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我是个成绩平平,容易被老师和同学淡忘的人。每当谈到我,总要狠狠的回忆一番,最后才从记忆深处“挖”出我。如此平庸的我,却屡被我小学到大学的体育老师“烙”在脑海里,不是因为我有很优异的体育成绩,而是优异的反面。估计,他们这辈子很难再遇上体育如此“弱智”的我,加古怪的姓氏和离奇名字的组合,将我永久惦记。
小学时,我投垒球,投到一旁记分的同学头上。惊得体育老师冒出一身冷汗,庆幸是垒球而不是铅球,草草给我划了及格并让我以后可以免考。中学时,每次长跑对我讲,基本是可以要命的大考。等我1000米长跑拚命以6分15秒到达终点,体育老师已经等了好久,用着极不耐烦,又十分愤慨地语气说:比女生还慢!而就这位体育老师,后来改行做了足球裁判,在二十多年后还能从人堆里一眼揪出我……
就我这样一个体育差生,在几十年前是万般难以预测自己会在某天跑马拉松。即便是半年前,我也未曾有过跑马拉松的任何念想。我的脑海里,马拉松是毅志坚强、身体强健者等极少数勇者或疯子的极限游戏,根本与我无缘。
我开始跑步,起因是一台秤——体脂秤。
同事小周买了台体脂秤,然后向诸多“中年油腻男”科谱:不光要减轻体重,还要提升身体的质量。我用几个月的时间,极有耐心地研究有关体脂、肌肉含量、骨骼肌率等指标,比较与单纯减重之间的关系。在网络多方资料的论证下,认为跑步是减脂最好的方式。
在2017年10月,我开启了有计划跑步减脂生涯。之前,我曾尝试健身、游泳、快走等锻炼方式,也曾坚持过一段时间,但计划性并不强,时断时续,效果不太明显。
为了持久和量化运动,我在淘宝购了手环,综合我的身体素质,决定每天跑5至8公里。作为初学者,此量貌似惊人,实际上很容易达到的。每天跑步上下班,就已有7-8公里,加上平时溜狗,很容易达到计划。过了一个月,身体并无大碍和任何不适,我就把每天的目标调整到10公里。这样,我每天跑步上下班,跑步溜狗,哪怕是下着小雨,打着雨伞也可以跑一阵。天晴跑,下雨跑,顶着烈日跑,也迎着大风跑,渐成习惯。实在是下太大的雨,我就在家里用无绳跳绳的方式模拟跑步。十公里,大约要跳10000下。
如何避免膝盖伤痛以及软骨组织挫伤,这是长期跑步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我开始研究跑步的姿势和训练的方法。先后看过《太极跑》、《运动与大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和《跑步圣经》等书。感受最深的是《太极跑》,用笔直身体倾斜以及腰腹力量,让下肢缓冲最小,身体损伤更小,跑得更轻松。《运动与大脑》让我学会了用心率控制速度的方法,也就是让自己想快就快,想慢就慢,让速度更适合自己,跑步更有乐趣。
当我跑步时,听着《一席》演讲、叶曼的《道德经》,或者听听高晓松吹牛谈天,更可以环绕在柴可夫斯基、莫扎特的音乐里,要不来带劲点的摇滚,让身体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跑得更High?当自己熟悉身体的机能,完全可以启动Auto自动档,好像四肢成了自动驾驶的机器,而主人却在另外的美好精神世界里翱翔。这是不是所谓心理学所称的“巅峰状态”?
去年11月份,我到体育馆第一次尝试跑了5000米,这也是我第一次主动对自己的跑步记时,以前都老师吼着告诉我成绩的。结果不那么坏,用时31分钟。今年4月份,同样的5000米,只要23分37秒了,这成绩比初中的6分15秒要快不少,我着实高兴了一阵子。随后,又冷静下来:成绩提升也太快了点,是不是手环有问题?
今年 8月,宜昌定于11月份再次举办国际马拉松,跑的路线正好穿越一新一旧两座跨江大桥,路过家门口,一路风景宜人。妻子说,你天天跑步,为什么不跑次试试?同事们也鼓励我,天天跑不会有什么问题,大不了走下来呀!正值机构改革过程中,我也想用跑步这种方式来纪念这一辞旧迎新的特殊时刻,便兴冲冲地报名参加了其中的半马。
11月4日,我天没亮就起床,简单吃过早餐,系上背包就出了门。因为从未跑过马拉松,经验为零,也听从了各方经验:甚至带上了“速效救命丸”。到了接近入口检录的地方,已是人山人海,22000名跑者聚集,本地大约11000人,外地的占一半。还有上百名外国、境外的跑友,否则也不叫“国际马拉松”了。
我十分知趣的站到队伍最靠后的位置。后来,我才知道,前面的是锦标赛或资深跑者,后面的大多是“打酱油”凑热闹的。我明显是属于最后面大众里面的最菜的“菜鸟”了。
7点30分到了,队伍开始蠕动,和我构想的起跑完全不同。这便是真正的马拉松,感觉更像广场舞,大妈们各显神通,场面堪称混乱。前3公里,是前脚踩后脚,左臂擦右臂,我运用街跑大半年习得的“凌微碎波步”,超了不少“打酱油”的,也感觉体力消耗不少。5公里后,好像已经跑到“普罗大众”的前面,人也稀疏了许多。
7公里的时候,我们开始爬坡登上“夷陵长江大桥”。大多数平时很少做负重或坡度训练的人,便被落在后面。庆幸的是,我的家正好蹲在这座城的至高点,天天得爬好几次,对我来说基本是每天好几次跑步爬坡训练,这点小坡自然不在话下。我保守估计了一下,上桥爬坡及桥上加速跑基本要甩掉黑压压的一堆堆的人群。
困难的是跑到12公里左右,开始进入一段数公里长的缓坡。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大桥上我遇见曾在体育场跑步时看到的最矫健的女孩,姿势之优美以及迅速之快,我只有顶礼模拜的份。但是,超过她的时候,我却没有半点怜香惜玉之情,倒有种辣手催花的快感。在12到14公里的慢长坡上,我遇到了天天跑步可以遇上的“男神”,平时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他那种气定神闲的优越感,我还是决定气喘吁吁的超过了他。尽管,我后面得用3分钟左右来调整呼吸,却丝毫无法掩盖那胜利的酸爽!
真正的挑战是最后一座大山。当所有人的气力在前两次坡已经耗费殆尽的情形下,再爬上至喜长江大桥才真正叫折磨。爬上去未必是柳暗花明,却是“又一坡”!那坡,简直是榨干跑者仅存的最后一滴能量!我鼓起劲,终于登上桥上的最高处,仅仅的0.5公里好像跑了5公里。我找寻桥上熟人,希望能给我的英姿拍照留念。最终找到了,却是一跑而过。因为,我之前的预计跑到17.5公里处大约要2小时,结果我1小时20分就到了,早到了1堂课时间。熟人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也忘了给我拍照。
最终,在观众的鼓舞声中,几个精疲力尽的选手奔到终点。依稀记得,大家都很累,我还是在最后1公里超了7~8位选手。实在有点累了,我都忘记了在终点摆个POSE留念。半马的成绩,我已经从我的手环运动计时知晓,我把成绩告诉朋友和同事,他们更多是感到吃惊,有人留言:太不可思议了,除非你是跑步天才!最后公布的成绩是1小时47分,基本达到国家4级运动员标准,在宜昌籍选手也接近第10名的成绩了。
人群中,我多么想看见那位惦记着我的体育老师。多么希望他也在欢呼的人群中,能一眼认出B22110,曾经那个千米跑6分15秒的男生。如果有时光机器,我多么想回到那跑出6分15秒的时刻,告诉那个自卑的孩子,长跑的诀窍,鼓励他:“直要努力,有一天,你也可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