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字怀英,号祁溪,并州太原人。唐朝时期政治家、武周宰相。
历任汴州判佐、度支郎中、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他忠君爱民,敢直言进谏,两度拜相。
01、参加科举,步入仕途
狄仁杰630年出生于官宦家庭,幼年开始刻苦攻读,专心致学。他熟读四书五经,学习了诸如历史,哲学,医学,刑侦等方面的知识。
后明经及第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02、处理案件公平公正
678年,狄仁杰任朝散大夫行度支员外郎。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
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后改任侍御史。
679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随唐高宗巡幸汾阳宫,充任知顿使。
03、引用典故,劝谏皇帝保护权善才
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论罪应当免职,但唐高宗盛怒之下却要处死他们。
狄仁杰却上奏辩护,认为二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怒道:“他们砍伐昭陵柏树,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
狄仁杰直言道:“汉朝时有人盗取高庙玉环,汉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当廷诤谏道:‘假如盗取长陵一抔土,又将如何治罪?’汉文帝因此只杀其一人。
陛下的律法悬挂在宫外阙门上,罪不至死而要处死他们,如何取信于天下?
现在只因误砍一棵柏树,便杀掉二位大臣,后世又将如何看待陛下?”高宗怒气稍解,免去二人的死罪。
04、直言进谏,整肃朝廷钢纪
高宗年间,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弹劾王本立,请求将其交付法司审理。但唐高宗却下诏宽宥。
狄仁杰谏道:“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却不缺少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何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
如果陛下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无人之地,作为以后的忠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后来,狄仁杰弹劾司农卿韦机,称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室太过壮丽。唐高宗遂将韦机免职,自此朝廷风纪肃然。
05、任宁州刺史,深受百姓爱戴,却被弹劾
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注意妥善处理与外族的关系,深得人心。
狄仁杰兴修水利,兴办教育,老百姓安居乐业,宁州百姓立碑勒石,以颂扬他的德政。
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弹劾了大批州县官吏。但当他到达宁州境内后,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称颂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
06、焚毁祠庙,改善风气
688年,狄仁杰被派往江南担任巡抚。江南地区仍保留着大量南朝时代的庙宇和祠堂,供奉着各种民间信仰的神祇。
狄仁杰觉得这些庙宇和祠堂只是迷信的象征,他决定消除这种迷信,提出“奏毁一千七百所”。
他拆除了大量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庙宇和祠堂,仅保留夏禹、太伯、季札和伍员这四座祠庙。不久,狄仁杰改任文昌右丞,又出为豫州刺史。
07、任宰相,宽容大度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朝为周,史称武周。狄仁杰于次年九月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武则天对他道:“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
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武则天大为叹服。
08、赦免囚犯,囚徒哭碑
691年李贞之乱后,武则天为惩治乱党,定罪六七百人,籍没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行刑。
但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他密奏武则天,认为一旦按此定罪,将牵连甚广。
何况这些人中有许多是被迫作乱,并非本心所为,可以赦免,武则天便下诏赦免他们的死罪,改为发配丰州。
这些囚犯来到宁州时,宁州父老乡亲出来迎接他们,并告诉他们是狄仁杰救了他们。
于是这些囚犯在当地人为狄仁杰建造的石碑前痛哭流涕,然后他们到了丰州以后,也为狄仁杰立了一个石碑。
09、保荐契丹降将,平定契丹
李楷固、骆务整是契丹将领,曾参与侵略唐朝边境,数次挫败唐军,最终兵败降唐。法司认为二人末路来降,请求依法论罪。
但狄仁杰却道:“李楷固、骆务整皆骁勇绝伦,若恕其死罪,抚以恩德,他们必会感恩戴德,为国家尽心竭力。”
他不顾亲友的劝阻,请求赦免二将,并道:“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又怎能只为自己打算。”
武则天遂赦免二将,委以官职,让他们征讨契丹余党。后来,李楷固、骆务整扫平契丹,在含枢殿行献俘之礼。
武则天大宴群臣,席间向狄仁杰举杯劝酒,道:“这都是您的功劳。”狄仁杰答道:“这全靠陛下威灵,将帅尽力,我又有什么功劳!”
10、被来俊臣诬陷,被贬地方
692年正月,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律法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
狄仁杰当场认罪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
来俊臣得到口供,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
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请求送回家中。
负责看守的王德寿并未起疑,让人送交给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持帛书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看罢帛书,召来俊臣前来质问。
来俊臣辩称:“臣并未对狄仁杰等人用刑,连他们的冠带都未曾剥下,饮食寝宿也一切如常。假如没有谋反的事实,他们如何肯承认谋反?”
来俊臣还命人假冒狄仁杰等人的名义,伪造《谢死表》,让周綝呈给武则天。武则天决定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案。
她召见狄仁杰,询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
武则天又问为何要作《谢死表》,狄仁杰则答称并未写过。武则天便让人拿出《谢死表》,方知道表章是伪造的。
因此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全部贬为地方官。其中,狄仁杰被贬到彭泽,担任县令。
11,、妙计平定契丹孙万荣,受表彰
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冀州,一时间河北震动。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
当时,前任刺史为了抵御契丹,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城器具。
但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
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12、再次拜相,劝阻武则天戍守安西四镇
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当时,朝廷征发百姓戍守安西四镇,以致怨声载道。狄仁杰为此上表劝谏,他认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顿内政、增强国力上。
他又建议废除安东都护府,复立高氏为高句丽君主,暂停江南粮草运输,抚慰河北百姓。
他的建议虽未被朝廷采纳,但却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赞同。不久,狄仁杰又代理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13、内举不避亲,举荐儿子
公元698年,武则天让狄仁杰推荐一个人为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遭到大臣们的非议。
在尚书郎的职位上,狄光嗣干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为此还受到武则天的褒奖
中宗李显复位后,由于狄光嗣的能力突出,又改任兵部郎中。后外放为官,历任淄、许、贝三州刺史。
睿宗时期,狄光嗣母亲过世,遂上表请求卸职居丧,睿宗念他是功臣之后,欲夺情起复为太府少卿,遭狄光嗣坚决推辞。
14、突厥来犯,安抚河北
698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
突厥军杀尽俘虏,由五回道退回漠北。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
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安抚河北。当时,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胁从,在突厥退军后害怕受到牵连,纷纷逃匿。
狄仁杰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
15、劝阻武则天,铸造佛像
武则天晚年时,欲铸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费钱财数百万,因府库不足,便让天下的僧人每日施舍一钱相助。
狄仁杰进谏道:“做工不可能役使鬼神,必定要役使人力;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如今边境尚未安宁,您应放宽徭役,免去不需急办的事务。
铸造佛像,既费官府库财,又耗人力,如果一方发生灾难,到时又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遂作罢。
16、冒死进谏,建议立李显为太子
在立储问题上,武则天摇摆不定,立子还是立侄?她一直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劝她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
武则天推托:“这是朕的家事,卿不必干预。”狄仁杰不卑不亢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一件事不是陛下家事。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且臣位居宰相,怎么能对立储大事袖手旁观?”
狄仁杰见武则天似有所动,进而晓之以理:“立子为嗣,陛下千秋万岁以后,可配享太庙;如立侄为嗣,臣还没有闻听哪个皇帝曾给姑母立庙。”
武则天终于感悟,听取狄仁杰的建议,698年武则天迎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并立为太子。
17、两荐张谏之
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谁比较合适?”
狄仁杰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宰臣李峤、苏味道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您若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
张柬之年纪虽老,但却有宰相之才。”武则天遂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道:“我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
武则天道:“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道:“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
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为宰相。
在武则天病重的时候,张柬之联合桓彦范,敬珲等狄仁杰举荐的人才,发动政变,冲入宫中消灭了张昌宗,逼迫武则天退位,让给太子李显。
19、桃李满门
狄仁杰任相期间,先后举荐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
曾有人对狄仁杰道:“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都出自您的门下啊。”狄仁杰却道:“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
后世遂用“桃李满门”、“桃李满天下”比喻一个人学生众多,到处都有。
20、备受宠幸
武则天非常敬重狄仁杰,常尊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对他的退休请求始终不予批准。她不让狄仁杰行跪拜之礼。
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武则天率领群臣游览嵩山名胜,写下了一首七律《游石淙诗》,这也是她唯一的一首七律: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在出游回去的路上,狄仁杰作了一首七律,来唱和武则天,题为《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
羽仗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
21、病重离世
700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痛哭道:“朝堂空矣!”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此后,朝廷每有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都会想起狄仁杰,叹道:“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狄仁杰一生为民,刚直不阿,知人善任,为唐王朝连连举荐德才兼备的良臣,政绩颇丰,在武则天执政时,不畏权势,直言力谏,成为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