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几个微信号,加的好友也比较多,所以经常会收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有时候请教学习,有时候咨询情感,也有时候,只为了纯粹发一发牢骚。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礼貌且当时好友没现在这么多,我基本都会一一回复,后来数量再多几倍后,精力不够,只能选择性地回复。
陌生人,我祝你们好,但我没法帮你们更好。
如果不算群消息的话,我每天收到的信息不下百条,加上群消息应该在5000以上了。如果只回复个人信息,每条编辑好,来回互动算十分钟的话,全回复就是1000分钟,核算为16.7个小时,基本是全部白天。
时间不够,同时我也不喜欢闲聊。
很多人加好友后,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就抛一长串问题,然后让我回答问题;
还有人看到我朋友圈分享喜欢的书,就说是我朋友(我怎么不认识你这个朋友呢?),让我送他几本书;
还有更过分的,说我好友比较多,让我帮她转卖她的私人物品,但我们根本就不认识。
记得之前一个刚加我好友的人,上来直接就甩了三四篇文章,让我帮他分析分析。第二天刚好没事,我就看了下,并且用语音回复,但发过去时,显示我已经不是他的好友了。
可能他是一位雷厉风行的领导,嫌我做事效率太慢。
02
现在网络上给这种类型的人起了一个名字,叫“伸手党”。应该来源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八个字,可能父母对他们很宠爱,所以把其他人也当成了他们的监护人。
有时候反过来一想,我也有点佩服这种类型的人,因为大多数人平时很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怕占用别人的时间,也怕耽误别人休息。
人来人往,你帮我,我就帮你,但也仅限于朋友和身边的熟人之间。
但“伸手党”们就不一样了,他们不管认不认识,上来连招呼都不打就给你抛问题,如果你不及时解决,他们还会心生怨气,觉得你没有爱心,连一点小忙都不愿意帮。
如果你擅长写作,他会给你直接扔文章链接,说:“你写作那么好,指点指点我吧。”
如果你擅长摄影,他随手拍一张连基本构图都没有的照片,就让你帮他点评;
如果你刚好在朋友圈卖点东西,他们会先表达不错,然后让你减价三分之二,再包邮卖给他们。
有的人,直接点视频要和你聊天。
……
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这是他们的行事原则。
还有更多人,天天群发消息,今天要查删人,明天让你帮他点赞,后天又是帮他转载朋友圈的第一条信息。一般这种连基本礼貌都没有的陌生人,我直接就删除了。
记得上次元旦我们公号做活动,我们三人自己出了两千块钱给人送礼物。结果就这样,还有人挑肥拣瘦,觉得送的东西不够,非得要更贵的。最后气呼呼地把礼物收下了,连一句“谢谢”都没有。
“凭什么?”我其实挺想问这三个字。
03
前两天我在看陈海贤的《幸福课》,里面讲到其实我们并没有别人看起来那么好。当时我被这个点触动了,很多时候,当别人觉得我们这好那好时,其实我们才了解最本真的自己。
以前的我,也会花很多心思去迎合别人,怕别人觉得我不好,觉得我不够礼貌。一来二去,有点讨好型人格的意思了。
很累,而且一点都不讨好,三番四次,像个奴才。
那时候我是一个“来者不拒”的人,不敢说不,不敢有一点拒绝,担心得罪别人,害怕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现在想来,真是戏太多了。
我自己也只是个普通人,每天都有工作要做,有任务要完成,有烦心事,有挫折,会被批评,会遇到麻烦。大多数问题我都是自己消化并处理了,因为不给别人添麻烦,真的是一项基本美德。
所以想通这点之后,我便开始放飞自我了,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可以提升自己的地方,对于“伸手党”,我选择说“不”。
我们都不是谁的谁,我没有能力帮你抚慰你的矫情,你也没有义务解决我的各种问题。
各自安好,便是最好。
04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词——“边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交往,应该尊重各自的边界。
也就是长大后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与别人保持亲密关系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强大的独处能力是人格走向完善的前提,而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在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时,都会遇到麻烦。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你还怎么去照顾别人?
放在“伸手党”身上也很合适,你自己都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好好解决下问题,怎么就好意思去麻烦别人呢?而且是和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陌生人。
这种行为对自己和身边人,其实都是一种消耗,以为边界被打破的时候,冲突一定会来临。
或早或晚。
而在这样一次次伸手麻烦别人的过程中,你的信用、人品、资源,慢慢就被败光了。万物都有两极,喜欢占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分享了一张微博截图,看完我随手就点赞了。
这篇文章的最后,我再和“伸手党”说两句话:
第一,你真的很烦,也很没礼貌。
第二,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