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时常停下来,看下自己的屌样
每年都会往返阿里巴巴园区很多次,每一次回来都会有一种敬畏感,不是他们现在公司做得很大,美女很多,建筑很宏伟,恰恰不是这些。而是每次见到这些人,一往如初。还是那么有激情,有爆发力,细如其微为你分析前因后果。
反推我们一些商家,有时候做好了,做到一个亿,几个亿,就会自负,狂妄,看不起所有人,以为自己就是马云,就是改变世界的那个人。往往后面的结局,就是3年后打开店铺,此店无效,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想起阿里很多雕塑,都是赤身裸体,把自己所有东西全部展示给大家,不例外他的小丁丁。
每次去的时候,都会停下来凝视几分钟,我不知道雕塑家创造的用意,但对我来说,每次看到都有不一样的理解。
第一次:阿里好开放,这样尺度也行。
第二次:社会的焦虑最大的可悲是让我们仰望星空,然后忘却脚踏实地。
第三次:现在的企业很快能做成巨人,也会很快沦陷。盲目扩张时,步子迈的太大,学会停下来,低下骄傲的头颅,看下自己的屌样。
第四次:我们已经这么高大,犹如进击的巨人,气势汹汹,作为服务商家,在你店铺第一个下单还能记起吗?你的第一个大单的包裹,是寄向哪里?你的第一次双11销售额多少,最高是多少,那时候有哪些小伙伴,值得你感动?面对这么多的第一次,有过向他们感恩吗?还是现在大了,不在乎了,也从来没有和客户聊过天,打打电话,听听声音。
。。。。
今天看到盘古大汉,给到感觉就是你必须练造强大身躯,勇于前行,但也别忘了你的前身是赤裸而来。
02 3个臭皮匠真的可以顶个诸葛亮
很多时候,我们开一个公司,做一个项目,都希望招一批虎将,智慧超群的人。觉得这是必须的,要是没有这些英雄豪杰,就肯定做不成。于是苦苦去追寻英杰,往往还没有找到,兴趣戛然而止。
例如今天的聚会,就是一个小二,和一些小商家谈阿里最近的类目一些方向和计划,然后面对六七八月类目淡季,大家一起来,出出主意,策划下方案,逆袭这样的困境。
每次听到小二请一些商家出主意,都是这个平台发展时期,都是大品牌,大商家看不上,懒得来的阶段。当大了,以后肯定不是请,是预约。所以这次来的都是一群草根商家,更多是想通过这次,能不能逆袭屌丝的命。
想起阿里做淘宝商城的时候,找了很多线下传统的大牌,绝大多数是不屑一顾,觉得到网上能卖多少。要是你能保证每个月有200W,我就来的心态。最后阿里只有自己培养品牌,找那些没有光环小品牌,扶植他们。例如家纺的博洋,原来只是一个线下三四线不起眼品牌,现在都是年销售几十亿大品牌,这时候家纺大鳄罗莱,富安娜看到了,惊呆了,马上拥抱。服装裂帛,韩都衣舍,茵曼都是这样起来的,现在这些品牌,都已经上市,远远超过原来看到线下大牌,这些原始大牌慢慢在商场看不到,而这些淘品牌慢慢洗礼强势换位。
要是认真想想这些淘品牌,当初不是黄牌军,都是草根到这些传统大牌根本看不到他们,连鄙视都没有机会。为什么,短短几年,就和这些传统大鳄,坐在一个餐桌,一起讨论,甚至要做到下面,听这些淘品牌的负责人说教,传授心法。
然后我们再来想想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想想当初他们挤到马云的湖畔小区办公的时候,他们肯定不是王者,不是互联网的娇子。马云肯定不会知道彭蕾会成为福布斯全球权势女性榜,并且和希拉里,奥普拉位列。但很多现实,就是这样,原来我们不看好的人,当有机会了,开始较真努力了,往往3个臭皮匠真的顶个诸葛亮。
千万别小看那些新事物,小项目,正因为是很多大的看不上的时候,你做了(尽管你现在是小兵),很可能搞出大事情。
03 两眼论:你必须拥有2个核心打发
每次接触很多阿里小二,听了很多阿里的讲座,都会从他们语言心里表征里,看到他们保持着危机意识。
就像今天座聊的时候说到,虽然现在阿里交易平台看似坚固不催,但是不能忽略,哪一天有个新的商业模式横空出世,就替代我们。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新项目,新变化,就是危机意识使然,必须去尝试,尝试新的,尝试不擅长的,一直出发,千万不放弃折腾。
让我想起前些天罗胖提到的两眼论:围棋,本质上生存哲学,棋局有“两眼”,胜算才更大。个人和商业竞争也是如此,拥有两种优势,才能取得更多生存空间。
活生生的例子,原来中国最大门户搜狐,明星创业者张朝阳,那时候风光无限,所以镜头都聚焦于他们,现在滑铁卢大反转。而同时的新浪,在做门户网站的同时,有强大的博客时代,后面慢慢衰微,第三张牌微博诞生。现在我们记住是新浪,而不是搜狐,甚至10后都不知道有搜狐。
然后腾讯也是,原来光靠QQ,只能沦为撕逼大战3Q大战,到处危机四伏,后面有游戏,特别微信的横空出世,奠定现在腾讯的伟大。阿里也是,要是只靠交易,没有支付宝,没有现在的强大的生态链,也不会成为世界最伟大公司之一。
那些名人如姚明,要是姚明死守NBA球员,凭最高的个子和战功,他不会进篮球名人堂(因为在NBA比他会打球有很多),也不会出现退役后耀眼的光环一直永在,而且更亮。他只是擅用两眼论叠加威力,区别了其他退役NBA王治郅,巴特尔,现在你要是问99后王治郅是谁?结果可能就是99%都不知道。回到90时代,每天广播,每天的资讯,都能听到王治郅的声音。
然后回到中小商家,中国多少传统商家的灭亡,忽略互联网电商已经变成强大趋势,直到沦为韭菜收割时候,才焕然大悟,他们为什么一直死守线下这颗大树,为什么不拥抱趋势和变化,发展线上,建立多维度的竞争体系。
再延伸到一个线上商家,怎么能保证强大竞争力,怎么能这么多商家保证自己的优势,必须要拥有两项核心优势,必须去修炼,千万别死守一个,有时候连怎么死法都不知道。
就像今天和下面的主管聊到西湖租自行车的事,这个香饽饽收入,可能都是这些老人几代的生意,完全没想到会被共享单车小黄,小白,小蓝,小红取代,最后连死法,都不知道什么样子,别谈谁跟你打招呼,想哭都看不到泪痕。
** 04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此生最好的投资**
时刻保持好奇心,拥抱新事物,而且是有行动积极贴抱。当别人还是口水仗,纸上谈兵讨论时,你已经亲自体验了,而且是360°的体验。
这样你会是圈子里或者团队中吃螃蟹的第一人,经过360°测试,你就会省掉很多社交场所无意义的撕逼。当别人吐沫星还在纸上谈兵层面,你只要莞尔一笑,轻轻离开。
想起几年前,发烧友小米诞生,社会上逢人都会谈小米,互联网上都处都是小米的神话。只要谈到小米的话题,总会有人跳出来,像小米的化身,神采奕奕,感觉小米就是他家的。但是你问他,用的小米几,他说还没有用过,也没有看过。你再问他,怎么知道这么多,然后他会说,地铁上一个青年说的,然后手机弹窗信息看的。
你那么发烧,怎么不去买一个,用一段时间。然后真正用行动,去发表观点,而不是伸手党。伸手党很多内容难道都是真的吗?可能大多数情况是你听到是别人在听到,然后每个人在里面再添油加醋,最后你听到的内容就像几个大妈讲的荤段子。
昨天和主管谈起骑小黄车故事,从阿里开完会,本来是打个地离开。后来发现一路来,到处都是美女帅哥骑着小黄,小红,小白,小蓝等,突然决定我们尝试下吧,从扫码,到骑行,加上杭州路面到处绿树环绕,感觉很爽,于是决定骑到停车场,路程是滨江区到萧山区,用时1个半小时,当骑到目的地,完成体验后,尽然一分钱没有花,而且还有2元红包,0.35元现金。一路上,看到各式各样的车,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
开车路上和主管聊天,要是今天没有突然尝试骑小黄,可能就是下个月,3个月,明年,才能骑上共享单车。今天骑了,你回去就是团队里第一个骑的,而且你骑了1个多小时,你会对车性能,使用难度,体验,人群,有一个360°真实的定位。然后在看到一些报纸,或者身边人谈起这个神奇事物的时候,你会很从容淡定,不会再像一个口无遮拦的喷子。
就像对待京东和阿里撕逼,作为我们商家经常开会,和他们的人员交流,日久见人心,就会非常清楚,媒体的所说并不一定是真实,有人就会反驳这一篇不真实,你看第二篇,第三篇,都是这样写的,难道还不真实吗?(这就是娱乐至死这本书,为什么热销缘故,没看过,去读读)
难道这段时间一直把刘强东描写完美先生,例如能预测菜鸟和顺丰之争战略家,和奶茶妹拍亲密照好老公,给员工发医疗险全免好老板,资助母校好学生等等一系列塑造的形象,然后对照最近看到大部分都是黑阿里的新闻。对于我们夹在他们两者中,可能知道一点真实情况,仅存一点,就会比吃瓜群众看的明白,不会盲目听媒体说谁好,就跟着好,说谁坏,就像当敌人骂。
延伸到身边很多新事物,要是有机会尝试,尽可能去为它奉献10分钟,半个小时,或者一天,总比你在百度,知乎,所看到真实。而且你所花的时间,远比在看花边新闻,听别人段子里所消耗少的多。
其实很多事情,你亲自去实践了,你的思维就不会停滞,就会少了很多撕逼,少了很多抱怨。你还会发现,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搞得这么复杂,轰轰烈烈。还可以去观察那些每天抱怨国家,抱怨公司,抱怨身边朋友的人,你会发现有趣的现象,他们大多数都没有为国家,为公司,为朋友做些什么,大多数都是伸手党,没有践行。
宗毅讲了一句非常漂亮的话,“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此生最好的投资”。在指数时代的指数思维里面,未来比以前重要得多。过去的经验和伸手党获得东西往往会成为未来的障碍。
05 未来社会,个人影响力决定金钱和权利
每次发现阿里说要召开类目会议,或者讨论一个事项,全国五湖四海商家都竞相参加,哪怕晚上通告,第二天就开会,在甘肃青海的商家,第二天也会如约而至(特别指天猫和一些新项目)。
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一个小二,一个人发起,一个人组织,然后领导全国数百个商家老板或者运营负责人,完成一项项会议历程。有时候悲剧的事,这个小二可能还只是90后,85后,却对着大部分都是长者,父辈,甚至是爷辈商家。告诉你怎么玩,怎么有效果,而你情愿乖乖的做了一次好好学习的学生。
突然想起西奥迪尼的著作《影响力》,说到未来社会,个人影响力决定金钱和权利。李笑来补充:我们这代人一定会看到两个东西的没落就是权力和金钱,会崛起的是个人影响力。而罗胖说:未来社会最重要的是影响力,具有影响力的方法是写作和演讲。
感觉他们都说的对,现在很多企业家,无不是在践行。雷军与小米,扎瓦伯格与Fecbook ,张小龙与微信,他们之间影响力相互交融,又密不可分。要是感觉这些都是太远,去看成甲,艾力,赵雷,咪蒙,无不是活生生的例子。
想起润总昨晚发180课内容,讲到演讲者习成,举到一个例子,自发组织20个人演讲俱乐部,定期去练习。没想到,早上就会有人就做这件事。仔细思考下,润总影响10W人,要是有5000人继续影响到他身边的人,这个概率就多大。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有机会变成超级个体,只是你的影响范围大小而已。但是这种大小,可以通过时间的复利成无数倍增量。
而在未来,只要你的影响力能有效说服陌生人参加你发起的协作,而乐于与你前行,你的价值会数倍增大。
《人人时代》有一句漂亮的话:最重要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个人,而是你认识多少种人。在这里,我想问,在未来的社会,个人影响力是不是你要思考的维度。
最后还是回到阿里西溪园区行走的雕塑,人贵在出发,勿忘初心。勇于前行,保持平衡。
2017.6.7
-END-
篇后语:
借李善友所说的,一如既往的,我讲的都是错的。
插图:17年央美毕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