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游走与均值复归
一个再有自己思考和决策能力的人陷入乌合之众的境地也将被同质化,游戏的参与者最终被游戏规则指向同一个方向,我认为有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叫做均值复归,规则是一条趋势线,所有寄希望于在规则之外找出路的方法和决策都是随机游走的扰乱项,但是,一旦短期的干扰挣脱不了规则的演进就还会回到趋势线上去,这是游戏参与者的悲观境地。所以,避免陷入乌合之众的境地是我们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就如李笑来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做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听少数人的意见,自己做决定。”
这其实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用大众的力量去寻找一个热议的风口,通过了解和倾听大多数人的话语,逆向思考找到有别于乌合之众的思维模式,最后配合自己的方法论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要不然,我们就算有再多的思考,却也只是趋势上随机游走的扰动项。
情绪的黑洞
“行为损失”背后的有诸多推手,而核心的力量在于市场的磁性,在价格与风险的考量中,我们应该理解,风险会随着相对价格的增加而随之加大;恐惧和贪婪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一个个极端的场景内加速你的损失,期望往往是吹起气球的打气筒,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气球未来到底有多大,而过度自信终归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市场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磁性,而市场的情绪是其中密度最大的黑洞,当你试图去和他共鸣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思考方式越来越扭曲。当然,扭曲的并不只是自己的思考方式,更糟糕的思考方式所带来的“行为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查理芒格一直所崇尚的逆向思维实际上也就是改变自己的极性的手段,从而避免受到市场的拉扯。
我们在理清自己的思路后,面对“行为损失”,到底应该如何自处呢?以下内容,给你一根价值投资的定海神针:
一、制定一个真实的计划。
我们不需要一个很庞大的财务计划,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的是我们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我们希望未来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成就,还有你如何去做。
这些看似和投资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实则意义重大。
我们整篇都是在讲我们的行为是一定会影响投资者收益,而我们的目标才是影响我们行为的根本驱动,只有当我们明白了我们现在的能力有多大,才能明确我们应该将多大的收益率作为我们目标。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各种诱惑。例如,各种股票软件和各种内幕消息能带给你短期多么高的收益;各种美其名曰智能选股、量化分析带领你达成一夜暴富;又或是一些所谓的专家的高谈阔论能帮助你成就你的股海掘金梦。当你看到这些诱惑时,我们需要做的一定是回头看看自己,我是谁,我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和运气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请将自己的目标定低一点,再低一点,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投资的第一要义是规避风险。
对自己定位清晰我们才能合理的管理自己的财富,自身的成长的价值是永远高于不停的关注股价的短期走势的,我们关注的点只应该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可以动用的闲置资金去撬动人性的杠杆,我们需要的是一颗理性的头脑,而不是盲目的被市场环境和人性弱点驱动的投机的心。
二、设定一个能达成计划的投资组合。
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我相信计划也就到了最后的阶段,我们便需要找到一组符合自己投资预期的资产池,鸡蛋是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组合的管理也正是为了减少风险,但是投资组合也不能盲目。
我们也会经常能看到一些投资者持有很多种股票或者基金,但是仔细一看全部都是同一种类型的投资产品,这样不仅达不到规避风险的效果,还增加了在资产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在我看来以下的投资组合会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基金类: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一只投资美股的QDII,一只以小盘股为主的混合型基金
股票类:以构建指数型基金为策略去选股能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但是我们毕竟不可能像基金一样比较完美的跟踪指数,我们要做的就是剔除一些有问题的股票和价值高估的股票,选择一些长期看来有稳定增长的现金流入的公司,例如消费类,医疗卫生类,养老服务类,基建类等,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未来的持续现金流入能力决定的,因此任何表面上的短期利好或者利空都不足以说明股价变动,只有这些信息对未来公司的实际现金流的影响才是影响股价的根本因素。所以,当我们经常面对某一些公司消息时,我们不能仅从消息的好坏来判断公司的股价会如何变动,这是不客观的。
三、承认自己的问题,并且反思。
要想改掉自身存在的投资陋习,必须从承认自己的错误开始,只有认识到自身存在问题,我们才会及时反思,通过反思找到曾经的错误点,并通过观察结果,研究假设,纠正行为。
正确合理的反思需要我们用到一种方法,叫对标管理,传统的对标管理是指企业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从各个方面与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来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赶超标杆企业,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但是在金融市场上,这个“标”的确定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而且“标”的来源可以是别人的正确的行为,也可以是自己的错误的行为,对于后者需要我们大量的错误来换取,以一种反向思维来进行对标管理,避免那些错误便能找到“标”的具体方位,我们的内心经常会逃不开这样的情景,你做着同样的事情,却期望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结果,如果反思不到位,你便总会一直掉入这样的陷阱,这种思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你不去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却总想着过更好的生活,这种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通过反思,通过对标管理来完善自己的行为,从而帮助我们做更好的决策。
四、在做财务决策前设置问题清单。
设置问题清单很有必要,因为人太容易因为冲动行事了,人一冲动,指引你做决策的便不再是你当初的目标了。那么,你可以问自己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现在的真实感觉是怎样的?”
“我是出于贪婪或是恐惧而做决定的吗?”
“我能承担可能的后果吗?”
“我是基于媒体的舆论而为吗?”
“我是因为别人这么做而跟着做的吗?那些人是好的榜样吗?”
“这个决定超出了你的计划吗?它是否支持你的目标?”
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仅适用于投资,也适用于各行各业。
五、一定不要着急
这一点的本质实际上也是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由于冲动造成非目的驱动行为。我们真的可以将自己需要做的一些决定写下来,等待24个小时,找人聊聊,再次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后再做决定的,也许在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的确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听少数人的一件,自己拿主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在不断的延长自己的思维链条,让自己更加清醒的看清问题的本质。
六、面对最新的信息迟一步行动,关注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市场的动向
我们的确能在市场不断的价值纠正中看清楚很多事情,以便于我们去不断的改变我们自己的策略和目标,就像07年10月后、15年市场的糟糕表现,这些经历真实的量化了风险,风险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是吗?我们也需要去根据这些惨痛的经历去重新审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激进。
不再那么激进意味着我们在面对市场的任何反应时,最好能够迟一步行动,我们需要明白,市场的任何的短期反应一定也是被情绪带动的,这是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真正用目标管理行动的结果,他们同样会因为贪婪,恐惧,冲动而做出判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面对最新的信息时一定要慢一步行动的原因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市场将目前的任何反应消化殆尽后,再用一颗冷静客观的思路去做判断。
“金融科技”或者是“科技金融”是未来金融生态的方向,而在一步步的转型过程中,我们更多感觉到的是目前人心的浮躁与市场的混乱,资金的嗅觉也越来越不灵敏。巴菲特永远把自己的眼光放在那些有价值的事情上,在很多人看来,或许已经过时,但是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他一直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永远不要低估一个老人话语的力量,当我们因为金庸离我们远去而感叹时间的无情时。爱因斯坦早就在他的时代里湮灭了。他才是市场中,一直在耳后藏着定海神针的那个孙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