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观影,一直拖到现在才提笔,但是答应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比如看电影一定要写影评。不放弃每次动笔机会,继续追逐儿时的作家梦吧。
囿于电影的中文名,会让人先入为主,以为是以勇敢逐梦为主题。但是看完后发现,最打动人心乃是亲情的可贵。
亲情至上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对外人笑脸相迎,对家人冷言冷语,因为我们知道家人不会讨厌我们;对老师、对老板言听计从,对家人的嘱咐却满不在乎,因为我们觉得他们的话不重要。但是,任何感情都需要经营,如果只一个劲地向父母长辈索取感情与物质,而不知感恩,从不关心他们,他们心底也会有落寞与悲伤,毕竟每个人都需要关怀。尤其是父母家人没有那么多消遣娱乐工具打发时间。在儿女的前进之路上,一定期盼着儿女停下来,回过头看看他们。
每次最想家是什么时候?很多人都会说是生病、失恋等伤心难过的时候。因为父母一定会安慰、心疼,给予精神力量,就好像他们能感同身受,而此刻,朋友、同事就很难依靠了。而我们在外享乐,乐不思蜀之时,往往想不到家中的老父母。所以不管开心难过,都要跟父母家人分享,同时关心他们的健康、情绪,让他们也感受到儿女的反哺之爱。
家人是最亲密的人,也是最容易起冲突的对象。因为年龄、学识等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看法在所难免。此时,应该严厉斥责吗?不,孔子告诉我们应该“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不听从我们的意见,仍要保持恭敬不要违背其意志。 其实,对待父母长辈,不是给钱、送礼就算尽孝了,孝要做到心存恭敬,和颜悦色。对我们最亲密的人,我们往往忘记微笑,给把外面的怒气撒在他们身上,即转移情绪到不会反抗的弱者身上。
很多人说要做善人,要行善,以“上善若水”作为座右铭,但是,百善孝为先,自己真的尽孝了吗,尊重父母,关心他们了吗?记得考研复试时,面试老师问我,父母对考研的意见。我很直率地回答:父母学识不高,我一般自己做决定,或者问其他有学问的长辈。结果被那位老师狠狠教训了,他说:“你错了,父母的话才是最需要听的,他们虽然学问不高,但是懂得比你多得多。”
有些人受到打击就想要自尽、自残,这不但非常不明智,而且极度不负责。身体之发,受之父母,对这份礼物随意践踏,问过馈赠之人的感受吗?他们该多么心痛!更何况,我们虽然是独立个体,但我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家庭的一名成员,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想要解脱,可是结果却让你的家庭陷入万丈深渊。父母不求大富大贵,倘若能好好爱惜自己身体,就是对他们尽孝了。
为了梦想
从小我们看到不少小说和电视,都在鼓励我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甚至为此要在所不惜,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我曾经对此也深信不疑,但是在经历家庭变故、生病动手术等一系列事故后,才发现陪伴在左右,不离不弃的只有家人。无论为了什么抛弃家人,放弃亲情都是不可取,得不偿失的。
再者,为了实现梦想,就必须要放弃亲情与爱吗?这两者并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而是器械与润滑油的关系。只有充分获得家人支持,汲取爱的养料,祝自己一臂之力,才能走得更远更久。比如画家吴冠中雨中写生,他的夫人则为他撑伞,默默陪伴他。 电影里米格尔的曾曾爷爷所幸没有抛弃家人,若抛家弃子,成功之时又能与谁分享这份荣誉与喜悦?
《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说,“一切烦恼都是因为人际关系”,现在深以为然。不管什么梦想,最终都要落实到人身上,比如当明星,是为了享受那份受人仰望的成就感,但如果都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何来成就感?这个世界没什么伟大梦想非得离开人、离开家庭来实现,如果真的有,必须要好好权衡得失。张靓颖的这首《光芒》很好诠释了梦想与家人的关系。
天地之间 我的歌唱 也会是道光芒
让幸福经过 痛苦 慢慢的 酝酿 温暖我心房
确定了飞翔 就不再收回翅膀
我相信最后 总会找到梦想
谢谢你一直陪在我的 身旁
为人以德
歌神德拉库斯从受万人敬仰,到如过街老鼠被众人唾弃,真的只在一瞬间,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惨。他死后因为没人祝福,想必很快就会彻底死亡了吧。行善为仁的主题在世界各国都是通用的,这部电影也告诉我们,就算为非作歹地熬过了一生,在亡灵界也不会好过。
无独有偶,《论语》中有云“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在世纵使家财万贯,但是死后不为人称道,那么这个生命就很快在这个地球上消逝了吧,没有任何踪迹的留存。所以,我想着大概就是很多富翁想要裸捐,成立各种基金会行善的原因吧。因此,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化,都要“主忠信,徙义,崇德”,如此才会在世活地安稳,死后也不会那么快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