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缺少旅行,异地风景和文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外在的触动,更有内心深处潜移默化的滴滴渗透,那是一种神奇的欢欣、一场安宁的盛宴。透过旅行,你能体悟另一个环境中人群的生活样态,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学会感恩与珍惜,心灵因旅行而放松、因旅行而柔软。我们有时因工作而烦心,有时因生活而苦恼,又有时因恋爱而欣喜、因获得而激动,此刻你也许会选择一场旅行,那么我推荐你去奈良的小镇街道走走,只因那份安宁,也许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人最需要的就是安宁,安宁之后自己的路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笔者有幸在2016年7月跟随朋友的公司团建旅行一起前往日本关西地区,暂且不提繁华热闹的大阪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京都,这里只说说那个清新秀气的奈良。奈良,古老的文化城市,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据导游介绍,八世纪的日本平城京就建立在这里,所以奈良是日本最古老的“首都”。奈良的首站我们要去东大寺参观,因被周围的民居建筑所吸引,因时间充裕,所以在大家的建议下,导游便答应带我们一起逛逛这些小街道。
时值夏日,处处树木葱郁,小镇人烟稀少,或许大家去工作了吧,街道静谧清幽,两旁的“一户建”(单独成户的建筑)别具特色。大多是两层,多配有小巧的停车位,院子虽小,但多种有翠绿的松树、摆放着各种鲜花绿植,甚是雅致。窗户、外墙、汽车均是一尘不染,庭院大门多是不到一人高的木质栅栏式,口不宽,所以能清楚地看到院内设施,门口墙壁上标有本户居民的姓氏,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蜡笔小新家。
在国内,大多是防盗门紧闭的居民楼,别墅也是层层防护栏,大门紧闭,邻居之间都很少说话;乡下虽有院子,可也是砖墙围起来的一块地而已,很少有精致的环境设计。这里每家每户的建筑各有风格、错落有致,每个庭院都像一个清幽的小花园,设想坐在榻榻米上,面对着满院的绿植,泡一壶绿茶,该是多么惬意,一方庭院,真是容纳山林气象,恰似“两翁静坐山无事,闲看白云绕松生”的乐趣!一路走来,一条条街道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线,大家都赞叹当地人雅致的生活乐趣,或许他们也曾烦恼过,但一回到这样安宁祥和的小院中,我想心情也会沉静许多了吧。
除了别致的庭院,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奇妙的小玩偶,被错落地摆放在墙角或路旁,甚是可爱,估计小孩子上学路上都会高兴得找它们说说悄悄话。还有院墙上趴着的那些藤蔓绿植,开着淡雅的花朵,也成了街道上可爱的风景线。一切都很随意,却又这么走心,让我们这些漂洋过海来的旅客心情不禁幽然宁静。这里太像田园生活画了,我们走入了画中;这里太像精心设置并被放大的“盆景”,小巧却又宽广。日本禅宗美学大师铃木大拙在《禅与绘画艺术》一文中说道:“在一个人工设计的环境之中,不论多么文明,不论多么开通,对于原始的单纯朴实,我们似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希望接近大自然的生活状态。我们想返回大自然的怀抱之中,直接感知它的脉搏跳动。”我认为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这里,这里是同样具有禅宗意味,是立体的画,这里不仅有人与人的和谐,更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奔波劳累之后回归自然,体悟内心,目之所及,皆是安宁。
不由又想起了终其一生坚持反映日本家庭生活,题材不曾改变,手法始终如一的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拿《东京物语》来说,错落的和室、人物之间的尊敬、环境转换的平和,都让我体会到一种安宁,安宁之中摄入情感变化,不由得扣动内心。有人总结小津安二郎的创作理念时说道“日本的知识分子,通过日常琐事而表现出的和谐安乐才是平民电影中的核心部分”。电影中采取的安宁基调与实际体会到的奈良街道的安宁是如此的一致,和谐安乐,正是每个社会人的内心追求啊。
我们一路走到了东大寺门口,这里开始热闹起来,小鹿在游客中间寻觅食物,大人们和孩子一样发出会心的微笑。卖鹿饼干的老奶奶有八十多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或许是受到了佛祖庇佑,得以安宁祥和。接着我们又步行前往春日大社,一路绿林中出现了许多布满青苔的石灯笼,显出历史的沧桑。石灯笼被称为日式庭院的石制艺术品,随着佛教的传入而盛行,曾作为佛灯,后来用来装饰庭院,其清秀的气质,再加上斑驳的青苔,更显得环境清幽。春日大社的石灯笼数量为日本之最,各式石灯笼排列在山道两侧,偶尔还有小鹿停留其中,妙趣横生。炎炎夏日,我们一行人就如此陶醉在这片清幽之中,偶尔惊现一株挂着黄果的树(不知是不是西柚树),甚是好看。
虽然在奈良只呆了一天,相比人流拥挤的景区,我更喜欢这些当地居民的街道,欣喜于清幽雅致的错落,流连于难得的宁静与祥和。蒙田说:“旅行在我看来还是一种颇为有益的锻炼,心灵在旅行中不断进行探索的未知事物。”行走奈良,收获未知的那份安宁,内心也许会变得更加坚强,难忘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