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Emotional Blackmail: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
内容简介: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这是因为我们互相知根知底,就算并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样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
这导致了很多人际关系噩梦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勒索者抓住受害者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对勒索者和受害者的类型做了归纳。一段关系之所以能坠入勒索的陷阱,是勒索者和受害者双方的弱点共同造成的。而情感勒索看似以受害者让步、勒索者满足告终,实际上侵害了受害者的自我完整性,也让勒索者的心态更加扭曲,关系中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她告诉我们,面对情感勒索时,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摆正立场,坚定信心。
作者简介 :
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经常作为嘉宾出席脱口秀,并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一档面向全美播音的节目。除洛杉矶的私人门诊外,她也在南加州诸多心理与医疗机构担任咨询师。她的作品《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Men Who Hate Wo men and the Women Who Love Them)与《原生家庭》(Toxic Parents)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勒索无处不在吧。 现在逐渐觉得,没有喜欢的人的时候可真的是太酷了。
# 这本书值得感情里的作男作女看看自省一下,值得煤气灯效应的受害者看看来分辨自己是否还在经历哪种类型的情感勒索,值得家长看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毕竟,中国社会真的是充斥着情感勒索的地方啊!
# 白菜群里很多小白菜们,一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申诉父母的恶行,同时也无法摆脱父母给自己留下的阴影。我们受不了亲人的一些行为,但是若是换一个人有相同的行为,我们常常会若无其事。因为我们并不在乎。真正想摆脱亲人的情感勒索,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在乎。但是这一点要做到,真的太难太难了。
# 读的过程真的不是很舒服,内疚、自责、愤怒,磕磕绊绊一直没读完,但是还是很值得推荐的一本书。2010那个版我也没读完,这些年过去了,可以说是一点长进也没有,熟练的运用情感勒索伤害爱人,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 终结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 摆脱一再退让的恶性循环 首部提出“情感勒索”概念的心理学经典
贰:
不论是素黑还是张德芬,各位超脱的心灵导师,总是不住的教导我们要爱自己,改变从自己开始,这种大道理谁听着都懂,但是具体怎么个爱法儿,怎么改变还是得从这种有案例分析,操作步奏的自助书开始。
从《中毒的父母》开始读苏珊的书,最大的感觉就是实用,能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不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孤岛,我们和爱人、朋友、老板、孩子各种人相处,当我们无法分清自我的界线,就很难保持自我的完整独立性。
有人说这本书不好,好像把感情量化了,变成一种交换。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没有理解本书的实质。感情的彼此付出的确是不能量化的,但是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在无止尽的付出里,迷失自己。如果在看清楚自己的付出,体谅到别人的牺牲之后,我们还是愿意去为感情生活做相应的妥协,这无疑是一种更为亲密的真实的感情。
说这本书的主旨是教会我们看清别人是如何在情感上勒索操纵我们的,不如讲他在教会我们用一种客观的方式看待人际交往,以免成为一个滥好人,盲目退让成为一个痛苦的被情感勒索的人。因为没有人甘愿忍受不平等的感情关系,最终的结果是彼此的孤单。
和《中毒的父母》不同,这本书的方法并不需要我们去不断回忆别人勒索的过往,而是立足在当下的知觉和以后的行动。书中第十章和十一章介绍的一些具体方法,十分的不错:
1.非辩护性应答,不要指责对方不对,而是就是论事。比如回答:“我理解你看待问题的方式”,“你生气我很难过”或是“我想想一想再做决定”等。
2.面对诅咒和威胁,骂人、贴标签和负面评价穷追猛打的时候,不要争论、不要解释、不要防御,心里要明白他们讲的都是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你的事实。
3.有条件交换的妥协。
4.当语言的抱歉不够的时候,用婉转的方式,提醒对方实践诺言。
面对因为恐惧而让你妥协的情况:
1.因害怕别人反对自己而产生恐惧的人,应该先弄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想清楚哪些事情是你自己决定的,哪些事情不那么重要,可以由别人做决定。然后鼓起勇气,面对别人的反对,坚持自己的意念和愿望。
2.面对一些咆哮的勒索者,你可能因为害怕这种愤怒而恐惧,面对这样的人,你可以使用“重写历史”重新想象那个让你害怕的场景,然后设定你在那个场景你没有屈服下会讲的话。或是扮演勒索者,你会感受到勒索者其实是感情上的懦夫在虚张声势。
3.因害怕改变而产生恐惧,首先应该承认恐惧感,也应该认识到危机不代表危险,同时寻求外在的帮助。
4.害怕被抛弃而产生的恐惧,你需要停止负面思维,给自己的负面思维设定倒计时,每天只能瞎想5分钟,然后就停止。或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面对情绪黑洞。
面对让你负责任而让你妥协的情况:
1.在你觉得你要负责的理由前加上:“这有什么道理”再问自己。如:“这有什么道理,我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情去陪你”
2.问问自己你能付出多少?如果这样的妥协之后让你自身难保,那你需要打住。
面对让你内疚而妥协的情况:
1.问问自己是否过度内疚:你的行为有恶意吗?残酷吗?是虐待性的吗?有侮辱性吗?如果没有,那就是你过度内疚,你必须学习和你的不安呆在一起。
2.想想勒索者讲的是事实还是他们的观点。
3.把你的内疚写成小纸条,放在盒子里,然后处理掉
4.矛盾练习:把一把椅子当成被勒索人,想想自己已经妥协了,对椅子表态,你会发现自己的荒谬之处。
5.写个童话故事,也许没有好的结局,让你自己用第三方的视角看待自己。
也许脱离了接地气的案例,很难讲清楚应该怎么面对种种情况。
这本书不是教我们如何在与人相处时,斤斤计较得失与否,而是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要求,无论接受还是拒绝我们都可以用自我的意志做出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的选择,我们能够和强势、不讲道理、自私等等我们觉得难以理喻的人相处,我们可以处理这样的情况,及时事实不一定是很好的大团圆结局,但是有效的努力是让人坦然的。
叁: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 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你就别想见孩子了!”“你个不孝子,是不是想让我死给你看?”“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子!”“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这四种情感勒索潜台词是:“你要是在乎我,你就得顺着我。” 一次次不起眼的小让步,掩盖了一颗消耗爱意、侵蚀人格、毁灭关系的定时炸弹。 情感勒索中,两个人都是输家。 摆脱情感勒索,才能共同幸福。
引自 封面
很多时候,我们最亲近的人总是以关心和体贴的方式来情感勒索。为何定位为情感勒索,是因为我们有我们的当初的坚持,但是对方抛过来的要求是违法原则的,如果我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们会变向指责我们,但是,如果我们迎合他们,感觉依旧十分糟糕。
不过,在关系中无论是向我们情感勒索的人还是我们自己,都是受害者。是双输的情况。相信“勒索”这个词是不好的,确实是不好的。双方的感觉都不会好。即便是勒索者获利了,当下,依旧不会好。
但是,这不是一个两难的境地,而是对我们的考验。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所谓的状况是我们的灵魂层面的选择。没错,死穴一旦存在,说明这是我们曾经受过的伤。不去疗愈,不去看见,它就一直在。这种状况就不会好。我们要学会去看见我们的伤。不仅仅是关系上,而是在关系中让我们更能够去看见我们的伤和死穴。面对它。把它疗愈好,之后才能够正确的去处理外界的所谓的问题。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是因为它是包裹着包装纸的礼物,只有我们去面对,忍痛去觉察到伤痛,我们才能够从中获益。
肆:
受害者无法逃脱情感勒索的原因:被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三大情绪控制,陷入情绪之中,无法自拔,看不清真相。
恐惧感一般来自婴幼儿时期的创伤,深埋在无意识层面。我们被无意识操控着,遇到类似情景,就会陷入恐惧。我们往往害怕面对恐惧,会选择用妥协的方式来回避恐惧。比如小时候经历过父母离婚的人,一般会非常害怕被别人抛弃。对方一旦威胁要抛弃她,她就会立即妥协,毫无原则。
责任感和罪恶感来自社会伦理道德,是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受害者往往缺乏边界,导致圣母心泛滥。典型的就是《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现在被戏称为“扶弟魔”,这个群体在当下数量其实不少。武志红曾经大力批判过的“愚孝”行为,也属于这种。
本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请自觉投币。
更多好书 信息,点击书朋的简书个人主页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