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有点颓,上个周六睡到早上9点,打破了已经坚持了22天5点半起床的记录,午饭后又睡了一下午,而且并不影响晚上的睡眠,周天又重复了一遍这个作息。昨天开始上班,6点多起床并没有打坐,我的心开始不安起来,于是今天早上依旧5点半爬起来,这种不安的指数有了降低。
2020年开始的时候,我有个愿望就是能做到心安理得的无所事事。无所事事的时候我们是什么状态呢?很多人说是焦虑,不可能做到心安理得。知乎上有个回答特别有意思,说什么人可以做到心安理得的无所事事呢,那就是投胎的时候很努力的人。现在给你一张无限额的支票,你要填上什么数字才能做到心安理得的无所事事呢?
你有没有想出去旅行的想法,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成或者终于成行到了朝思暮想的地方大失所望不能尽兴?如果问:一次完美的旅行最重要的是需要准备什么呢?时间?金钱?...我觉得应该是自己的心。没有成行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不是真的想去。去了之后不能尽兴因为你心不在焉。
结婚的时候去丽江度蜜月,我眼中看不到如画的风景听不到动人的民谣,满脑子都是我的合同和工作;前年去日本,没有了繁忙的工作应该会玩的比较开心吧。并没有,朋友们换上和服踩着木屐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我借口孩子困了要睡觉在车上就没有下去,除了购物买买买以外我好像并无其他收获;最严重的的时候,一个合同执行完,下一个合同还没着落的时候,我坐在沙发上眼睛直直的盯着电视,如坐针毡。做事忙碌的时候神采飞扬,无事可做的时候像丢了魂儿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焦虑!
什么是焦虑,焦虑是对未来的恐惧。可以分为正常的焦虑和不正常的焦虑。病态的焦虑有三个判断指标:痛苦的情绪体验、精神运动不安和植物神经紊乱。用人话表达就是:我感到很痛苦、坐立不安和躯体的反应,比如手心有汗、脸色发白、发黄或者发红等等,三种情况同时具备才成为病态的焦虑。对比下来,我还算是正常的焦虑
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是基于一个前提,我的4月充实饱满,27篇简书4万多字学习记录和一张心理服务师资合格证。5月的第一天开始早起禅修,晚上备课学习,近乎于痴迷的状态而不自知。超我的状态控制主导着我的生活,却忽略了本我的需要,包括最基本是睡眠。没错,我的身体透支了。为什么身体吃不消,我还强制自己去必须去达成这些设定的目标呢?根据心理健康判别标准已经是知、情和意的不一致了。对于设定好的规则我是全力去遵守,继续深究找个解释的话,就是安全感不足。因为我害怕打破这个设定好的框架,也可以说是我已经习惯了这个心理“图示”,只有完成了目标我才能放过自己。一旦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模式,就会害怕。
对于这个强制自己必须达成目标的习惯,经过一个周的觉察反思,我可以做到接受而不是打破。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我接受这样的自己。一起学习践行课的姐姐看我的照片说从我的眼里看到了“倔强”。做人嘛,总要有点辨识度,不能泯然众人矣呀。凡事都是一体两面,眼中有多倔强,心底就有多温柔。
一个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心安理得的无所事事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做到过,那就是婴儿时期。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这不就是健康的退行嘛?在十次践行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回到了第一次课提出的问题“怎么才能心智成熟呢”,老师说“先学会退行,回去看天线宝宝”。这就好像问:我怎么才能长大(指心理)啊?答:那你得先回到小时候啊。
这个问题提出的假设是你一直快马加鞭走在奋斗的路上,而不是消极的蹉跎岁月。人的状态就是起起伏伏,我不能要求自己一直保持高压亢奋状态,适当的退行让能量回流,就像我今天读的那篇文章《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放下功利心放下目的性放空自己,漫无目的的跟当下的自己在一起,看云听雨赏花...只为让自己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