(等于1), 当价格变动时,总收益不变。
供给弹性
如果供给量对价格的反映很大,则物品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对价格变化很小,则是缺乏弹性的。
- 控制因素:
- 卖者改变他们所生产的物品的灵活性。
- 供给在长期中的弹性通常大于短期。
- 弹性计算: 供给需求 = 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 价格变动百分比
案例
农业的好消息可能对农民来说是个坏消息吗?
假设有研究技术能够大量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想象一下这对农民是好是坏呢?
分析:由于新的技术提高了生产产量,所以农民可以在现有的价格下提高更多的食物产量。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下降,因为食物是缺乏弹性的,总收益随着产品的价格同步移动,所以总收益下降。农民得到更少的钱,这里中分析,基本排除供给弹性,因为供给基本没有弹性,只有长期中供给才富有弹性。
真是的情况是:
上面的分析,解释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经济的一个巨大变化,两百多年前,大部分美国人居住在农村,对农业生产的了解是相当原始的。以至于我们大多数人不得不从事农业,以生产足够的食物来养活全国的人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的技术进步增加了每个农民所能生产的食物量,由于食物的需求缺乏弹性,这种食物的供给增加导致了农业收益的减少,进而鼓励人们更多的离开农业。促进了城镇化。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价格控制(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价格上限造成了稀缺物品。造成了无效率的分配。
住房的租金控制,同样的造成了短缺。造成了供给的稀缺,需求的增加。但是可以通过相关法律保障,住房者的相关权益,给供给端正面反馈等。
关于控制价格:实际上决策者进行价格控制是因为他们认为市场是不公平的。价格控制往往是想帮助穷人。例如租金控制法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住的其房子,但是价格控制往往损害了那些想要帮助的人,最低工资法会增加一些工人的收入,但是也使其他工人成为失业者。可以使用除价格控制之外的方法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给贫困用户补助住房基金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种措施并没有减少住房的供给量。
税收
- 无论是想卖者征收税收还是向买者征收,都是同样的效果。1:抑制了市场活动2:买家卖家共同承担税收的费用。
-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更多的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在条件变得不利时候,卖者或者买者离开市场的意愿。需求弹性小意味着没有更多的代替品,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某种商品没有适当的代替品,适当代替品较少的一方更不愿意离开市场,从而负担更多的税收。
市场和福利
- 支付意愿: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大价格
- 消费者剩余: Jhon 花费80买了心里价格100的东西,产生了20的消费者剩余。
- 生产者剩余:买价减去生产成本
结论: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的交叉点,为市场消费剩余的最大点。
税收收入减少了,无所谓的市场福利,造成了无谓损失。并扭曲的市场结果。
国际贸易
更有效率的分配物品,每个国家更嫩专注于生产比较成本低的产品
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
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生产成本
增加了竞争
工作岗位论
国家安全论
幼稚产业论
不公平竞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