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差不多一个月一点点的读完了《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这本书,作者是特立独行的猫。书里有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展现了很多“大神”的生活,这些令人羡慕的“大神”,外在比“普通人”优秀、漂亮、健康,内里比“普通人”努力、敢拼、坚持。
围绕着这个核心,书中展开了许多细节,基本上每一个小节都有一个小例子,有点像一个个故事的合集,短小精炼,互不影响,非常适合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所以我每天读一点,每天都有一点收获。
01
每天读完3个小节,我就照着今天所读的观点自省。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提醒自己不忘国仇,今有党员自查自省,做一名合格党员。
私以为,按照曾国藩提出的“悔缺”之道,学习一个观点后,自我反思反省,能更快的进步。
比如读到“玻璃心,是因为你太闲了”这一节,我就会反思自己的一天都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大段大段的时间是因为东想西想度过的,还有自己是不是经常锁门要确定好几遍,下班了还会回忆有没有关好灯,关好电脑。反思完后就能有方向的完善自己的计划,一旦自己觉得无所事事,就看看计划,然后克制自己东想西想,有点苗头就掐掉。
又比如读到“反过来,你对父母也会无条件的爱吗?”这一节,我就反省自己这几天对父母的态度怎么样,有没有为了些小事和他们发生争吵,有没有为父母做些什么事。反省后我便把为父母做件小事列入每天的计划,然后每天再写下父母为我们做的一件事,当和他们争吵的时候看一看,平复自己的心情,就去找他们道歉。
通过每天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可以进一步的认识自己。毕竟人生的三个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每一个阶段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所得到的答案也会不一样。因此认识自己应该是我们一生的命题。每天更深入的认识自己,明天也会更加的美好。
02
每天读几个观点除了帮助我自省以外,还挺能帮助我坚持的。
我是那种看了一些热血励志的文章就会新潮澎湃,充满激情和动力,但往往只有三分钟的热度。所以我只能先列好今天要做的目标,然后在有些备懒,想要放松的时候,看一两个章节。
特别是看到“不磨叽,是时间管理的最大利器”等这些章节,就马上趁着热血上头的冲劲去执行计划。渐渐地我发现,只要我度过了最开始的30分钟,周围就好像形成了一个“正能量”的场,越学习越有劲,根本停不下来,哪怕被迫打断也还有些意犹未尽。当然,被打断后再开始计划,动力又会少了一些,这时候我就再读一节,然后继续开始学习。
直到读完了这本书,我成功的把自己所列的计划坚持了21天。不过我感觉自己的控制能力还是有些不足,还可以从头再读一遍这本书,再坚持第二个21天,毕竟只要没有达到书中人的成功,对自己都是一种激励。
03
从书中,我看到了另一种精彩的人生,我们羡慕甚至是嫉妒的那些“成功人士”,不是只在一件事情上取得了成功,也并非很轻易的就能取得成就,而是每一天甚至是每一小时过得都和别人不一样。
他们靠着每一小时比别人多努力一点,积累到了,自然会爆发出来让我们看见。我们学不了他们的成功,因为没有基础难以建造高楼,我们能学的是从每一天、每一个细节不断的打磨自己,借鉴书中别人成功的细节来完善自己,方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人各有志,每个人的追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要工作16-18个小时,都要到北上广奋斗,别人的成功经验不一定全部适合自己。
所以,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我还不能每天既坚持学习、努力工作,又锻炼身体、照顾家庭,事事都能做到的时候,选择最让我幸福感暴增的一件事情把它做好,就没有辜负大好时光。
因而我决定要多关心、多陪伴自己的父母,我在父母的身边工作,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优势,我可以每天花一个小时陪他们去散散步,逗逗趣。这样带给我的幸福感比努力奋斗时的成就感还强。
当然,羡慕总是无可厚非的。看到他人的“功成名就”时,我们也会自然的幻想自己的成功。不过只要坚定自己追求的道路,这些羡慕也就是一笑而过。就像那些“工作狂”们,在持续高强度的工作之余,也会羡慕别人悠闲自在,能早早睡觉的日子,但他们依然能摇摇头,把工作坚持下去。
我想,如作者和她的朋友们那般,敢于拼搏,努力奋斗,30岁以前就成为了 “人生赢家”的人生,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如我的父母那般,上班勤恳,下班悠闲,退休后参加进入老年大学,学点东西,锻炼身体,平平淡淡和和美美的过完半生,也是一种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