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反复看着博望坡里面的地形,想着兵书上的几句要领,再对李典看看。心想,兵书是要读的,但变化无穷。
要是为了里面树木茅草兴旺,就放弃了捉拿刘备、诸葛亮的良机。单凭这点理由,我岂能在曹操面前缴令?
万一丞相问道:你远道而去,可曾遇到刘备、诸葛亮?我回答:地势可怕,恐怕中埋伏,所以回来了。
曹操要问:你可曾发现敌人的埋伏?我回答:没有。
这样的答复,不带有罪,而且要杀头的。这便是临阵退缩,探视不明。不要说我是一个主将,就是一个小卒,同样有罪。
照你李典的这种说法,只要敌人躲藏在一个地形可怕的地方,你就可以避而不进,这样还像一个带兵的将领吗?
看来你读书读僵了,被兵书吓着了。刘备一向孤穷,哪来这大力量来抵挡我十万大军?充其量,诸葛亮把刘备放在这可怕的博望坡里,想要借此险恶的地势来吓退我夏侯十万人马。
你李典的说话,听了好象谨慎用兵,其实恰巧中了诸葛亮的疑乒退敌之计。
再说,他们的白袍小将也在里面,即使有火,不是同样也要被烧死吗?
而且韩浩他先锋将已是一马当先,我身为一家都督,反而退缩不前,岂不被他人所笑?
夏侯惇想到这里,回答李典说道:“李将军,你的胆子太小了。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刘备、诸葛亮躲在里面,哪有不进之理?你若胆惧,留在外面,有本督带兵前往。”
夏侯惇自以为富有经验,还要训斥李典。说什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谁知“虎子“未得着,叫你火里去兜个圈子。
李典听夏侯惇说他胆小,要他留在外面。他想,曹操命令我为副将,就是要我在紧要关头指点于你。可是你不听,大权在你手里,真是没有办法。
因此,火烧博望之后回去缴令,罪名是夏侯惇一人担当,李典是无罪的。
但是明知中计,也只好跟随你一起进去。要是留在外面,万一真的遇到火攻,我逃也有罪。别的不想,只希望没有埋伏。
李典无可奈何地对夏侯惇说道:“都督定要进山套,那么请吧。”
夏侯惇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然后,他再次传令:“全军冲锋。“一面催促着李典说:“既然这样,李将军请。“
就这样,两人同时将马一拎,首先冲进了两山环抱之中。后面的曹兵蜂拥而来。
说笑话,这不是进的博望坡,好象进的鬼门关,进去容易出来难。
曹兵一进山套,就四面分开。因为两山环抱的地方虽然开阔,毕竟只有一个进口的地方。
所以,到了里面分成四面八方,目标都向孤山进发。因此,茅草丛中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曹兵。
不过,距离刘备的地方还有数里路。
刚才在前面提到,刘备在山上,发现曹兵,他不知道怎样会杀来博望坡的。其实,事情就是这样。