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思想和套路一样深的小屈。
前段时间,一部《觉醒年代》带大家穿越回新文化运动那段光辉历史,李大钊先生的“青春”成为经典。“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承上启下,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小屈也进入影院,观看了展现五四运动后到建党前夕的红色青春主旋律片《1921》。
《1921》呈现了五四运动后,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李汉俊、刘仁静等13位代表从天南海北相聚上海、转战嘉兴南湖,成功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热血故事。1921年,一群青年成就了一个青春期的中国。平均年龄仅28岁的他们高举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大旗,救亡图存、舍身救国,为日后的新中国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
电影中的“小bug”
首先,整场故事的逻辑线有点迷。电影可能想呈现各代表的人物特点、中共一大召开期间经历的种种波折,但想讲的内容太多,镜头切换较频繁,衔接又不太紧密。电影一开始,我全神贯注,一定要看出个“门道”来。最后故事串联线没理出来,却发现单个镜头下的故事非常不错,也算得上找补了吧。我愿称其为“不完美的逻辑”。
其次,小鲜肉霸屏。惊喜的是没有人设崩塌,大家演得都很好,有少年感,有激情,代入感强,细节也很精彩。但是,在大荧幕前,年轻的面孔叠加精致的妆容,唯美得明明白白。让我不得不怀疑那个年代能穿上这么华丽的衣服,拥有这么漂亮的小脸蛋儿,还能涂上这么红润的男款大红唇?革命年代的知识分子虽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日子也并不好过,所以演员的妆容,我和小伙伴一致觉得应该更贴近生活一点。我想称其为“太过完美的妆容”。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细节让人记忆深刻。整场电影不仅刻画了陈独秀、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还描绘了李汉俊、李达、何叔衡等这些在大众面前稍显陌生的人物,呈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成员的精神风貌。
“低调惊艳开场秀”
电影开场给人一种回顾历史的沧桑感。以黑白记录片呈现了1840鸦片战争到1919五四运动,中国多灾多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战火硝烟很真实、血肉横飞很真实、巴黎和会上的屈辱外交也很真实。像沉重的浸入式情景体验,大家能真实地感受沉重的历史,体会国家的心痛。开启民智,这个纪录片开场我给满分。
“伉俪情深李达、王会悟”
在上海办杂志闹革命期间,透过李达家的窗户视角常常看到一个微笑的小女孩。在李达夫妻俩新婚时、中共一大召开前均与小女孩微笑对望过,小女孩的微笑出现在不同时期,这是否象征青春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找到希望与光明的喜悦呢?
中共一大召开前夜,各位代表意见相左,共产党纲领不能达成一致。李达心情十分复杂,在天台向妻子李会悟回忆了参加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行动。划亮火柴的那一刻,发现连烧日货的火柴都是日本造的:“偌大一个中国,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
两人相顾无言,无声流泪,眼泪与李会悟手里那碗汤圆相呼应。我想,革命年代,平凡的生活里终究有着不平凡的理想吧。
第二天,通宵写作的李达爬上屋顶,拥抱日出,用力呐喊,影片中的朝阳熠熠生辉,画面色调明亮充盈,这朝阳不正是生生不息的希望嘛!令人动容的是,李达与李汉俊等人办杂志传播先进思想,李达为了两个字匆匆赶到印刷厂,请求将“百姓”改为“人民”,因为百姓是被统治的对象,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直到百年后的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依然是矢志不渝的初心与使命。
“风骨不屈何叔衡”
何叔衡在被其他代表问到为何要闹革命时,动情地讲述了当年考科举时,同窗好友考进殿试却不敢抬头看太后,只能下跪的故事。“读书人不能抬头做人,是何等悲哀!书是读书人的命,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四十多岁的何叔衡眼冒雾气,可见他多么渴望突破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改造文化,改造国家!
何叔衡的扮演者张颂文是我非常敬佩的演员,感悟生活,“十年磨一剑”,演过许多配角,善于通过动作细节表达情感。据说在演“被国民党追杀,跳崖就义”时,张颂文提前在草丛泥地里滚了好几圈,在指甲里嵌满泥巴,头发上撒满枯叶,浑身狼狈不堪,为的是更真实地展现爬过树林最终跳崖的人物状态。这大概就是“出走半生,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执着与专业吧!
“意气风发毛泽东”
电影中的青年毛泽东不像后半生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了几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味道。毛润之来到上海开会,夜游大上海时遇到一群庆祝节日的法国人,他被挤入欢庆队伍一路走到了法租界门外,作为中国人却在自己的土地上被无情驱逐。
法租界内一片繁华,门外却是受苦的中国人。门内烟花绚烂、载歌载舞的法国人与门外黑暗压抑、步履褴衫的中国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凄凉场景深深刺痛了年轻的毛泽东,也刺痛了我们这群观众的心。
他在繁华的上海外滩大步奔跑,义愤填膺却又信念坚定。看到青年毛主席的精气神,再追思日后写下:“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豪情万丈的毛主席,不得不说:我对开创先河者心生敬畏!
“鼓舞人心国际歌”
整场电影多次出现吟唱国际歌的情景。一大召开前夜,李达在屋顶唱国际歌时悲怆无奈,与李会悟泪中带笑;中共一大结束时,13位代表慷慨激昂,齐唱国际歌。由此,在浙江嘉兴南湖船上诞生了我们伟大的党。直到今天,我们一直坚信:“英特耐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
一百年过去,鲜红的旗帜已在中国大地飘扬。想想那群改造中国的青年平均年龄只有28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风华正茂的当代青年们,也正在用这个时代的方式拼搏着,追求着,借张颂文评价《1921》的一句话:有同样追求的人,他们终究会穿越万水千山,走到一起。”
小屈想和你说
小屈看完电影后,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部电影一定程度上能启迪一批人,感召一批人,激发一些情感,甚至留下一些改进空间,也算完成了它的使命;如果能让大众重回情景里的那年那天,再走出来联系现实,洗涤一下精神,留下一些念想,反省一下自身,那么它足以打动人心。我想,青春之歌《1921》做到了。
回望今年,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建党一百周年...桩桩件件大事记,再联系到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也许正处在历史大变革的浪潮中,只是身在其中,未曾察觉,正如百年前那群青年一样。人到半山,船到中流,在一蔬一饭中,在每项工作中,在每日学习里,我们正迎难而上,顺着潮流向前奔去。
我始终坚信:做人格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愿我们像李大钊先生那样:“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在实干中不断体会习总书记寄语:“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最后,向大家安利几部了解国家发展历程的剧:《觉醒年代》《外交风云》《复兴之路》《山河岁月》《换了人间》《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祝大家看剧快乐,收获知识!
我是小屈。现实里我是一名工科女汉儿,文字里我想成为灵魂有香气的践行者。欢迎你穿越万水千山,与我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