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妈后,说得最多的词汇就是:快!快点!快点啊!
可无论我多么歇斯底里,孩子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妈妈,我已经非常快了啊,能不能不要催了啊?”
在磨蹭、拖延、不听话的无数个瞬间,我“痛心疾首”,绝望怒吼:“为什么我的孩子像个蜗牛一样慢?”
我一遍遍拿起催促的鞭子,却收效甚微,最后疼在孩子身上,累在我心里。
直到无意间读到作家张文亮的散文诗《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我扯,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看完,我流泪了。
我把孩子当兔子撵,可上帝的本意,就是让我把孩子当蜗牛养啊!
把孩子当蜗牛养,我终于认清——磨蹭才是孩子的天性。
有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待提升。所以,面对父母一连串的指令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我应该快点”,而是“我到底要做哪个?”
这就是为什么你越催孩子,她反而越慢。自从把孩子当蜗牛养,我就抓住了诀窍:
“这一个小时,你就好好写作业。”
“今天下午,你只用练钢琴就可以了。”
在单一指令下,女儿专注力变强了,效率变高了;在不催促的环境下,女儿不再诚惶诚恐,更有兴趣去学习了。
是啊,作为父母,我们一直在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快和慢。可是,孩子小小世界里的速度,不应该由我们来定义。
感知孩子的成长节奏,我才发现:她的每一天,都有微小的进步。
把孩子当蜗牛养,我不得不放弃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是兔子,我家的是蜗牛,完全不具可比性啊。
当放弃了攀比,我感觉困惑解开了,焦虑消失了。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兔子,而那个被人嫌弃的蜗牛,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想起另外一篇火爆全网的文章,妈妈是硕士,爸爸是博士,一心盼望儿子成才,没想到儿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不好。
为了让儿子学习成绩上去,妈妈用尽了方法,结果适得其反,儿子因为熬夜身体变差。“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的孩子,确实资质平凡。”
放下攀比和焦虑,妈妈发现了儿子越来越多的优点:喜欢研究厨艺、心地善良、懂得感恩……
自从把孩子当蜗牛养,我不再盯着她最大的缺点,更多学会接纳和发现。
蜗牛爬得很慢很慢,但总有一天,会追上兔子的。就算追不上又能怎样呢?她已经是一只尽了力的蜗牛啊!
她的坚持、努力、自律......难道不是比一句“优秀”更耀眼的闪光点吗?我相信,真正优秀的孩子,永远不是比出来的,而是爱出来的。
孩子的教养要慢慢来,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慢慢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
当我放下焦虑,把更多精力投入在关注亲子关系上,才发现:给孩子一片爱和宽容的沃土,蜗牛也能迅速蜕变、加速成长。
把孩子当蜗牛养之后,我恍然大悟:立竿见影的教育是神话,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倾注耐心的等待的过程。
不急躁、不焦虑,陪着蜗牛小孩慢慢来,孩子舒服了,我也神清气爽了。
我也坚信,那个“磨蹭”的小蜗牛,走得慢,但一定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