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1.总有目的主导着你
魏老师先讲了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的目的》这本书。我们做教育总是被一定的目的主导者,只不过有些目的是经过思考的,明确的,有的没有经过思考,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存在着。高远的、正确的目的和短浅的、不正确的目的,会使你的工作呈现出不同的格局,导致不同的结果。
回想自己的工作,真的从来没有考虑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但确实有教育的目的在主导着自己的教育行为。潜意识中其实一直以应试为教学目的,以完成学校安排的各种活动为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意识中却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成才,但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呢?没有思考过。所以,每天只是在做鸡零狗碎的事,得到的结果是一地鸡毛。让学生真正成长了吗?没有。自己真正成长了吗?很微小。
“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信然!
2.怀特海所主张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杜威说“教育没有目的”即生命本身的成长就是目的。而怀特海针对英国当时帝国的衰落,教育导致的人的“思想的呆滞”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他有一段话来描述他的目标,但我感觉有个中心的目标就是教育要让孩子获得智慧,而不是仅仅获得知识。最高目标是形成风格。
他说“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了侵蚀”。他提出了两条教学的戒律:(1)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2)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的透彻。要让学生利用所学去认识世界,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所谓“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进行创造这就是智慧,只能被记在脑子中,被在口头说说的知识是没用的,而且会伤害到拥有它的人。
怀特海举了如何学习文古典文化、如何学习科学、逻辑尤其是代数、几何的学习做例子,说明任何知识都要与生活有密切关系。
3.学习古代文化的目的
学习古代文化的目的也只能是立足于“现在”。魏老师说,“现在”包含着一切,它过去影响着现在,关联着未来,而且未来就包含于现在,因为现在孕育着未来。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无论学什么,学生都不大喜欢,大概就是我们的教学“生命不在场”。学什么学生都感到只是跟考试有关系,跟自己的内心没关系。
4.教学内容难易的辩证法。
怀特海认为教科书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现在的学习难度是由于学习形式的僵化造成的,不是内容难造成的。学习内容应该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孩子思维的活力。教师的平庸导致了学生的平庸。
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周期的,周期循环往复地出现,每一个循环期各不相同,且每次循环期中又再生出附属阶段。也就是人的学习都会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断地循环,大循环中套着一个又一个小循环。
浪漫阶段接触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单纯的事实,也隐隐感到这些事实间的关系和其中蕴含的规律,大脑主要表现为好奇、兴奋。
精确阶段是对事实进行分析,概括,发现规律并精确训练的阶段。
综合阶段是在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后重又回归浪漫,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
语言的循环周期:从出生到熟练运用口语,是口语学习的循环期,也是唯一一个在自然状态下完成的循环周期。出生后听人们说话这是浪漫阶段,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学习是精确阶段,最后达到对口语的熟练运用这是综合阶段。
书面语学习的循环期,整个学前以及小学前四年都是浪漫期,从听故事、看绘本、读儿歌开始直到三四年级的海量阅读都是浪漫期。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是语言学习的精确期,语法、修辞、写作都要精确训练,高中是语言学习的综合期。小学字形的掌握应该是精确的。
小学高段到初中是科学的浪漫期,高中(作者似乎说的是到16岁半)是科学的精确期,以后就是综合期了。大循环中包含着小循环,也受具有相同特点的大循环的控制,三个阶段没有截然的分界线。
第三章自由和训练的节奏
智力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获得智慧。“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方面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浪漫期的自由没有精确期的训练,也就没有综合期的自由和力量即不可能获得智慧。无论学习哪类知识都要让孩子充分经历浪漫期的自由,当然这种自由是经过教师精心安排过的,适合儿童的成长阶段,适合个人的需要。比如书面语的学习,要经历一个大量的浪漫阅读时期,但教师和家长要对所读书目有所选择,对读书方法适当指导。而科学学习的浪漫期主要是做实验、亲自种植等实践。
精确训练时,教师要确定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帮学生迅速掌握核心知识和能力。
综合运用阶段的本质是,脱离被训练的被动状态,进入到积极主动应用知识的自由阶段。知识能为默会的,忘记了细节,只记得原理,遇到问题会自动化的运用所学的原理解决问题。
理解原理不易,运用原理更难。一篇课文的教学,一个词语、一个生字的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培养等等,在其中如何运用怀特海的理论,这是需要再精细地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